张彩禹
叙永县大石镇农业农村办 四川 泸州 646405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粮食储备产业,在我国粮食储备以及农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这种情况,为了能够有效增加玉米的产量,本文通过结合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籽产量、玉米植株光合作用面积以及玉米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来对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简单的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为玉米产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且可以有效改善玉米的质量,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粮食产业整体的发展。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产量;玉米品质;植株光合作用
玉米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产物之一,不仅是畜牧业饲养发展过程中常用的饲料,同时也是部分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主要原料[1],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生活、知识水平的提升,人们在关注玉米产量的同时,还更加关注玉米整体的质量,即玉米生长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所周知,种植过程中的不良栽培形式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发芽率低、抗病虫害能力弱等。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种植密度不合理,也可能是此玉米的品种并不适合某一种植区域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换言之,玉米的种植密度、玉米的品种以及相关的栽培技术等因素会直接对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产生影响。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以及种植业的发展是重点关注的事情之一,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结合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籽产量、玉米植株光合作用面积以及玉米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来对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简单的探讨和分析,并且提出一些措施,以期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一、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籽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的过高或者过低皆会对玉米籽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证明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将某一个农村试验田作为试验种植平台来对其进行试验分析。我们随机选择500粒相同品种的玉米种子作为试验对象,在保证除种植密度不同外,其他生长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分组种植,以此来保证种植密度是最终该试验玉米籽产量的唯一影响因素。研究比对后可以发现,这些不同组别中玉米种子生长所结玉米籽的产量以及质量并不相同,玉米籽会因为种植密度的过大或过小而导致产量以及质量的下降。虽然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我们知道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可以使得相同种植面积中玉米的植株数量增加,但是这样不仅不会增加玉米穗的数量,反而会降低其数量。因为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其植株会具有避阴现象[2],一旦玉米植株的种植密度超出合理的密度区间,便会对玉米穗的数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玉米籽的数量,最终对玉米种植区域的整体产量造成不良影响。
二、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光合面积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整体的实际生长所能占用的面积也并不相同,从而导致玉米植株对于水分以及肥料的吸收也并不相同。当种植密度太大时,各相邻玉米植株对于土地中营养成分的竞争会增大,有限的种植面积不足以提供密度较大的玉米植株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同时,较大的种植密度会使玉米植株之间整体的透光性降低,从而影响玉米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3],也就是说,高密度下的玉米植株只有植株的高处能够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而中低处的玉米植株由于受到其他植株叶片的遮挡,只能进行短暂的光合作用甚至完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对玉米的产量造成影响。而当玉米植株的种植密度较小时,虽然能够保证所有的植株可以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极易造成严重的光能浪费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基于以上介绍,合理的种植密度条件下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光能以及土地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整体提升玉米籽的品质。
三、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质量的影响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质量的影响,我们对农村试验田中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总淀粉含量、粗脂肪以及粗蛋白等成分的含量进行数据的汇总以及合理的比对分析。比对分析后发现,密度合理适中的种植环境下所生长出来的玉米整体的成分含量相对较好,玉米内部所含的总淀粉含量、粗蛋白以及粗脂肪等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而种植密度较大与较小的试验区域内,玉米植株无论是总淀粉含量,还是粗脂肪与粗蛋白等成分的含量皆较低。基于此比对分析结果,可以知道玉米的种植密度无论是太大还是太小,皆会对玉米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4]。因此,应该结合玉米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对玉米的种植密度进行合理的判断,确保土地中种植的玉米植株不仅最多,而且所有的玉米植株皆可以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以及积累吸收植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只有满足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才能够在根源上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
四、提升玉米产量的措施
基于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玉米种植过程中,不合理的种植密度会对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当然,除了种植密度外,还有其他较多的因素会影响玉米种植过程中整体的产量。因此,我们简单提出一些措施,以期可以使玉米的产量得到提升。
(一)种植密度的合理规划
根据上文介绍可以知道,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所有的玉米植株皆可以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以及有效积累吸收玉米植株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同时可以最大限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以及光能,不会造成浪费。种植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认为只要在种植区域内种植最多的植株便可以保证产量,应该保证适合植株生长的密度。因此,根据种植区域所处的实际种植环境来进行合理的种植密度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二)玉米品种的正确选择
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土壤环境以及气候特点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同样对玉米的产量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农民往往需要选择一些具有适应性较强、抗病能力较强以及发芽率较高等特点的玉米品种。当然,在进行大范围推广种植前,应该对所选的玉米品种进行划区域试种,分析其在种植区域内的存活率、抗病性、发芽率以及玉米内各成分的含量。从而选择出最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为玉米的高产奠定基础[5]。
(三)选择合理的玉米播种时间
除了种植密度以及玉米品种外,播种时间的选择同样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玉米的最佳种植时间为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而且种植区域土壤的表面温度保持在10℃为最佳[6]。在这个时间段内,适合玉米的出苗以及生长,从而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
结语
玉米作为我国粮食储备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对我国粮食产业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本文结合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籽产量、玉米植株光合作用面积以及玉米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对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和分析。可以知道,玉米的种植密度无论是太大或者是太小,皆不利于玉米的成长,且种植密度的大小对玉米的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玉米良好的成长以及高产除了受种植密度影响外,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玉米的良好生长以及高产,还应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红梅.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热带农业工程,2019,43(05):65-66.
[2]王荣德.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2):31,40.
[3]张其蓉,黄声东,向欣等.夏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6,(01):78-80.
[4]沈杰.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7,37(12):6.
[5]乔雪峰,孙启忠,柳茜等.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J].草学,2018,(04):59-63.
[6]张海燕,侯莹莹,王业红等.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影响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05):84-85,196.
作者简介:张彩禹(1963-),男,汉族,四川叙永人,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