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2月6期   作者:柳林叶
[导读] 新形势下,微博、微信等社交功能软件渗透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影响着大众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接受理解。
        柳林叶
        阜阳市交通运输信息中心
        摘要:新形势下,微博、微信等社交功能软件渗透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影响着大众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接受理解。网络意识形态,需要在网络化建设的历程中,完成互联网+意识形态的有机结合。彰显主流意识形态,降低反主流意识形态,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因此,本文首先在整体的大环境中进行解读,以此来建立新型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方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魅力,加大监管,保持网络意识形态规范性。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从当前的形势上看,意识形态建设不仅是一个国家建设的主要内容,还是社会反映经济基础。网络意识形态呈现了鲜明的技术特征、多样的内容覆盖特征、强烈的利益取向特征。文化多元化的驱动下,只有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管理工作,那么才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化的发展和建设。网络时代需要不断的彰显主流意识形态,并且遏制反主流意识形态。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合理的贯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方针,坚持文化和道路自信发展。意识形态和自媒体主体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双向或者是多项的意识交往行为建设[1]。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媒体”的门槛大大降低,例如:自称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的马保国的“不讲武德”“耗子尾汁”等网络的热词,就以网络意识形态的范式呈现到大家的视野中。这样的诙谐幽默,只是为了博得大家的眼球。鉴于此,如何正确地面对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如何把国家意识形态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建设好?就成为了当前形势下,众多学者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二、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策略
(一)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魅力
        在多元化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中,不同的意识形态呈现了不兼容、反抗的局面。第一,网络意识形态需要关注利益的主体。从本质上看,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属于虚拟的信息载体,但是本质上是来自于社会。在发展的历程中也需要相关的人员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认识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可以有效的提升便捷性的服务。首先,需要将网络主流意识和现实社会的主流意识相互结合起来,加大良性互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完成内容的解读与传播。其次,需要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将其和自媒体的利益相互结合起来,统筹发展,加大基础建设,保持科学的发展动力,切实的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保持行为和信念的一致性。第二,网络意识形态需要更加的关注对话。从当前的形势上看,我国主要延伸的是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对于一些其他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虽然不是绝对的排斥,但是需要在辩证的基础上,保持较强的开放性,并且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境界,以此来完善和升华自身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这些文化之间是相互碰撞的,并且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路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盲目的跟随,也不会全盘的接受。需要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体系,坚决抵制一些侵犯他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并且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严厉回击[2]。
(二)加大对传播主体的约束
         自媒体时代主体更加倾向的是自主性、创造性、多元性、虚拟性。所谓的“蹭热点”,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在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日本福岛的核泄漏事件,陈某在国内制造的“食盐能抵御核辐射”谣言,就会导致食盐的哄抢,甚至还导致惶恐的问题出现。为了博取关注度,肆意的宣传。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尤其会影响未成年人。第一,增强传播主体的技术约束。

在当前的发展路径中,技术的核心才是人类智慧的聚集,科学信息的不断延伸,也是自我解放过程的建设,需要在了技术与社会意识之间进行有效的较量和建设。不管是以往的技术,还是现代化的技术,都需要在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加大保障性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抵御病毒或者是黑客的攻击,加大预防的力度,建立网络净化的指标,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甄别或屏蔽一些不文明的问题,将一些非主流的意识形态扼杀到摇篮当中,创新新型的管理方式,加大主体建设,提高监控的力度,增强网络技术的灵活性。第二,加大传播主体的道德约束。在网络信息传播的历程中,会出现不少的个体思想或者是观点、情感,这些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有一些主体为了“吸粉”、“点击量”,违背道德,甚至还出现负面的信息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实施合理的引导,减少虚假信息的出现,抵制不文明的问题,打造文明网络。第三,提升传播主体的法律约束。也就是说,不管是任何人,都需要在法律的监督下进行,以此来满足网络法治化的建设需求。保持一个网络行为的建设底线,加大法律监管的力度,强调引导性,保持网络意识形态的保障性建设。第四,加大意见领袖的培养。在实施文化传播的历程中,需要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加以引导,并且发扬不同领域的意见领袖。反映大众的真实意向,缩小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距离,加大功能建设,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实施发展,保持形态建设的有效性。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大心理引导,保持时代的特色性[3]。
(三)加大网络意识形态监管的科学性
         第一,需要结合现状,遵循适度监管原则,建立有效的体质。需要在自主网络思想传播的基础上,理解国家的价值观和趋势。分析社会意识的差异性,并且加大主体的引导性,对于抹黑的问题需要坚决的抵制。在平衡的原则中,完善法规和法规。第二,需要紧扣软性疏导,寻求信任合作。从一定的程度上看,网络监管属于从上而下的过程,需要保持主体之间的力度,并且走向合作的发展道路。鼓励自媒体主体参与到其中,积极创建贴合传播主体实际的主流互动平台,培养现自觉合作的网络治理方式,加大很好的融合性,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大自媒体传播的国际话语权
网络意识形态具备传播的超时空性,传播的无限性,传播的多样性。网络意识形态矛盾主要是政治观念矛盾,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矛盾。在这里可以就看到,不仅国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存在一定的冲突性,与此同时,国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也存在一定的冲突性。第一,需要在开放性的时代中,加大自媒体媒介的国际化话语权,展现积极主动的力量,抵御不良的形态,保持规范性建设,彰显对于敌人的回击能力。并且还需要保持科学的文化语言输出,扩大自身的信息传播力度,增强国际化的影响力,保持科学的发展历程。第二,需要根据当前的现状,加大自媒体媒介的国际化合作,最大限度的扩大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在本质上看,网络意识形态在传播的历程中,需要保持双向的互动与建设,合理的解决一些纠纷性的问题。打破英文制度的话语权,将中国的智慧呈现到世界的视野当中,加大主动性的发展,满足“五点主张”的发展要领建设,争夺更多的信息话语权,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需要坚定,乌烟瘴气、生态恶化的问题不符合当前的发展,需要坚决的抵制。必须深刻认识网络,观察到本质的内容,才可以加大领导和管理,扭转国家意识形态势单力薄的局面。需要滋养人心、滋养社会,不断推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道磊,周德洋.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困境及路径优化探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No.240(12):113-115.
[2]孙炳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基本策略——学习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 244(02):6-12.
[3]周丽.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探析——以郑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为例. 法制与社会, 2020.11;No.202(22):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