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第6期   作者:姚娜 武衍斌
[导读]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呈显著的增强趋势,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姚娜  武衍斌
        蒙牛乳业泰安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 泰安市  27100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呈显著的增强趋势,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和关注,该技术能够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的精准度。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以为今后更好的保证食品安全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现状;发展
        引言
        食品安全关于民生,关乎国本,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于食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全方位监控食品的安全,就需要有效使用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这一工具,鉴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使用价值与社会意义,目前该技术正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
        1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在我国,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企业数量多,很大一部分是一些小规模企业或者是小作坊,相对比较分散,加之很多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滥用添加剂,食品检验检测不到位等,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在排查和处理不合格、不安全食品方面作用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主要指的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方便、准确、灵敏地测出食品质量的技术手段,最常使用的方法有化学比色分析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分析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纳米技术等,主要可以用于对农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添加剂及化学品、生物毒素、包装材料等的检测。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例如,①很多食品快速检测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限制,每种技术能够准确测量的食品种类有限,仍有很多化学添加剂无法准确地测出,影响检验检测的效率和结果。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程序比较简便,很多情况下无法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和标准度。③相关制度政策还有待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的内容比较多,需要实施全方位的检测,也需要相关制度和政策规范和约束检验检测操作,以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2.1日常监督管理餐饮行业
        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灾区,在餐饮行业之中运用快速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效率,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首先,对循环周期与保质期限较短的食物展开鉴定,并且将检测结论向人们公开、公示,号召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到餐饮行业的食品监督中,全方面对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展开监督与管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应当及时留存取样,并对这批样品所属产业展开严格的清查。
        2.2在食品安全认证方面的应用
        食品的安全性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于生命安全,而要保证食品的安全质量,首要前提就是落实好食品生产环境除菌以及卫生认证工作。在开展食品安全认证工作的时候,以往是以棉签取样法以及平板细菌培养法为主要检测手段,借助于对样本表面微生物的测定,准确判断食品的安全水平。从检测适用性上来看,这一技术极易受到检测时间的限制和影响,进而出现检测结果不够精确的问题,近些年,在ATP荧光检测技术得到大范围应用以后,食品安全认证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也弥补了检测时间影响检测结果精准性这一缺陷。
        2.3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标准化建设
        保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进行,加强标准化建设。一是,根据当前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和消费者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食品快速检测的标准要求,实现大范围的质检。二是,认真做好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检验检测工作,及时地发现、公示不达标、不合格、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三是,对于有问题的产品,需要追溯源头,严格要求相关企业进行整顿,引导企业自觉提供优质、安全、健康、卫生的食品。

四是,提高安全质量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其准确把握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快速检测技术使用的规范要求,明确抽检对象、质检范围,减少不规范操作。
        2.4纳米传感检测装置
        基于我国传统模式下的食品安全检测形式,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是培养法,该种模式能够检测的物质相对单一、效率不高、即使简单的微生物也需要培养2~3d,对于某些食品来讲,得出检测结果时该食品可能已经流入市场或者进入消费者手中,所以探索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相关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装置,该生物传感装置可高精度的检测出食源性病原体,如在检测到沙门氏菌时,其会发出肉眼可见的荧光。仅需要调整传感装置上包含的抗体,其就能检测不同食品中包含的抗体。
        2.5在食品质量指标中的应用
        在食物生产与运送的过程中,存有加工不合理及运输不到位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食物的品质降低,若是并未对其展开合理的处理,让该食品在市场中流通,会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影响。部分食物质量出现问题时,并不呈现在表面,只是食品内部出现问题时很难发现,当人们食用了低品质的食品之后,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即可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测,从而确保人们所食用的食物符合标准。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食物中的质量问题,同时也可以检测出食品是否出现了质量变化,经过检测就能发现它内部所含有的质量问题,从而应用合理的对策,来展开预防。
        2.6拉曼光谱法
        拉曼光谱属于散射光谱的一类,其在经过光射之后会表现出弹性散射或者非弹性散射,这就是所谓的拉曼效应。在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监管等方面,现场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引入拉曼光谱法之后,可将物质结构的分析作为基本切入点,实现对食品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准确测定和分析,该技术凭借其所具备的高效化检测、高通量等优势,在食品质量监管、医药研发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上,拉曼光谱法虽然能实现对一些食品添加剂成分、农药残留等的准确检验,但由于所需付出的检测成本比较高,其实际应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7升级改进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也朝着科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应开发出更多现代化、可靠性强、便捷性高的食品安全检测产品,更新传统的检测技术。在不同检测技术的指导下生产研究出更多的相关产品,改进原有产品、测定仪器的弊端,从测定技术、检测速度、检测效果等方面进行技术与方法的升级,既做到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检测,也不会影响食品的原有营养品质,让消费者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性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是保障市场上、销售中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需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明确各项技术检测的对象、范围、标准、原则,严格依照相关的程度、步骤、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还需要构建完善的食品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体系,保证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从源头上把控食品安全质量,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参考文献
        [1]魏华,吴方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简述[J].食品界,2018(6):28.
        [2]林伟琦.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3):307-313.
        [3]李双,韩殿鹏,彭媛,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7):5575-5581.
        [4]金永生,谭慧林,吴忠红,等.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现代食品,2020(8):210-212.
        [5]朱雪梅.新时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现代食品,2019(3):129-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