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程显双
[导读] 摘要:电子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一步,现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与电子通信工程技术有着较大的关联,如果想让电子通信工程技术更好为人们生活与工作提供服务,相关研究人员就需要不断对电子通信工程技术的运用范围与运用领域开展研究。
        北京易柯森特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01
        摘要:电子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一步,现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与电子通信工程技术有着较大的关联,如果想让电子通信工程技术更好为人们生活与工作提供服务,相关研究人员就需要不断对电子通信工程技术的运用范围与运用领域开展研究。相关研究人员对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抗干扰措施开展研究,能够让电子通信工程技术的综合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接地
        引言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我国逐步走向数字和信息时代,各类电子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通信的主要手段,影响着社会公众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然而,电子通信技术在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设备的干扰性、稳定性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电子通信工程为依托,探究设备抗干扰接地策略,是完善电子通信技术的重要路径。
        1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概述
        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在配置和运行的过程中,实现设备抗干扰能力的提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改变接地的方式或是位置,促进电子通信工程运行过程中安全性的提升。电子通信设备接地的部分是零电压零电流的,主要的作用是实现信号传输效果的提升,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接地操作是在信号传输回流的过程中添加一个阻抗,该阻抗较小,能够避免信号传输出现错误,接地位置应该根据电子通信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促进电子通信工程整体运行效果的提升。
        2我国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实际运用情况
        电子通信工程指的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利用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控制、仪器仪表、计算机设计与制造及与电子和通信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研究电子信息的检测、传输、交换、处理和显示的理论和技术。
        (1)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运行需要相关运行机制的支持,完善的运行机制可以确保电子通信工程设备在常规化运行环境下正常进行工作,需将电压集中控制在220kV。当电子通信工程设备发生故障时,漏电事故的发生概率会明显提高。
        (2)在实际的电子通信工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给予设备绝缘效果足够的重视,不然在人体和地面还没有接触前,人体与设备都有可能会出现电路,不管是小电流还是大电流,都会影响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3)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重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整体运行环境,在合适的机会处理与升级磁场脉冲信号,在这个过程中,设备会产生较多电荷。为了让工作人员的身体不会受到来自电荷的伤害,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给予接地操作程序足够重视,全面调查与分析地线的接地位置,调查具有高危险的物体,使得高危险物体可以与地线接地位置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4)此外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子通信设备接地的操作时候,需要重视接地质量。在遇到有较大面积的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时,需要全方位了解电子通信设备的性能要求。工作人员在开展抗干扰接地措施的时候,需要有效分析抗干扰接地方法,然后再科学设计合适的抗干扰接地方法,使得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运用性能得到有效保障,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3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的具体措施
        3.1合理选择设备接地位置
        合理选择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位置是保证电子通信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一般电子通信设备与地面的连接部位都是外壳,通过与地面的连接,促进设备运行安全性能的提升,还能有效避免电子通信设备电磁场的辐射。为了实现电子通信设备的运行效率的提升,可以采取降低电子通信设备电源波纹以及噪声的方式,在接地处理的过程中将电源零线与地面接触,在选择好接地部位以后进行电能计量表的安装,有效核查接地效果,促进电子通信设备的高质量运行。


        3.2增强地线的抗干扰性
        增强设备地线的抗干扰性是以控制地线阻抗的产生为基础,通过规避地线阻抗对地线各点位的不利影响,来达到增强地线抗干扰性的结果,保障线路的正常运行。在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地线阻抗控制通常包括两个角度:控制设备地线的电感和提高地线的电阻。具体而言,电感的控制,是考虑到在高频电路中电感阻抗比与地线长度通常会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此在电子通信工程中,可以通过多点接地的连接方式,使电路系统的各个接地点都可以通过地线与地面相连,并通过控制导线的长度、利用铜片材质的地线等措施,来降低接地线路的电感值,从而降低地线阻抗。在电感控制过程中,导线连接往往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规避线路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类干扰或者影响。
        此外,对地线电阻的控制,是基于低频电路中,地线阻抗与线路的电阻值之间呈现出相关关系,电阻值越小,阻抗也会越小。因此,依据地线电阻值公式,通过增加地线的截面面积、地线的长度或者利用多条地线等方式都可以降低地线阻抗值,从而提高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3.3增强雷电防治
        有相关调查表示,供电线路在遇到雷电这种天然危害时,其电压电流可以上升到80KA,瞬间电压会表现为25kV。雷电会严重危害到通信设备,如果雷电不强,则会让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干扰现象更加明显,如果雷电较强,则会直接造成电路损坏,并容易出现喷火的情况,直接影响到通信设备的运行。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合理增强雷电防治工作。相关工作人员有效增强雷电防治工作,可以实现通信设备的抗干扰。工作人员在进行雷电防治的增强中,有以下几点内容需要注意:
        (1)确保避雷装置具有安全性,工作人员可以在重要的通信设备中安装避雷装置,尽可能减少雷电对重要设备的影响,从而减少设备的干扰的因素,让通信设备的抗干扰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使得通信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充分保障。
        (2)工作人员不断增强技术研究,不断提高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抗干扰性及其承受能力,使得通信设备既可以承受高电流,也可以承受高电压,避免雷电对通信设备造成严重影响。
        3.4降低环路的干扰
        具体而言,降低地环路干扰,可以在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定光电耦合器或者共模扼流圈,切断并抑制地环路的电流,增强地环路的阻抗,从而解决地环路的电流干扰以及电磁的不兼容问题。其中,光电耦合器是利用光来完成电子通信工程的信号传输,从而直接解决地环路的干扰问题。共模扼流圈的利用,是通过在连接线路上设定共模扼流圈来增加地线环路的阻抗,从而控制地线电压的同时,减少地环路的电流,进而阻止回路产生。除此之外,在实践中还存在一种浮地式结构,可以阻断大地或者信号源的直接接触路径,从而阻止地环路形成,规避地线回路的电位差现象,进而解决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干扰问题,并具有防止不相等电势出现的效果。但这种方法在无导体的连接的形式下,很容易造成静电的积累,此时就需要利用泄放电阻设备保护其安全。
        在低频电路的地环路干扰控制中,通常是利用平衡电路法改变线路接地点的设置或者布设方式来降低对地环路的影响。在具体设置线路接地点时,需要通过接地点的位置把控、接地点数量控制等方法,降低多点接地线路出现地环路的概率,从而提高设备的抗干扰接地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断提高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确保电子通信工程设备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章蓓蓓.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抗干扰策略探析[J].南方农机,2020,51(15):207.
        [2]马敏,霍常春,李玉峰等.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J].智能城市,2020,6(14):167-168.
        [3]徐青青.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措施的探析[J].大众标准化,2020(10):122-123.
        [4]金华峰.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J].科技风,2020(15):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