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预算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研究 李敏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李敏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工程的概预算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武汉光谷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工程的概预算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工程概预算相关的课题日益成为社会研究的重点,对项目预算模式进行了创新研究,详细分析影响预算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预算的诸多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工程概预算;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引言
        概预算编制是指对某一工程项目所需的各种资金进行概算和预算,确保后续工程造价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因此,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概预算内容可以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重要参考,进而在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情况下,从源头增强项目资金的管控效果,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工程概预算的概念
        工程概预算是指工程在不同阶段之时所设计的一个工程造价预算,其中包含了对工程投资的统筹、整合、分配,各项费用的支出与定额标准,通过控制不同时期对工程的改建、扩建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运行的费用性文件,是一个工程实施的重要依据,是建设工程在不同时间的体现形式与指导文件。通过这个文件,可以有效地控制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
        2工程概预算影响因素的分析
        2.1工程设计的影响
        工程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前提,建筑工程后续施工中所采用的施工工艺、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均会以工程设计内容为依据,若工程设计不合理,必然引发设计变更问题,而设计变更可能会导致施工中出现材料浪费、施工周期延长等不必要的额外投入,从而增加施工成本,影响工程造价管理效果。
        2.2概预算体系尚未健全
        第一,有关部门没有统一的科学财务管理体系,尤其是一些财务管理观念薄弱,缺乏成本控制意识的新建企业对工程预算的态度不高,需要不断改进。良好的配套设施对于预算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但目前一些工程建设单位,预算制度的建立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但与此相比,目前部分建设企业正在进行的预算管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成本调整体制不足,预算结构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例如,建筑业预算管理制度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业的总成本核算、实际成本核算、成本偏差估计、成本调整机制。然而,在实际预算行为中,一些施工企业未能建立健全的市场反馈机制,成本预算控制缺乏完整的结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工程预算随着工概预算在众多领域和行业的实施,一些实施经验和理论成果也在不断积累。但是,鉴于近年来不断涌现出财务管理上的新方向和新内容,加之某些企业的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即有些工作人员没能很好完成所需的预算技术,所以专业人力的不足也是相关业界无法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的内在原因之一。
        2.3预算方式的滞后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不难看出市场上有不少的新材料、新工艺开始流传,而现在大部分的工程概预算还是在采用着老一套的预算方式,甚至有的地方还是用着几年前国家规定的定额计算法,这就导致了其工程竞争力不足,无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这便是最不可取的地方。
        2.4概预算技术较为滞后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对过程的控制不足,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同时,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为项目预算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机会。近几年来,相关行业发展了大量技术以及先进的工程概预算概念。但是在现实工程实施过程中,一些公司或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对相关模式理念的理解。一言以蔽之,由于缺乏相关行业先进的概预算专业技术,来自企业的部分预算员工无法从多个角度管理项目预算。


        3提高工程概预算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3.1优化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指导性环节,设计人员必须重视对该阶段的造价控制。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地质勘察、市场调研文件,合理选择符合建设工程项目需求的材料,完成工程设计,并在设计完成后协同施工方、业主方、监理方一同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2健全概预算管理体系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工程机构要建立完善的全面财务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预算人员应对项目的成本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能够有效解决工程预算中的问题,并为今后预算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概预算工作人员在对项目进行实施过程中要更加的具体和详细。现代项目预算管理理论认为,整个项目的模块化管理有助于概预算任务。第三,工程概预算工作人员要量化项目的核心标准,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质量和效率,从而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价机制。
        3.3科学的预算方式
        (1)收集相关的工程资料。收集可供参考、研究的施工图,变更合同与预算的基础工程概预算的资料文件,通过参考过往的资料,结合现代的材料采购价格的浮动范围,制定科学的工程概预算。(2)熟悉施工过程与施工图纸。只有具体了解了施工过程和工程图纸,才可更加精准地规划好工程总量。通过合理地切割工程总量,将切割下来的各个分量分配给适合的施工方,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弹无虚发,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工程效益。(3)计量单位要统一。通过统一计量单位有效地防止工程上的错算、漏算,计算时应当排好顺序,列好优先级,在满足了优先的顺序后才开始计算后面,保证不会顾此失彼,进而形成工程概预算上的漏洞。
        3.4综合运用经济手段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相比引进先进的预算技术而言,更容易带来直接的效益。为此,有关单位可采用以下手段。首先,工程项目启动时,成本计划的制定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在成本计划的基础上,编制工程中不稳定因素的预算。其次,根据成本计划编制时必须考虑预算方案中不稳定因素存在的影响。最后,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实时理解和分析关键的预算标准,特别是可能的偏差。项目管理层应重视并迅速发现和解决问题。
        3.5对概预算进行重重审核
        现如今的公司单位大多都选择用专业人士来进行工程概预算,但人力有穷尽,难免会出现错算、漏算的现象,那么通过对概预算的重重审核则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个风险。现在的公司概预算除了雇佣专业人士外,更是增添了计算机计算,通过将合理的预算公式输入计算机,再辅以专业人员的操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工程概预算的计算。随着这种计算机工程概预算方式的提出,不仅大大减轻了概预算专业人士的压力,更是提高了工程概预算编制的效益,加快了工程概预算机制的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效益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施工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在技术、制度和管理上进行创新。本文分析了建筑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改进措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逐步将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引入标准化管理,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促进整个施工过程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吕云霞.建筑工程概预算对造价的影响及控制策略[J].智能城市,2020,6(07):119-120.
        [2]陈兴璐.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的要点及控制策略[J].门窗,2019(22):61.
        [3]陈倩怡.电力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45.
        [4]陶慧娟.工程概预算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以及控制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359.
        [5]汤丹.电力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J].通讯世界,2017(22):2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