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白龙臻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白龙臻 王森
[导读] 摘要:装配式建筑属于新型的建造模式,具有环保、工期短、质量好等优点。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属于新型的建造模式,具有环保、工期短、质量好等优点。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了迎合行业及时代发展步伐,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当然,由于我国应用装配式建筑方案的时间并不长远,因而还面临着相应的问题,所以本文将会重点分析绿色理念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对策,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应用
        1导言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消耗量极大。同时,现有的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和施工中都不够重视绿色环保设计理念的合理应用,使得建筑工程项目不够绿色环保,在使用中存在着许多环保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装配式建筑既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建筑物的安全、舒适性、实用性等需求,又可以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从源头上杜绝建筑垃圾的产生。
        2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指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在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给建筑行业注入了科技的力量,正在逐步推动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争取早日实现绿色建筑、绿色建造的长远目标。很早之前,英、法等发达国家开始率先尝试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方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装配式建筑经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得出结论,其具有建造速度快、建造质量良好、投入成本低、建材损耗低、绿色环保等优势。因为我国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的份额比较大,所以建筑垃圾在得不到有效处理的前提下会给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建筑行业要想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产生的建筑垃圾问题,需要贯彻落实绿色节能建筑理念,装配式建筑模式是一种有效途径。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已经深受国家、当地政府、人民群众的青睐,在推动建筑行业的升级转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3.1并未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
        就目前来看,在标准规划的制定方面缺乏充足的统一性,在应用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我国每个城市的规范标准是存在差异的,并未作出全国性质的统一判定,此外在对预制构件进行生产、吊装和运输等操作的过程中,都拥有差异化的管理防控标准。在对装配式建筑作设计、审批、验收和施工处理等工作的时候,每个单位的规范标准也存在相应的差异,所以装配式建筑在发展历程中受到的阻碍是相当显著的,科学统一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标准的缺乏势必会导致其未来发展受到影响,所以如果想要促使其长远有效地在我国发展,就有必要制定国家性质的规范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业有一定依据。
        3.2施工管理水准相对较低
        装配式建筑工程所应用的主要材料为预制构件,此类预制构件的生产通常需要由专门负责的生产厂进行,并且在开展构件制造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配备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在对构建配送的时候也需要拥有足够专业的运输团队的帮助。此外,在安装的过程中还需要拥有与其相互配套的安装器械;因而在预制构件的设计、运输直到后期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都需要拥有良好的施工管理的支撑。而对于传统建筑来讲,几乎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无论是管理技术还是管理水平都被局限在场地以内,对于场地外的管理则存在诸多缺陷,因而传统建筑业在由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施工向崭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发的时候,有必要重点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高度。
        3.3节点关键技术未被解决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无需在现场作出大规模施工处理,但是需要在生产厂提前生产出相应的预制构件,其从属于构成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而预制构件节点也发挥着相当巨大的作用,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能够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尤其是做好对节点位置的处理。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活动中,连接节点将会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所以如果想要使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质量获得保障,就有必要充分保障所有连接点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

就目前已有情况来看,在刚度和承载能力角度,节点的连接能够有效地满足实际任务需求,但是在延性等方面的差距却是非常明显的,所以需要做好的首项任务便是保证节点具备良好的延性,如果无法切实有效地保障节点的承载能力、刚度等,便会严重威胁到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未来建设与发展。所以需要重点解决每项关键问题,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保障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正常执行。
        4绿色建筑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4.1成套装配
        在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时,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将建筑施工中主要构件交由生产车间进行预制,然后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混料配比,保证了构件的质量,避免存在质量问题。在施工现场将这些构建进行合理的组装,降低了施工的难度,提升了施工的效率。客户可以在样板间对相关构件进行挑选,在确定结构后就可交付工厂进行流水生产,满足了客户的人性化需求,此种方式具有效率高、速度快和费用低等优势。
        4.2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
        剪力墙结构应用比较广泛,多用于住宅类建筑工程项目建造中,这种结构体系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满足使用需求、结构质量良好等。设计师需要根据住宅类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模式,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备选模式,分别为半预制模式、全预制模式。设计师要想保证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需要科学设计承重墙,尤其是两侧山墙的抗侧力;严格控制钢筋的强度与直径;随时注意施工现场情况,保证各个构件的连接更加紧密,有效避免出现钢筋变形的情况。
        4.3防水保温
        对于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筑工程的防水和保温都是直接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并且防水和保温性能影响着后期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通过合理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可以将防水和保温进行标准化生产,在加工建筑外墙和屋面构件时,将防水层和保温层与主体结构同时加工,这样可以保证防水层和保温层的完整性,提升防水保温效果;另外这种整体式的加工方法,简化了后期的施工工艺,也提升了施工速度,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4.4统一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结构质量
        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或漏洞,一些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在实践后出现不可预知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应用和发展。建筑行业要想响应国家绿色建造、绿色建筑的号召,必然会革新现用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同时将统一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标准作为首要任务,促使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越来越趋近于标准化、规范化。建筑行业需要同步进行的工作任务是对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房屋的类型、建造方式、户型规格进行统一。
        4.5 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高效融合
        BIM技术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工具。我国在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应该适时纳入BIM技术,强化两者的高效融合,有序推进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维护等全周期生命的一体化。首先,基于BIM技术的设计阶段,其流程应趋于合理高效,既要与传统设计充分融合,又要考虑施工阶段对BIM模型的要求,将BIM技术有机融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二次设计等各阶段,充分发挥BIM的优化设计和辅助深化设计的作用,最终得到适于施工高质量的设计成果。其次,在施工和后期运营阶段,通过BIM三维模型和信息化平台实现可视化、虚拟施工、碰撞检查、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造价管理、安全管理、三维技术交底、信息实时共享等应用,推进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维护的一体化进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造模式,要想不被建筑行业边缘化,就必须解决建筑结构设计、建造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要结合当前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情况,加强其施工管理,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辅助措施来优化装配式施工技术,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进一步发挥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优势,促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渠天亮.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的创新需求[J].陶瓷,2020(11):129-130.
        [2]付雷.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4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