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李秋实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李秋实
[导读] 摘要: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不仅其具备一定的耐久性,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可模性,在实际工程开展期间具有重要的材料意义和作用。
        枣庄泉石工贸有限公司  277100
        摘要: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不仅其具备一定的耐久性,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可模性,在实际工程开展期间具有重要的材料意义和作用。本文基于目前土木工程建筑建设的背景,对其中混凝土结构相关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分析,进而为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为土木工程发展夯实技术基础。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前  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国家城镇化建设步伐在逐渐加快,土建行业崛起迅速。虽然给人们居住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其中存在的各项风险也为其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需要对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技术使用加以强化处理,进而持续提升土建施工的整体水平。然而在实际工程施工期间,只有少数工程施工项目可以达到相关标准,问题依旧频繁发生,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工程质量的提升,需要结合技术要求和技术内容做好施工作业。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1)可模性优势。在混凝土结构使用中,在搅拌完成后需要结合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塑形处理,并且在所设计的模具中进行结构设计,可加快其整体结构成型的速度,并符合设计标准、工程制造要求,以此来结合有效性和系统化的处理方式来加强结构设计的标准,提升整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2)耐久性优势。一般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混凝土结构,应当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只要不出现裂缝或者一些其他的质量问题,可以保障其结构的耐久性[1]。并且其与传统的土木工程结构相比较而言,其应用的时间长、使用寿命长、避免寿命不足的问题,为居民提供长期的高质量建筑服务。
        (3)高效益优势。目前所设计的混凝土结构与传统钢结构相比,其建设与实际应用的成本都相对较低,在该结构应用期间可快速降低成本指出,进而提升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2]。特别在一些大型的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中,更加可以体现出其高效益的优势。
        2案例背景
        我国某建筑工程项目总占地面积为5.13hm2,估算投资总金额为13.95亿元,合同工期为910天。在整个规划中,其设计地上20层综合楼3栋,24-25层住宅楼7栋,地上3层幼儿园1栋,地下车库设计2层,主楼的地下设计3层,合同工中总建筑面积约为27*104m2。在住宅楼和综合楼的设计中,分别采取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结构设计。
        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应用
        3.1施工方案设计原理
        在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影响因素中,混凝土裂缝是常见的原因,产生混凝土裂缝一般是由于混凝土构件的温度应力失去平衡、物料在搅拌之后出现自缩值等因素所造成,因此在参建方拟定相关的施工方案期间,需要重视这些问题,科学组织施工作业,提升各种材料和机械使用的有效率,进而保障现场内部各项施工作业的有机协调,在明确关键线路和工期控制要点基础上,加大温度应力与自缩值的调控。而对于温度应力的控制,可采取两种方法进行解决。
        (1)结合工程设计实际要求,对水泥的使用量进行有效设计,在水泥水花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种热量会作用在混凝土中,促进温度应力扩张,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3]。因此建议使用低热水泥进行材料的替换,如果温度过高,还可适当加入冷水来控制温度。
        (2)随着外界环境的温度不断变化,混凝土浇筑的温度也会随之改变,为了避免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建议尽量不要再高温或者夏季进行浇筑施工,如果一定要在炎热的夏季进行施工作业,则需要做好一定的降温措施。
        3.2认真实施运输与搅拌工作
        混凝土搅拌是一种将水泥、石灰和水等材料缓和之后搅拌均匀的一种具体手段,其分为机械搅拌和人工搅拌两种形式。其中人工搅拌由于其搅拌成果不佳,质量相对较差,因此其多适用在一些小型工程施工领域中。

本项目工程量较大,因此采取机械搅拌的方法[4]。在搅拌开始前需精准的测量出混凝土构件中各种物料的投入量。开始搅拌时,先实行预搅拌以此,避免拌合物配合比出现问题。随后将搅拌机启动,将石子、水泥和砂按照顺序投入到搅拌机内部,干拌均匀之后,缓慢加入施工用水,加料的总时间要在2分钟以内,在加水之后再进行2分钟的拌和。在搅拌机内部卸出拌合物,倾倒在拌板上,人力拌和1-2分钟,这样就可检测出其具体的坍落度和试件的成型。从加水计时开始所有的操作一定要在30分钟内完成。
        而混凝土的运输则是从搅拌站将混凝土运送到浇筑点的过程,因此在运输期间为了保障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和后续在施工作业中使用效果,对于其运输期间应当保证几点要求:禁止出现拌合物离析现象、无漏浆、保证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需要在混凝土初凝的前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浇筑和振捣。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设备的振动和颠簸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内摩擦力和粘聚力减少,导致其集料平衡丧失,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方沉落,质量越大沉落的量越大[5]。并且因为粗集料和细集料和水泥砂浆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当聚集到第一定的深度后,会诱导其出现离析分层的现象,造成混凝土集料的质量问题。因此在运输期间,需要保证运输的道路平坦,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将运输距离进行约束,如果已经在运输期间出现物料离析的现象,则需要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二次搅拌。另外也要保障混凝土运输工具不会吸收砂浆和漏浆,进而保障混凝土集料安全被运输到施工现场。
        3.3接缝与切缝工作
        在本工程的土建施工阶段,需要对接缝和切缝技术加以重视,提升整体施工的质量。具体可由三方面来实施。
        (1)结合现场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保障技术指标满足相关要求。
        (2)科学使用合适的切割装置,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剔除掉,衔接标准化混凝土集料。
        (3)合理利用接缝技术,在实施该技术期间,需要将地表的温度加大,如果温度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对整个接缝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该技术实施期间,需要施工人员利用温度计来检测地表温度,保证接缝的有效落实。
        3.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工序完毕后,需要施工人员利用挂尺将表面挂平,将混凝土表面所吸附的泌水去除,当其表面二次压光收水时,需要用手按压其表面,当没有任何手指印后再进行养护作业。在养护期间,建议使用插入冷凝管的降温方法,将测温导线科学布置,再覆盖两层棉被,定时洒水,控制内外温差。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后测温,前五天以每2小时一次的测温频率进行,可以延长到每4小时一次;在10天后每6小时测温一次,当确定其温度接近大气温度后,并且其中心温度气温差在25°C以内,可以停止测温,将保温层移走。
        结  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在目前人们生活与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且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其项目建设的数量和样式都在增加,而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结构类型,技术的科学运用是保障其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对其施工技术的研究,减少各种病害和质量影响因素,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张先领. 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 000(022):188-189.
        [2] 高孝刚. 讨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建材发展导向, 2019, 017(008):308.
        [3] 李宗育. 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 No.300(18):126-126.
        [4] 伍国韬. 论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建材发展导向(下), 2019, 017(003):253.
        [5] 邓磊, 赵健. 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