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工程施工管理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黄泽浩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加大了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步伐,在林业工程建设中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控制,提高造林效果,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广东中科琪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加大了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步伐,在林业工程建设中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控制,提高造林效果,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施工;管理
        引言
        社会发展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致使对国内的森林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绿地逐渐沙漠化,打破了生态平衡,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感,致使空气污染严重,为了更好的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寻求科学的造林模式,提高造林工程的管理水平,提高造林工程的质量。
        1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1.1治理沙漠化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大量土地呈现沙漠化现象,水分难以保证,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在春季和秋季,由于没有树木阻挡,西部地区风沙肆虐,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通过植树造林,能够利用树木的枝叶抵挡风沙侵蚀,减少漫天飞舞的沙尘带来的伤害,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除此之外,树木发达的根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沙漠化程度。
        1.2有效保持水土
        对于降水量较大及河流径流量充足的地区,树木经过长年累月的生长,其根系已经非常发达,发达的根系能够牢牢抓住土壤,达到贮存水分的目的。土壤中水量丰富、养分充足,就能确保其生产能力,让自然生态充满活力。
        1.3提高林业资源管理效率
        我国林业资源的分布比较广泛,不同林区所处的气候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不同林区内的植被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林区内包含不同种类的树种及植物,对于生态平衡的保持具有重要价值。林区内除了大量的林木资源之外,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生存在林区内,形成了复杂的森林系统。林业资源的功能非常强大,林区内的植物可以通过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氧气,也可以有效净化周边的空气。经过生长成材的林业资源,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持,林木资源是工程建设开展的必需品。,强化营林生产可以将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2我国当前林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2.1造林技术问题
        造林的栽培技术是维护与保持造林质量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如果技术人员在种植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种植标准与操作流程进行栽种,则会对苗木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与损伤,影响苗木整体质量。因此,要加强对营造林维护与种植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训,及时更新更换营造林维护设施设备。但从目前我国营造林建设与维护现状来看,营造林人员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营造林团队建设与维护工作不相符。再加上种植人员流动性大、维护设施落后、维护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使得整个营造林质量严重受损。
        2.2设计规划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林业造林工程的设计规划不合理性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林业造林工程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做到对工程施工地周围的气候以及自然环境进行必要性的、整体性的勘测,有的工作人员甚至是认为这是一个轻易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所以只会在乎造林的面积有多少,而忽视了林业造林工程的质量标准是否达到了标准。从而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其相应的工程质量效果不是很好,树苗难以成长。


        2.3营林生产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市场的需求
        目前,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适合林业发展及运营的机制,营林工作的开展并没有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十分有限,难以结合市场信息资源来及时调整林业资源的培育目标及方向,通常都是在参考过去运用经验的基础上来进行营林工作,这就会出现林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现阶段的营林生产工作中,经常出现实际供给量与市场的实际需求量出现失衡的现象。针对丰产林的营林生产只关注短期的收益情况,而没有对长期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不利于林业的持续发展。
        3林业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造林
        植树造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计,为了完成这一大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人工造林时,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了解各种树木的生长规律,切不可一概而论,否则会降低树木成活率。植树造林时,还应认真分析当地生态环境,选择成活率高、绿化效果好、最能发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树木。要根据森林管理经验,预判树木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植树造林规划包括混交树木品种、树木间距、土地利用率、光照条件、灌溉条件、除虫方式、生态共存等内容,应充分利用土地面积,充分发挥土地的价值。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合理搭配种植树木品种,让树木、花草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应当合理搭配种植带,使其适应环境、共生共存。
        3.2注入资金,加强宣传
        对林木育苗基地的打造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也是对于基地品质的保障。现如今,伴随着国内对于生态环境越来越关注,增强国内林业的保护,也要重视对林业种植重要性的宣传。在这个网络盛行的年代,适合的宣传手段,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林业发展行业,年轻人的技术和思想能够推动技术的研发,借助宣传的力量得以实现人才的输入,打破固有的育苗结构,振兴林业,是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进来的。有了更好的林业绿色基础,才能创造更美的生活家园。
        3.3推广和应用林业技术专业装备
        在林业技术的创新以及发展过程中,要求能够不断在技术层面进行创新,研发各种新型的基础设备,使其能够应用到林业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对设备的应用以及发展过程具有深入的价值和意义,要求研发技术人员能够发挥出计算机技术的价值,建立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模型,并结合林业技术的特征以及发展特点来不断完善林业技术,结合多方面的理论来进行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对实验技术进行验证,判断是否能够将新型的技术应用到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提升林业的现代化水平。
        3.4做好营林造林的日常管理工作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土壤可能会产生板结、结块等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注重对于林地的巡查与分析,及时进行松土,保证树木根系的通风性。松土不仅能有效改善树木根部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能为树木吸取养分和水分提供更好的条件,而且适当的松土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同时还要注重林地的除草工作,除草可以减少杂草与树木争夺养分,并有效消除病虫卵的生存空间,如果选择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在除草剂的选择上要选择大厂家大品牌、低毒无害的,严禁使用三无产品,防止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结语
        总而言之,人工造林的质量不仅影响生态环境平衡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而且对以林业为主的经济产业也有一定的影响。要想增加林业绿化树木栽培的效果,搭配使用各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使得林业绿化栽培较高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从而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因此,要注重使用相关的施工管理,丰富林业工程建设的内容,进而促进林业工程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保东.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促进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2):30-31
        [2]张熙.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和造林技术解析[J].农家参谋,2020(11):119-120.
        [3]安丰波,李树栋.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农家参谋,2020(17):191-192.
        [4]王猛.浅析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有效应用及提升策略[J].种子科技,2020(06):71+75.
        [5]张光美.论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中的绿化应用[J].农村实用技术,2020(10):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