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龚佳浩
[导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建筑工程逐渐向着高层方向发展,同时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难度也会更大,在此背景之下出现了高支模施工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和高层建筑工程最终施工质量跟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作业,对每个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做好严格把控。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近些年我国建筑工程逐渐向着高层方向发展,同时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难度也会更大,在此背景之下出现了高支模施工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和高层建筑工程最终施工质量跟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作业,对每个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做好严格把控。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运用
        1 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快速发展的经济为人们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物质基础,其在当下全国各个城市都在开展城市建设,积极进行多功能、高质量建筑工程的建设,并且在现阶段人们除了要求建筑基本的安全稳固性外,对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等都有着新的要求和标准。这就导致当下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建筑正逐渐向多结构、大跨度、超高层方面发展,对于此类建筑的施工,就必须通过高支模来营造相应的施工支撑体系,保障各项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但是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对于整个技术应用过程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标准,只有有效保证相关荷载能力以及结构构件搭设跨度的达标才能够满足相关技术要求。所以在具体的高支模施工中,各施工人员必须做好互相协作,并依据既定标准要求,详细细致的检查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杜绝任何质量问题和工程隐患的遗留。此外,对于所产生的问题及不足都必须进行详细细致的分析研究,做好经验的积累和相关处理措施的制定,以此来进一步促进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提升。
        2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2.1 施工前的准备
        (1)材料准备。材料准备工作对于保证高支模施工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施工中,不仅工序多,而且难度大,工程现场环境复杂,所以必须强化材料管控,做好相关质检试验。
        (2)参数设计。高支模结构是非常精确、紧密的,因此在进行相关参数的设计时,也必须保证参数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个高支模结构体系的稳固安全。同时在进行各项参数的计算时,需要严格围绕既定工程情况,比如荷载重量、支撑要求、模板面积、施工高度等等,确保各项参数数据的准确有效。
        (3)测量放样。在具体测量放样前,必须详细细致的整理工程现场,保证其的整洁有序,以免影响测量放样作业的开展。
        2.2 科学安装高支模支架
        在安装高支模支架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进行强化:首先,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有效依据,保证模板支撑体系在水平方向的准确度,必须做好对梁线位置的准确设置和反复校准,避免模板支撑体系在稳定性,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具体的高支模模板施工中,需要先用钢管来进行基础架构,然后按照计划要求架设龙骨架,之后就可以根据计划来进行各区域模板的安装。同时还需要结合楼板预期荷载要求来进行模板和支架的具体设置,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支架在使用中的安全稳固。在具体浇筑前,应根据结构特点规划浇筑方向及浇筑高度,浇筑过程中加强现场混凝土浇筑控制,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支撑架受力均衡。与此同时,高支模施工与多个环节都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施工中需要保证技术信息的及时沟通。因此在施工中也需要与水电安装、管道铺设等工作进行协调,以免因为协调不到而造成相关问题。
        2.3 高支模质量验收工序
        在上述各安装环节完成后,施工单位需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详细细致的依据相关标准和要求检查验收各个工程环节的质量,保证各个环节及工序质量都能够达到预期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

比如检验钢管、扣件等材料配件的质量时,需要从合格证、质量检测证明、厂家资质证明等方面入手详细细致检查其是否满足相关质量及技术要求;在检验模板立柱时,各立柱间需要维持在900mm×900mm 的间距,并且不能存在搭接情况,在竖直方向,相邻立杆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接头错开距离应超过500mm,同时各接头中心和主节点之间的间距不能超过步距的 1/3;检验水平拉杆时,水平拉杆步距必须控制在900mm以内,并且在其纵横位置都需要加设相应的水平拉杆,在施工高度达到 8~20m 左右,还需要额外设置水平拉杆在顶层两个水平拉杆间。此外,为了促进水平拉杆在使用中的安全稳固性,必须确保其与建筑之间的有效固定,避免出现松动、滑脱等问题。
        2.4 高支模拆除工序
        模板拆除必须建立在模板内混凝土构件强度达到相关要求的前提之下,只有在强度达到预期设计标准后,才能够按照要求拆除模板,确保混凝土构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同时为了保证拆模现场的安全,不仅必须做好相关警示标志设置,还必须迅速对拆除的模板、构件以及杂物等进行清理。
        3 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3.1 模板的安装搭设技术
        在进行高支模安装之前,工作人员一定要将梁线的位置找好,并记录好位置,然后用相应的仪器定位各个轴线的位置,确定高支模在水平方向上的控制线。在进行顶板安装时,要确保高支模板支设在横着的大梁底部。在具体的操作时要用木方龙骨架固定在底部模板与顶板之间。另外,在安装楼面模板时,为保证模板结构的稳定性,一定要提高关注力度,严格对梁板钢筋进行捆绑,之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安装脚手架时,必须将脚手架两端锁紧,并保持上下脚手架的接缝结构严密,上下钢管必须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最后,在水平拉杆施工时,要同时关注上下钢管的结构稳定性,在任何施工环境下,都要保持高支模的整体安全性能。
        3.2 外框架梁柱施工技术
        对施工领域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研究表明,外墙框架梁柱的施工是一项繁重的工程,是高支模施工的技术难点。外框柱施工是上部结构的一部分,并且梁柱分布较为集中。如果施工人员按照正常的施工步骤进行施工,相邻柱之间的参数标准将难以确定,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在外框架柱的施工中,可以采用分层技术手段,首先,技术人员必须对梁、板进行浇筑。浇筑时应注意梁、柱的位置参数,在梁、柱主体与支撑点之间进行二次固定。框架和支撑柱结构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必须停止对应的加固作业。基于此,有必要将水平杆横梁的顶部移动到柱的两侧的圆柱形梁下方。脚手架和楼板梁可以保持平衡,并有效地连接外部框架和楼板梁。
        3.3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在高支模施工中,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准确检查混凝土的性能和配水率。为避免高支模施工中材料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浇筑工艺进行。在高模板的混凝土环节中,通常假定中间开始的形状及其周围的扩散,即施工人员将混凝土倒入模板的中间位置,然后浇在两侧或两侧周围。在施工中,应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水平,以满足工程的标准要求。
        4 结束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才能更好地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最终建设质量,我们还应该不断完善高支模施工技术水平,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静波,吴志杰,程凯.免高支模的贝雷架转换平台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8,40(11):1953-1956.
        [2]潘用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要点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79.
        [3]杨文博,吴睿,高峰,刘金铭,王志新.BIM 技术结合有限元分析在高支模施 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238-2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