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武普敏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武普敏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的需求,建筑行业的发展如鱼得水。
        河南嘉韵置业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市  4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的需求,建筑行业的发展如鱼得水。同时在现场施工的期间,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提高施工技术,强化施工方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进行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协同各个部门积极组织工作,严控施工需要的建材质量、施工工艺质量、施工工序质量。本文从建筑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方法的角度进行叙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对相关施工提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现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
        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是整个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施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的质量问题,同时,还会对建筑的安全隐患的存留存在一定的影响,对居住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有着间接的影响。在现阶段建筑施工现场中,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存在一定问题,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1.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1关于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方法
        现场施工技术就是对建筑施工现场所采用的技术进行规范管理的一个活动。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需要客观的进行组织,遵循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规范管理,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组织活动,对其中特殊工艺进行细致的调节,整体的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进而建筑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工期稳定、工艺安全。
        1.2关于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
        1.2.1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建筑施工现场的采用工艺和采购的建材的安装都需要满足建筑施工的条件和标准。整体的施工需要符合客观要求又要符合现代化生产需要。对于施工的工艺和工序的安排,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控制,遵循科学发展观。
        1.2.2遵守规范标准的原则
        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环境复杂、施工作业工序复杂、施工人员多且杂,急需要进行有秩序的、有规范的、有标准的进行协调组织活动。克服施工人员的主观随意性,按照标准制度进行工序与工艺,才能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和效益。
        1.2.3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效益最大化
        建筑施工方生产的目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提升建筑的质量和社会的效益等等。因此,在技术管理中和质量控制中需要对其进行技术上的升级和根本问题的解决,并且从施工人员的角度进行优化,促使现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1.3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1.3.1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现场繁琐复杂,对其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的恢复秩序,可以有效的改善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实际的质量管理队伍中,需要挑选事业心强、管理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术高的人才组建的队伍,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促使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
        1.3.2落实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岗位责任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好管理体系制度,将工作责任制落实在个人身上,并配有与之匹配的奖惩体系,才能有效的控制施工的进展和建筑质量。
        2.现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建筑材料质量管理不到位
        对于建筑施工建材的管理,需要特别的重视。建材的管理方式极其影响后期的建筑质量,所以,建材的管理方式是否有效间接的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建筑本身存在安全隐患的大小。

而建筑质量的好坏同样的又会引起诸多问题的产生,例如居住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施工方后续的维修费用等等问题。所以,需要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管理问题上和材料的选择采购上着手,从问题的根本源头进行解决。建筑材料的选择采购需要采购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制度进行详细的检验,建筑施工方领导层需要特别注意此环节,应为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建筑本身都很重要。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需要将建筑材料本身的参数进行详细的采集,在根据建筑材料自身的特性进行匹配的管理方式,防止管理出现的误差。管理人员需要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不应该注意形式,更应该注重效果、质量。
        2.2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
        在现在的建筑质量管理当中,大多采用的是总承包制,由诸多工程上竞标建筑的施工位置,各个施工承包商的施工技术参差不齐,很难明确各个承包商的统一规划、统一路径。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施工后交付另一个施工人员之间产生的交接问题,出现断层现象,进而影响工程进度,时间积累长,形成诟病,对建筑质量大大的下滑,安全隐患是大大的上升。企业设置的监督管理体系有漏洞,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新改革,并且在责任落实方面,存在欠缺,导致责任追究不明,影响工作积极性。
        3.现场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内容分析
        3.1质量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并与之匹配的奖罚、责任制度,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更新改革,确保在实际情况当中能够真实有效的落实,获得相当好的效果,这才是制度体系建立的目的。建筑现场施工负责人应将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和坚定的职业道德,进行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对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场地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因素、工作人员自身的因素等等,这样有利于数据的统计,对建立的相关制度内容涵盖的方面、层次更加广泛,落实的效果能够更加的有效。明确施工人员自身的施工内容和需要承担的责任,定期进行工作内容的检查,把检查出的质量问题定在月末绩效中,做好责任追究和奖励措施。如果出现施工质量问题,要求施工人员立即进行返工。整体的责任目标责任制需要与时俱进,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积极改善每一个制度的细节,不断的修正方向,从而能够更加全面进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3.2做好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
        建筑现场的施工过程应对建材的质量和设备的质量进行管理。对于建材的质量管理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够全面的、系统的进行质量控制。在建材的采购环节当中,需要保证建材的质量必须过关,并且在运输当中不能受到损害。对建材的供应商需要进行相关许可证的审核,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在运输到施工场地后,及时的进行建材质量的二次过滤,确保建材的完好无损。在建材的储存管理的问题上,更是值得注意,避免功亏一篑。按照相关规定和预定管理措施对建材实施管理,避免出现一些环节上的问题。对一些特殊的建材的本身的特性进行相关储存管理,避免因空气氧化、雨水侵蚀等原因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为一些建材本身的特殊性,一般的管理方式没有效果,所以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3.3验收的质量控制
        检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也是尤为重要的,各部门、单位应当共同对质量进行验收,可以根据合同的内容进行相关责任的落实,避免出现纠纷等状况。验收完毕后,形成一定的报告表,各单位负责签字,再由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验收和检查,并对出现问题的进行相关责任的落实,让责任单位对问题进行返工,并对相关单位进行责任的通告,杜绝相关问题的出现。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对施工技术的追求和建筑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建筑施工的技术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要更加严格,建筑行业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施工单位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制约和管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保证施工技术足够精确,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黄栋.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7:51-52.
        [2]张金铃.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探析[J].价值工程,2018,3717:48-50.
        [3]翟云.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8,09: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