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李延景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李延景
[导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任务的不断完善和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当前社会,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身份证号:37252619810714XXXX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任务的不断完善和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当前社会,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当前建筑业中,高层建筑建设已成为行业人员关注的行业发展模式。然而,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本身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和诸多影响因素,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形成质量问题。在此过程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加固,可有效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应用
        引言
        如今,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后浇带技术是高层建筑的一项重要施工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但是,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参照建筑环境和建筑环境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整个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效果和质量,对提高整个施工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施工进度和效果。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1后浇带技术的使用原则
        1.1后浇带技术施工时期的距离问题
        后浇带技术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对距离问题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需要控制相邻的施工部位之间距离;其二,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控制施工宽度,确保可以满足施工中的各种需求;其三,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梁板受力钢筋处于一种畅通的装填,不会在工作中出现纠缠到一块的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其四,在合适位置设置小斜缝,并且应当控制斜缝的大小,使之满足后浇带梁板和建筑项目施工之间的一些需求。
        1.2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受力问题
        后浇带房屋的位置需要重视受力较小的房屋结构,包括房屋梁板位置和弯曲点附近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容易产生断面问题。为了减少横截面的影响,需要选择合理的措施进行加固工作,最终避免直缝的发生。
        2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
        2.1后浇带的平面布置技术
        首先,在进行后浇带平面布置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坚持明确的施工原则,即:防阻并举,预防为主。一般来说,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必须将后浇带的平面设计在结构内力相对较小的地方。例如,地下室的形状在连接处发生变化,以便对建筑的整体结构形成稳定的效果。
        其次,对于楼层较高的高层建筑,在设计后浇带平面时,施工人员需要合理计算温差,在控制收缩应力范围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位置。
        再者,在进行后浇带平面布置工作时,施工人员应保证后浇带之间的间距能够稳定在均匀的距离上,并能够以矩形的结构进行布置。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后浇带间距应为30米到40米之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对结构的稳固性造成影响。
        最后,在进行平面设计时,施工人员需要对后浇带的宽度进行调整,保证其能够在700~1000毫米的范围之内,以此对整体的施工质量形成稳定保障。
        2.2后浇带的支撑体系构建
        在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合理的模板设计和支护是保证整个工程稳定的关键条件。

但在设计模板体系和支撑体系时,施工人员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选择不同的支撑方式。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可采用上下可调支撑系统对后浇带进行支撑,加强整个结构的受力和承载力,以保证梁板不因受力过大而开裂,造成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其次,在开展后浇带支撑体系构建工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注意以下4点注意事项:第一,在摆放后浇带时,施工人员应注意在其两侧保留一定的受荷支撑,并将其控制在两排以上,将间距控制在一米以下;第二,在后浇带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事先对结构梁进行断开,所以在此过程中结构梁会形成悬臂,失去支撑力,因此施工人员应对其进行早支撑调整,以此对结构的稳定性形成保护;第三,在后浇带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在水平的方向上加设拉结设备,以此对结构形成稳固,对后浇带形成质量保障;最后,在后浇带施工中,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以及图纸中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轴线进行定位,并在确保无误后开展安装工作,保证后浇带模板之间不会形成缝隙,能够形成牢固的体系支撑。
        2.3后浇带的钢筋处理技术
        一般来说,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钢筋的接触质量和接触规格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要求:一是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梁板会形成较高的应力,因此施工人员应调整受力钢筋,必要时可将其断开。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于筏板部分的钢筋,施工人员应保证其能处于连续状态;二是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采用焊接施工工艺将主受力钢筋连接起来,并保证在钢筋连接过程中,钢筋情况不高于原钢筋的30%;三是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采用焊接施工工艺,将现浇带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受力钢筋连接起来,保证钢筋质量施工人员需要用钢筋绑扎的方法将后浇带周围的混凝土垫块稳固,以加强钢筋的稳定性和保护度;最后,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保证钢筋绑扎工作正常进行钢筋附加工作同时进行。
        2.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开展后浇带施工任务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是其中的关键性环节之一,会对整体工程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开展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时,与普通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之间并没有较为明显的区别:都是先进行混凝土搅拌,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最后进行混凝土凝固以及养护。但是相较于普通的混凝土施工来说,后浇带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着几点较为特殊的需求:第一,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为混凝土的强度块进行适当的设计,并为其预留出合理的空位,以保证其能够在凝固的过程中形成补偿性收缩,强化工程稳固性;第二,在开展浇筑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对现场的施工环境进行了解,做好清洁工作。同时,在此环节,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施工表面进行润湿处理,保证其表层能够处于24小时以上的水浸状态;第三,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注意,一定要进行分层性的振捣,并需要对振捣的力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以此对工程效果形成保障。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运行中,可以有效地加强建筑结构的连接性和稳定性,对整个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形成稳定的保障。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形成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实施后浇带工作,做好后续的养护工作,从而确定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建筑业的稳定发展。
        总之,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可以增强建筑物的美观和安全性能。目前,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亟待创新。这就需要我们的研究者去探索更先进的建筑技术,使之在当今社会得以发展,进而有效地推动建筑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董文强.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9(32).
        【2】雷云.高层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6,000(014):353-353.
        【3】蔡日聪.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3(07):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