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李尔劼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李尔劼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还需要质量管理人员与建筑施工企业进一步配合完善,为推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繁荣和谐发展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身份证号码:44010319780130XXXX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还需要质量管理人员与建筑施工企业进一步配合完善,为推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繁荣和谐发展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策略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1.1维护建筑行业的总体质量稳定
        随着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深入推进,各类建筑的总体需求范围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维持我国整个建筑行业的质量稳定性。但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重要问题。如果建筑工程的技术质量没有完全达到现行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在建筑工程投入使用过程中,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可能会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利于国家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保障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健康发展,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繁荣发展。
        1.2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核心竞争力,随着当前我国经济不断进步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就要必须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只有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必须得到严格保障,建筑施工企业才可以建立自己强大的企业护城河和核心竞争力,让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高质量的民用建筑材料产品,能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同时使建筑施工企业能获得更多经济上的利益。
        2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对于一个建筑项目的影响较大,这是因为建筑工程在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依托于施工工作人员的人为操作,其施工工艺以及职业操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项目施工质量。倘若施工人员的不合理操作引发的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纠正,那么会给后续使用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
        2.2 材料因素
        在实际施工期间,如果建筑项目的施工材料品质不过关,无法契合有关技术的规范标准,会给建筑项目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现今,市场上流通的建筑材料质量良莠不齐,在采购建筑材料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考虑节省成本,否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后果。
        2.3 机械设备因素
        施工机械对施工质量安全影响很大,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对于施工机械设备依赖很大。走进施工现场不难发现,工地上不同种类的施工机械在作业,因此认真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及时掌控施工机械设备的情况,有助于更好地保证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针对施工机械主要有机械设备采购以及机械设备进场后的管理等方面,施工企业首先要保证机械设备的采购质量,确保机械设备达到使用性能要求,并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做好机械设备的调配、使用、维护、保养等工作,以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2.4 技术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属于一项技术性较强的项目,倘若在施工期间,采取了不合理的施工技术,此时就很难实现既定的效果,会影响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
        3施工质量管理提升对策和措施
        3.1创新政府监管模式,推动行业自律。


        在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政府监管贯彻始终,尤其在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方面;但现有的政府监管机制创新不足,存在地区间监管标准不统一,执法“宽松软”,监管效能不高,监管方式应用不足等问题。着力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政府监管模式,推动行业自律,企业自治是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坚持厉行法治,强化政府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严格、公正、权威、高效的监管制度,推动行业自律,完善行业约束与惩戒机制,进一步推动企业自治,使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主动革新自我提升,塑造建造品牌。
        3.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施工管理层和作业层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
        在施工质量影响因素递阶结构模型中,人员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关键因素,对施工质量有最直接的影响。新形势下施工企业如想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加快企业自有建筑队伍建设,有目的地建立优势互补的多层次人才队伍。加强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培训是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层和作业层的重要举措,施工企业应完善管理层和作业层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建立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以提高管理层和作业层的施工现场执行力。
        3.3优化质量责任制,保障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转
        质量管理责任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系运行的基础,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状态与每个岗位的责权设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秉承以质量为先的基本发展思想,针对工程质量影响要素优化质量责任制,科学细化质量管理目标及责任分工,划清管理责任界面,促使项目实施主体质量责任和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细节,并辅以必要的、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以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
        3.4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加强智能信息化管控手段
        建筑施工企业应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借助科技智能化手段,参与新基建发展,提升工程数据化、信息化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以物联网、大数据、AI智能等先进技术为载体,融合工地可视化、管理实名化、检测实时化、人员定位、机械设备监管、车辆管理智慧应用,形成贯穿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成本、进度、造价等智能管理应用实践,实现施工现场立体化、全方位、全时段的安全高质量精细化管理。
        3.5提高管理的动态化水平
        为了加强质量动态化管理,可采取以下措施:(1)拆分优化工程生产管理工作。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技术交底,按照工程时间进度轴的计划进行拆分,明确各个施工时间段质量管控重点内容,做出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并严格贯彻实施;(2)做好风险的识别和控制。项目施工作业之前,运用模糊风险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施工全过程风险因素的分析,梳理该项目风险较大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事前控制水平;(3)提高信息化共享水平。搭建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做好施工现场的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实现集团及各分子公司项目管理信息的充分共享和交流,为集团统一进行质量管理提供数字依据。同时,根据掌握的数据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的作业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物质量水平,因此在建筑工程作业时,施工企业要关注施工监管、人员培训、质量体系、管理信息化、动态管理等多个环节,加大建筑工程管理强度,优化管理机制,以确保项目施工能顺利开展以及施工质量能满足国家施工规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新波,赵铁山.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544(08):159-160.
        [2]林春峰.房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000(016):108,128.
        [3]郑利娜.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翟越,李楠,艾晓芹等.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5,44(12).
        [5]俞善斌.建筑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探究[J].科技创业家,2012,000(02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