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王玉玺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王玉玺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11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正在向工业化、产业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BIM技术作为当前建筑施工创新发展和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效率的重要技术之一,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标准层施工模拟应用中,从而对整个标准层施工进行全面的指导。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引言
        为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效果,就应要求有关部门遵循合理要求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同时强化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中的作用效果,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各项工作管理力度,在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效果条件下,将BIM技术的现实作用表现出来。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各项工作连贯性和综合实施效果,为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效果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持。
        1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概述
        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建筑阶段已经对建筑的结构构件进行选择预制,并且规定了结构构件的装配工艺,最终在个体建筑施工阶段进行构件的组装来进行装配施工。通过装配式的施工方式,提高了整体建筑的施工效率。实现装配式施工,最主要的是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就对需要装配的构件设计完毕,这就要求设计者能够把握整体的建筑设计,避免在后期组装装配时产生不匹配不适用的情况。构件由工厂进行生产,其成本远低于传统的整体结构的生产,降低了工程施工的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合理利用。除了成本的减少之外,运输和施工难度也有所降低。建筑施工所需配件都较庞大,且不方便运输,但是运输结构构件显然要比传统的配件更容易操作。而且通常运至建筑施工场所后再开始进行组装,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降低了实际操作的复杂性。可以说装配式建筑工程满足了当今任何行业都在要求的高效性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2 BIM技术的使用优势
        预制构件设计中,施工单位需要对所有预制构件的预埋孔和预留孔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技术人员的共同设计,增加了预制建筑结构的难度和时间,并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中设计建筑结构。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实现对设计信息的准确检索,设计方案的修改可以更方便。在此过程中,云技术应结合自动纠错和碰撞功能,保证结构的合理性设计。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充分体现了BIM的开放性,技术人员可以将设计方案上传到云服务器,并与防护设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云服务器的建设预制资源,图书馆在这个资源库的支持下,技术人员可以对不同功能的预制构件进行比较,更好地掌握构件的标准形状、模块尺寸等参数,这样才可以实现预制构件的有序设计。把BIM技术应用到预制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可以在精细的结构设计基础上避免施工中的装配偏差。在BIMTechnology的支持下,技术人员可以控制预制组件的尺寸,确定钢筋和钢筋的直径。诸如覆盖物之类的参数与BIM3D视图模型相结合,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预制组件之间的协调程度。这种视觉显示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错误并有效地提高了预制建筑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同时,由于BIM技术可以完成预制构件的优化设计,可以消除大量不必要的缺陷组件。在目前,我们可以用最少的预制构件种类和数量来完成高质量的预制构件建筑结构,保证工程质量,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3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
        3.1预制构件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预制结构的构件,这是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最关键的部分。在工程施工前对预制结构的设计及施工后对构件的生产都能够体现BIM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的设计阶段,BIM技术利用其高效的数据搜集处理功能,将建筑工程的信息进行整理,对这些信息进行参数化处理,通过BIM模型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同时借助BIM技术的模拟手段对工程设计进行检测勘验,减小工程图与实际的误差,及时修改优化不合理的设计结构,有效提高了预制构件的科学性和标准化。在预制构件的生产中,同样运用了BIM技术的数据尽可能减少图纸与实物构件之间的误差。通过BIM技术将构件的信息数据传递给生产商,让生产商直接了解构件的尺寸大小、材料使用,能够提高构件的质量和精确度,提高之后的装配过程的效率。
        3.2实现远程监控
        利用BIM模型可以全面对比分析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案,在最佳方案确定并且投入使用后可以整合处理各项数据信息,在BIM模型中录入工程实际施工中的数据,确保落实各项计划。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吊装工作相结合,可以将吊装质量提升,保证准确地安装各项构件,实现安装流程的优化,指导后续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同时,管理人员要科学地检验施工现场内部各项预制构件,对预制构件质量是否达到施工标准进行重点检查,通过性能检验确定材料质量。同时管理人员要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开展调度工作,科学地分析各类预制构件的相关信息,比对施工设计方案,将实际情况和设计方案中的差异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明确实际施工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质量目标。此外,通过远程监控可以及时发现违规操作、安全隐患等问题,及时采取预防应对措施。
        3.3现场安装阶段
        现场装配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装配式构件的质量验收和构件装配过程的监控,包括进场质量验收、施工方案模拟、质量控制清单、可视化技术交底等。本项目装配式构件进场需严格进行质量验收,以确保现场装配时所用构件合格。通过扫描RFID标签,将读取出的质量管理数据与BIM平台中存储的验收质量标准对比,减少了管理人员水平不同带来的风险,极大地提高了装配式构件的验收效率。施工仿真模拟即通过BIM直观的三维动画模拟指导复杂的装配施工过程,可对目前的施工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并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通过仿真模拟提前发现施工方案问题,事先解决了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碰撞,实现了各专业及构件的协调,降低了项目损失。经过对装配式施工方案模拟后,施工方在模拟过程中对模型设置标记质量控制点并生成质量控制清单。施工管理人员依据生成的质量控制清单,指导施工,对这些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
        3.4实现现成零件的拆卸和分离
        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设计。设计师通过计算机将结构分析模型分析成一个合适的工作系统,就可以准确地知道某个建筑构件的所有信息,然后开始对结构进行分析,并对现成的构件进行调整和修正,并且实际建筑的实际施工满足了需要。
        结语
        在装配式建筑中对BIM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可以有效表达其施工内容,避免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点,同时通过三维模拟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整个施工内容,满足装配式建筑标准层施工高效作业的要求。所以,在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BIM技术的重视,同时还要增强其科学应用方面的控制意识,并应用BIM技术顺利完成装配式建筑建设的目标,防止产生更大的建设风险。
        参考文献:
        [1]李东松.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管理应用[J].居舍,2020(22):141-142.
        [2]黄雷,宋英伟.浅谈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科研,2015(1):227-227.
        [3]蔡敏华.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中的应用[J].居舍,2018(25):56.
        [4]刘长玲.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建材,2016(4):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