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20519830823XXXX
摘要:在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进步的背景之下,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断改善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有力地促进了道路沿线的经济进步和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相较于传统的混凝土路面建设,沥青的建设工艺也在逐步成熟,在耐磨性、抗裂性等都有很强的应用优势,还需在施工时加强对沥青摊铺技艺的把控,使道路质量和寿命更符合规划预期。因此,本文将通过介绍市政道路中沥青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当前施工中的不足,讨论其摊铺建设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道路;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市政道路的建设作业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建设的原材料、工艺技术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在车辆反复碾压行驶的过程中都能够保证稳定平整。沥青路面是目前城市道路建设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利用了沥青材料耐磨且平整的优势进行摊铺建设而成,其实际施工和传统的混凝土浇筑之间有很大差异,需要引起施工人员的把控。在沥青路面摊铺完成后需要进行一定的碾压和养护,每一道工序对其建设质量都有很大影响。
一、市政道路中沥青道路的概述
(一)沥青材料特点
沥青道路在建设之前需要做好前期的参数测算工作,包括了道理强度、材料稳定性和混料比例等,这对于道路的建设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需要技术人员经过实地考察和测算之后得到完整的建设方案。由于市政道路长期暴露,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着重关注低温情况下的抗冻性和高温天气下的稳定性,以此作为建设参考合理配置沥青材料的混合,并对其进行试摊铺测试后不断优化建筑材料的特性参数,保障工程建设方案的科学性,使道路过程能够有序推进,维护其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二)沥青道路优势
沥青材料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分层摊铺的工艺,在不同的分层处理过程中能够和道路的排水工程进行统筹设计,使道路的稳定性和建设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与混凝土道路相比,沥青路年的排水性更好,是一种更具生态效益的道路建设工艺,能够更好地维持地表水的平衡问题,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种良好选择。沥青材料建成的市政道路表面更加粗糙,在光照较强的条件下也可以保证吸收阳光减少反射,对于保障道路形成安全有很大优势,降低了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沥青材料形成的路面在和轮胎形成摩擦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更小,提升城市行车的舒适性。
二、沥青道路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材料气味较大
沥青材料是市政道路建设当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材料,在实际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刚建成的沥青材料在高温天气下会向外释放一些刺激性的气体,这是由于沥青材料本身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而产生的问题,受热后材料会出现缩聚现象,产生H2和CH4等气体。目前在实际建设中应对这种气味问题主要是采用一些环保处理设备进行清理,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和释放后逐渐消失。
(二)受环境影响大
选择沥青材料进行道路建设对于温度的控制要求较高,在沥青材料的混合、运输、摊铺和碾压等多个环节都需要随时关注材料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粘结性产生影响,不利于建设工作的开展。另外,在实操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路的建设质量,特别是在雨雪和高温天气下尽量避免进行沥青道路的铺设施工。这需要施工单位提前根据施工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做好统筹管理,避免出现工程延误的问题。沥青道路底层的碎石在铺设时也要避开雨水天气,材料的含水量上升会导致道路的强度减弱的问题,不利于保障其使用寿命。
三、沥青道路建设的技术要点分析
(一)严控建材质量
沥青路面的建设原材料包括了砂石矿料等,其尺寸大小、硬度等都需要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在混合处理后能够和沥青形成较好的粘结,避免出现分层和开裂的问题。沥青道路建设中主要使用了分层铺设的方式完成建设,特别是在底层为保证道路的强度和耐磨效果需要铺设一层砂石,常见的材料为辉绿岩。这种砂石材料的表面较为粗糙,在和沥青材料结合在一起时的连接强度更高。在选择砂石材料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本身的尺寸大小和材料的含水量,对于一些颗粒度过大的砂石还需要对其进行破碎处理,保证骨料颗粒的均匀性[1]。
在破碎时可并送入破碎机进行搅拌处理,施工人员还需要将这些砂石清洗完成后进行晾晒,避免其中的含水量过高影响道路建设强度。
(二)测试沥青混料
沥青材料也需要进行混合制备后才能够进行摊铺建设,前期的混料质量对铺设实操环节有较大影响,还需要加强关注和严格控制。常见的市政道路建设场地周围有专门的搅拌站,其中设有温控检验装置能够核查环境温度混料温度,防止因为过热或过冷影响混料的均匀性。一般的混料温度70℃为宜,若环境温度的变化较大则需要根据实际进行灵活调整。混合好的沥青材料可以直接装入摊铺机进行实操,但有一些因为场地限制的原因还需要进行运输才能够进行摊铺施工的要注意选择专门的运输车辆,并在槽罐的内侧涂刷油层避免沥青材料黏附[2]。对于转运时间较长的车辆要注意对混料进行保温处理,避免因为沥青材料降温后出现离析的问题。在卸除沥青混料时要注意顶起车罐,防止有余料未能完全流出。
(三)摊铺准备工作
在进行沥青材料摊铺建设之前要对摊铺机内部进行彻底地清理,提前测量沥青混料的温度和含水等参数,确保准备工作完全后才能够开展实操施工。一般为保证道路的建设水平,会选择在某一路段提前进行沥青的摊铺测试,用于检验混料质量和摊铺机的运行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了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影响。摊铺车辆的进料斗位置需要提前涂覆一层油料减少和沥青混料之间的粘结性,施工人员要提前按照实操工序完成,避免混料灌入后影响实际施工操作。
(四)摊铺建设工作
摊铺建设的沥青路面施工最重要的环节,虽然大部分的工程建设是由摊铺机完成的,但在一些异形空间或连接处等还需要人工对其进行处理,确保道路的铺设质量。摊铺机在运转的过程中要提前进行预热处理,这是根据沥青混料温度较高的特性而定的,操作人员还需要对摊铺机的行进速度、出料量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摊铺建设效果。有时为加快道路建设效率,会使用多个设备共同完成摊铺建设,技术人员要提前根据车辆的摊铺建设量和道路工程的规模进行分块设计,着重关注在一些衔接处位置的沥青铺设,保证表面平整且衔接良好[3]。若发现铺料的设计不够精确会发现在衔接处会出现波浪状的情况,说明沥青混料没有平整得和底层进行衔接,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处理。在摊铺建设的过程中有配置刮板结构使表面更加平整,这个刮板处理的过程要保证均匀,不能来回碾压刮平,会影响道路表面的质量。在实操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随时观察沥青混料的温度和质量,若出现低温或离析的现象要及时对混料进行加温或搅拌,使混料温度控制在130℃为宜,确保道路的铺设质量。
(五)道路碾压养护
碾压环节能够使市政道路的表面更加平整坚实,也是道路施工建设的最后工序,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根据碾压的重点和次数不同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其中的第一次碾压对于沥青混料的紧实处理效果较为关键,需要关注其操作的重点。初压环节中的碾压设备需要从外侧向内逐渐推进,对于碾压的速度控制需要放缓,2km/h-3km/h为宜,过快可能会导致碾压不彻底的问题。二次碾压处理时就可以适当提升速度,但不能超出3.5km/h,确保碾压时道路表面的平整性[4]。终压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抚平前期碾压过程中造成的道路不平整问题,需要按照匀速进行最终处理。由于摊铺后的沥青材料温度较高,在碾压的过程中会出现降温和凝结的情况,碾压处理的过程中也要做好材料的温度测量工作,若沥青混料的温度过高则可能会出现粘结性较强的现象,此时不利于碾压处理工作的开展,一般选择110℃-120℃为宜。
四、结束语
总之,沥青道路的摊铺质量和原材料的选控之间有很大关联,需要做好抽检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沥青原材料在混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温度对原料的粘结性能产生影响。在摊铺之前需要提前将相关的装置设备的路基等进行检验和清理,确保在车辆摊铺作业时保持匀速稳定的状态,若沥青材料的温度过低还需要重新进行加热后再进行作业。路面的碾处理会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强度,在碾压过程中的角度、速度等都需进行调控,防止碾压不到位。
参考文献:
[1]余建清.市政道路SM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及接缝处理要点探析[J].砖瓦,2021(01):174-175.
[2]陈俊岳.市政道路水泥砼路面加铺沥青施工质量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5):41-42.
[3]邓毅.浅议市政道路改造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8):210-211.
[4]任东君.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接缝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1(0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