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52319811101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困扰人们的难题,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类最基础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他们就会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出行的便利性。这种需求对我国交通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部门与企业必须重视交通工程的安全管理,提升工程质量,而想要达成此目的,就需要与时俱进,在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提升信息获取和传递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交通工程;安全管理
前言
在现代城市迅速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离不开交通工程支持,交通工程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更能维护城市运输与出行安全,更好地连接城市,推动城市发展。但是,随着交通工程整体规模逐步增大,势必会增加交通工程管理难度,导致交通工程潜藏诸多安全隐患。为解决交通工程质量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在交通工程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信息化管理方式,解决交通工程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而做好交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推动交通工程可持续发展。
1交通工程安全管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概况
1.1交通工程信息化技术应用及行业前景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建设,道路交通工程量不断增长,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严重的交通堵塞现象,这也要求交通工程管理部门为交通运输规划提出有效的建设性意见,以达到建设功能完善的公路交通枢纽信息系统、促进交通工程稳健的发展、加强交通工程管理的目的。在信息化技术管理的协作下,交通工程相关管理部门面向大众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动态交通信息服务,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交通的需求,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的交通建设工程建设质量会得到显著提升。
1.2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信息化管理缺乏一定的认识,认为是每人手执台电一脑,懂得电脑的一些相关知识,其余事项都是信息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不仅缺乏信息化管理必备的知识,而且无法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工程管理上,使两者严重脱节,导致资料数据不全、现场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其次,在交通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的统计信息数据容易受人为因素干扰,导致无法形成信息共享。最后,部分交通工程安全信息化管理难以得到有力的支撑,由于对交通工程信息技术的研究分析投入的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信息化管理无法在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上得到充分的利用。
2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安全中的主要内容
2.1财务管理
在交通工程中的财务管理,相关的建设单位在对各个类型的支付报表进行审查期间,要对报表中的安全代码以及业主要求的相关编码进行比较分析,并及时将一些错误代码改正。而且,财务的支付报表被相关管理单位上交时,不能上交一些纸质材料,要保存成电子文档格式的财务报表才能确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
2.2质量管理
在对交通工程进行质量管理期间,它是整个工程实施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交通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条件。在对工程进行建设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填写质量用表。在业主实施相关的施工准则以及交通工程质量管理保持在一致水平上,可以对其进行表格填写。相关单位在将质量表格填写完毕后,相关的信息工程师还要对其进行检查,并保证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与有效监督,以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如果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可以利用相关的定位系统对其进行严格监控,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有效发展,已经实现了较高的管理地位。
2.3安全管理
交通工程的安全管理形式能够促进整个工程的实施安全。相关人员应对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与检查,并及时对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安全事故进行拍照、记录等,同时,还要将已经拍摄的时间、地点等信息进行记录,并等其重要信息传递给相关的管理单位。因为一个有效的、标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实现实时性的监控管理,还能降低发生事故中的一些隐患。
3信息化管理在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交通工程施工数据及文件收集管理
现场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文件往来,利用信息化技术可将有价值的数据及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录入,方便后续施工进行查阅、收集有用的信息。这些数据文件包括现场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节点的控制、安全的隐患、隐蔽工程的疏漏等,都与现场施工息息相关,它不仅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还能为今后的施工提供数据支持,提高施工效率、工程质量。
3.2完善交通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化管理从宏观方面来看,就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整合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生产、工序、管理等活动,及时准确地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数据信息,以便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由此看来,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在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都应该重视信息化管理。一般来说,交通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成本、质量和合同等资料繁多、信息量大,如果要掌握动态数据,对于施工管理人员来说非常困难。
3.4建立完善且严格的监管体系
为保证交通工程完工后的质量,保证其能够在投入使用后发挥最大价值,为使用的居民带来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监管和验收体系,负责工程前的查验、施工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检查监管与施工后的测试验收。在这个体系中,各个环节的监测人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录入,并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进行交流。在工程开始之前,应当对承包商进行严格的信息核实,确认其具有良好的信誉与建设能力,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并严防分包带来的责任不明问题。在准备环节,应当对所选材料、施工方案等进行详细的核查,确保所选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并确认施工方案不出漏洞。在施工环节,应当按照不同工序严格分割,明确各部分的参与人员与责任人员,明确每一位施工人员的职责,让他们清楚自己的定位与具体工作内容。在验收环节,应当测试该项目在投入使用后是否会出现问题,以及是否留有安全隐患,如有,应当及时追责、及时整改。对于出现过问题的员工,除了予以惩罚外,还应当在信息平台中做出标注。
3.5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风险评估与预测
采用计算机可直观、形象地呈现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施工单位在提出施工方案或者对其进行改动时,可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施工验证,用计算机进行施工模拟,判定该方案是否合理及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与预测,并及时提出整改方案,从而优化施工流程,提供最佳施工方案,减少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所构建的三维立体施工图也会随着工程的进行随时向施工单位呈现施工进度,让他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加快施工进程,节省施工时间。
3.6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培训,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培训质量
想要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就必须注重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加强对他们的行为管理,施工人员是施工的主体,若是他们思想上出了问题,仅靠管理人员监管,作用有限,因此企业应当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让他们了解安全隐患的种类与存在的形式,学会排查隐患,并树立责任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此外,还应当鼓励他们分享应对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让他们能够自发支持管理工作,具备应急能力。
结束语
我国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并贯穿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实施信息化管理已经得到积极响应,加大交通的工程管理,能推动我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创新性的时代发展,更能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高佩,刘伟军.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应用[J].四川建材,2019,45(10):178-180.
[2]鲍轶洲,王湛,黄满开.市政交通工程形象进度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J].智能建筑,2019(05):66-68.
[3]张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C].2017:394-397.
[4]高飞,郝清士.基于移动化、云化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架构设计[J].信息化建设,2020(03):3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