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072
摘要:近年来,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整个交通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政道路的交通量连年增加,建设单位应该要重视对于市政道路的设计。市政道路路面结构需要对路面的强度、路面的厚度以及路基的压实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路面的结构以及路基的排水设计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病害防治措施
引言:只有路面使用状况良好,才能够提高道路通行率,避免出现事故。合理地设计路面结构可以延长道路使用期限,避免发生病害,进而减少维修影响。在实践中应科学设计新型道路,降低病害影响程度。
1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要点
首先慎重进行沥青面层结构组合与优化设计。从道路改造之后的应用效果和设计方案可以了解到,在结合道路交通量角度分析,城市支路如果技术方面能够满足,从经济角度分析就可以运用单层的设计结构,城市次干路通常都需要运用双层的设计结构,如果该路段交通量较大,且性能要求较高,那么就需要运用三层的设计结构。针对于城市主干路来讲,在性能技术与交通量要求相近时,部分设计人员运用了两层设计结构,但是有的人员则运用了三层结构,两种厚度相差3cm,进而使得道路在车辆行驶中显得十分薄弱,特别容易出现破损的问题。另外,还有偏厚的现象,这样会降低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效益水平。所以,在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中,需要融合道路的实际情况对沥青路面层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避免出现道路工程造价过大出现浪费以及给后期运用埋下隐患等问题。其次需要重视市政道路路面最小压实厚度。市政道路路面在进行沥青层厚度设计的过程中,应重视最小压实厚度对道路路面性能产生的影响,保障施工设计方案中的每一层沥青混合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压实,并且有均匀的层次感。从道路改造的技术标准语规范中可以了解到,市政道路沥青里面每层的设计厚度都不可小于三倍混合料。但是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诸多路面都没有达到这一技术要求。例如道路沥青层的设计为12cm时,路面上层通常都会设计成为5cm的中粒式AC---16,而下层则设计成为7cm粗粒式AC---25,这种设计方式没有达到三倍设计要求。因此,在市政道路路面厚度设计时,需要依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
2市政道路路面的病害防治措施
2.1完善路面设计,修补路面缺陷
近年来,道路工程每个工作环节的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及时地改革流程,才能够保证施工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分析目前道路路面结构可知,我国民众机动车持有量不断增加,交通堵塞已变成经常出现的情况;资源的持续开采和地下设施的不断建设,使得我国的道路逐渐出现地下被挖掘的情况,导致土层结构出现变化,甚至会出现塌陷。因此,需要增加管道布线,从而提高施工设计规划质量。市政道路路面问题始终存在,市政道路可能产生网裂、松散等病害,为有效解决问题,需要及时修补冷拌或热拌沥青混合物。在使用冷拌或热拌沥青混合物时,应针对施工技术把握施工流程,从而保证达到修补效果。根据上述案例可知其道路路面存在的问题,应针对情况开展有效防治。
2.2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材料选取
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到的施工材料包括砂子、沥青、贯入式碎石等柔性材料。在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实施作业施工期间,通常需要将沥青碎石、级配碎石等柔性材料通过热拌或者是冷拌的方法,将其充分地混合在一起。如此,能够确保基层同面层之间承受力的顺利传递,并且能够保障路面的顺畅排水,确保路面结构不会遭受到水的长期侵蚀与损坏,大幅提升路面的抗剪能力。另外,将级配碎石所形成柔性基层加以利用,能够减少路面反射裂缝的问题。
有一点还需要格外关注,在选取市政道路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期间,需要对材料的质量、性能做出更加充分、全面的考量,从而选取最佳的材料,从而提升材料的施工成效,确保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安全性、稳定性,促使市政道路在以后的使用中能够具备更高的性能,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周期。
2.3全面优化路基
在建设路基时,需要按照固定的操作方式优化组合,科学化控制路基建设。在实际施工中建设路基时,使用改善土质和填土的方式,可以有效结合软土地基的深度进行建设。软土地基若低于3m,则可直接替换软土地基或使用强度高的材料开展工作。比如混凝土搅拌、水泥搅拌,均可以使用搅拌的方式,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在设计路面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尽量避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此时需要为其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和承重力,也需要结合路段实际交通量设计方案,方案内容包含路面选材,同时深化处理路面的地貌。若是未合理开展施工设计工作,则容易出现坑槽和松垮的情况,产生这些问题会影响到路面的稳定性,因此需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减少路面隐患。通常使用沥青热拌和冷拌混合的方式修补缺陷,热拌要求高,但修补方式更简便,使用期限更长;而冷拌使用期限短,无法持久地使用沥青混合物。在处理路基时,应按照正确的方法开展,若是土质会影响到市政道路使用期限,则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使用合适的材料确保路基使用的强度。
2.4道路平纵拟合
在进行改扩建设计时,不仅应满足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还应当尽可能地利用原有工程原料。设计时不能简单地根据理论设计,也不能完全按照老旧路面的平纵面设计,应当注重平纵拟合设计。城市规划用地红线、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是影响道路平面线设计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需要结合城市道路规划进行设计或者在某个路段进行局部优化设计。在纵断面上为实现对道路的充分利用,还应当对道路周边建筑、道路各出入口等位置的衔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尽可能地减少资金投入。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周围构造物的限制只填不挖,对桥梁不填不挖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拟合。
2.5路基排水设计
在市政道路路基设计中,为全面保障路基始终处在干燥的状态,且具备一定的强度与稳定性,同时承受路面传递过来的车辆荷载,需要对路基进行排水设计。市政道路路基排水设计需要本着防、排、疏共同融合的原则,与道路路面排水系统和边坡防护等多项措施协同,进一步保障路基的稳定性。路基排水需要进行科学且全面的规划,重视环境的环保,预防水资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的问题发生。市政道路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主要就是经济且实用。排水可以保障道路路基的稳定性,还可以全面降低路面与边坡渗水,进而影响道路路基的承载力。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使用需求来确定排水系统,以便保障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另外,在实际施工设计中,需要依照当地的天气情况和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总结和情况,同时根据地勘资料来确定该段路基是否需要构建排水系统。
结语
合理地设计市政道路结构,能够预防产生路面病害。在设计路面结构时,应积极引进新方法和新材料,从而提高路面服务水平和建设质量。市政道路和普通公路相似,在日常使用中要加强养护和管理,采取预防性养护策略,有效避免出现病害。在病害区域要及时解决出现的病害,从而综合处理相交工程。
参考文献:
[1]杨森.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J].居舍,2019(17):93-94.
[2]李斌.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5):175.
[3]及有龙.市政道路的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09):106.
[4]夏永泰.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结构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02):43-44.
[5]张华.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J].低碳世界,2016(07):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