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路线设计的隐患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杨观良
[导读] 摘要:随着路桥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路桥作为城市交通网络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州广州  510700
        摘要:随着路桥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路桥作为城市交通网络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路桥长期承受着外部环境的暴晒、暴雨等因素的困扰,其设计存在隐患,因此对路桥设计的隐患要进行研究并解决。
        关键词:路桥路线设计;隐患;解决策略
        1.路桥设计中的隐患问题
        1.1路桥过渡曲线长度不足
        对于路桥路线设计而言,常见的路线类型主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为保证路线设计的合理性有所提升,多数设计人员会将以上两种路桥类型结合到一起。这就要求在路桥直线和曲线过渡段处设置过渡性曲线,确保司机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路线类型转变,继而提高司机行车安全。路桥路线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路桥过渡曲线长度不足的问题,路桥路线设计过程中各类隐患问题层出不穷,对于司机行车安全和我国各地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1.2直线过长
        当路桥路线处于平原,因为外界的影响,就会出现较多的直线设计。路桥路线设计中,如果直线过长,就会产生视觉疲劳,一旦无法有效应对,就会面临行车安全隐患。所以,在平原区域的路线设计中,就应该考虑到诸多情况的可能性,能够结合当地的设计情况来科学的选择路线线形。
        1.3路线调整缺陷
        受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固有路桥路线设计方案难以满足当地交通路线建设要求。为改善这一问题,应开展路桥路线调整工作。但是在路桥路线调整时也会受到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干扰,直接影响路桥路线设计效果,而且在路桥路线调整时还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设计人员仅凭借自身意愿进行路桥路线调整,加大路桥路线调整和后期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影响路桥后期建设和路桥上车辆通行安全性。
        2.路桥路线设计的解决策略
        2.1优化路桥路线设计方案
        合理的平曲线设计对保证期望车速及连续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若受到环境以及经济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会降低某段的设计标准,因此需要通过设置警告标志或者安全设施提醒驾驶员要注意一些潜在的危险,并设置是否通过危险区的提示。另外,不可设置过小的曲线偏角,若设置的偏角过小会让驾驶员产生曲线长度与实际相比较短的错觉,导致驾驶员错误的认为是要急转弯,且偏角越小这种错觉也就越明显。此外,还要谨慎使用长直线,主要是因为直线长度过长,驾驶人员在长时间的直线行驶中会感到乏味,甚至会导致驾驶员疲劳以及放松警惕。
        若采用的路线线形与地形相吻合,不仅能吸引驾驶人的视线,而且也能让驾驶人员心情舒畅,同时增加乘车人员对外环境的观赏性,如此也能增强驾驶途中的体验感,提高驾驶安全性。若过于强调直线道路而将当地的地形地貌破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投资过高,同时也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除此之外,在设计纵断面时要考虑两个因素,即竖曲线的半径以及纵坡坡长。若选择的竖曲线半径较大或者是纵坡较小,能给驾驶员提供优良的超车机会以及视距,保证行车安全。可见,在设计竖曲线时要避免长且浅的凹型以及连续的短竖曲线。与此同时,还要保证竖曲线道路横向的排水系统,且横断面设计要点较多,如路肩、路面等也应一并考虑。因此在设计路桥线形时要以人为本,设计安全、舒适的道路与桥梁路线方案。
        2.2提高设计的环保和耐用性
        随着车辆交通运输的增加,大量的汽车尾气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污染,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成为各行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路桥路线设计工作进行时也要体现生态环保。现阶段的路桥设计方案中都会增加种植绿化带的内容,主要以吸收灰尘、污染气体作用显著的行道树等树种为主,并在生态景观的影响下和乔木、灌木等树种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化带形式。

路线设计要在保证车辆行驶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对绿化区域的破坏,并且路段的设计要根据植物的高度合理布置,如直线性的路段就可在道路两旁栽种不影响光线较高的行道树,而弯道转向路段则要以低矮的灌木为主,以免对司机视野造成遮挡。同时,路线设计要保证路桥工程的使用周期较长不能高频率的发生故障,设计时必须对该地需承载的交通压力和地形情况总体分析,避免路线设计不符合交通运行方向和特点。
        2.3完善行车视距设计
        为了能保障车辆在道路与桥梁上安全行驶,设计合理的行车视距也是极为重要的。主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考虑到干线道路与桥梁规定的超车时间以及其他方面的有关规定,监管部与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科学设置行车视距。②就行车视距这个问题来分析,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超车视距。在设计道路与桥梁的行车视距时要保证驾驶员有广泛的视距,保证安全的超车宽度。③在设计道路与桥梁的行车视距时要考虑其他环境因素与构造物,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计,避免出现设计偏差问题。
        2.4路线平、纵面组合设计
        在设计路桥路线平、纵面组合设计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弯度与坡度问题,保障行车安全。这也就要求合理设计竖曲线长度,实现平包竖的目标。在设计凹凸曲线时也应严格控制凹凸曲线的极限问题,与此同时,也要坚决杜绝坡度过大的陡坡以及暗凸线形情况,确保道路与桥梁工程路线的安全性。总之,在设计道路与桥梁的平纵组合设计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如视野、障碍物、坡度等,保证驾驶员能有充足的视距与缓冲时间,确保行车安全。
        2.5路桥纵断面线形坡长设计
        分析在对路桥工程进行纵断面线形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合理控制纵坡坡长,尽量保持纵坡平缓均匀,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坡长,以减少车辆驾驶中的频繁换挡操作,以保证行车的速度和安全。设计人员应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坡长的最小值来控制变坡点之间的距离,因此坡长最小值应在达到设计标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承载直坡短。在设计竖向同向曲线时,由于凹形竖曲线有可能被误认为路桥工程线形的组成部分,因此设计人员要合理确定直坡段的长度,以减少断背曲线的出现。为了防止较长直坡段会产生大半径竖向曲线的视觉误差,设计人员可以采取两端连接的方式来行车三心复曲线,以保证纵坡的平顺性。而在设计反向竖曲线时,则应将其长度控制在3S 设计速度行程以上,并可以在曲线中间适当设置直坡段。
        2.6加强监管力度
        当前国内大部分的路桥设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仍然有待加强,因此设计工作人员要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义务与职责,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身的行为。就路桥设计来分析,其属于大型项目建设,一举一动都与人们的生活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为此,就需要设计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此外,相关部门也要加大路桥设计环节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审核制度,确保投入施工的方案都符合标准。
        2.7定期对路桥进行检测维修
        路桥施工完毕,投入使用后,因为其使用的性质,需要裸露在空气中,难免会被酸雨、暴雨、温度等环境因素损害,这些不可抗的因素久而久之就会对道路和桥体带来损害和破坏,更甚之,会引发更严重的事故,威胁人身安全。若相关部门在路桥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定期的维修检测,避免“桥头跳车”等事件的发生,这就会很大程度的避免安全隐患、事故,延长桥梁和道路的使用时间,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永.道路与桥梁的路线设计的隐患及解决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19(31):130-131.
        [2]王永虎.路桥路线设计的隐患及解决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95.
        [3]帅鹏.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02):232-233.
        [4]邹文亮,吴尚琴.道路桥梁路线设计隐患及解决策略[J].交通世界,2018,483(33):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