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打桩过程中工程桩顶偏位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李宝娥
[导读] 摘要:软土地基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地质类型,如果未能对其加以针对性处理,则有可能对后续施工质量和安全造成威胁。
        云南建投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软土地基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地质类型,如果未能对其加以针对性处理,则有可能对后续施工质量和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在打桩施工中,容易引起桩顶偏位的问题,无法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及要求,影响了工程进度。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使桩顶偏位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从而推进工程项目的快速实施,消除其中的质量安全隐患。本文将对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打桩过程中工程桩顶偏位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打桩过程中工程桩顶偏位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打桩;桩顶偏位;预防措施
        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是维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应该在施工中对各类质量问题加以预防,从而使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能符合行业标准。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较多,其中软土地基打桩是最关键的一项内容,会对地基的整体建设效果产生影响。软土地基土质在含水量、孔隙比和强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打桩过程中应该加以严格监测,以降低不良地质对施工的影响。尤其是工程桩顶偏位问题的存在,会增加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使得返工次数增多,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导致桩顶偏位的原因较多,在实践中应该明确其基本因素和控制方法,增强纠偏效果。应该根据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方案,以减少工程建设的损失。
        一、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打桩过程中工程桩顶偏位的原因
        压桩机是施工中的常用机械设备,如果未能对其平台进行合理设置,导致存在倾斜问题,则会对后续施工造成影响,引起严重的偏位问题。在设置立柱和平台时的垂直度不符合设计标准,给后续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地表强度不高,在沉桩中出现下陷的问题,也会对垂直度造成影响。在管桩就位和压入过程中缺乏全面监测,导致其垂直度的控制效果不佳。在施工中往往需要采用经纬仪进行控制,确保误差在10mm以内【1】。场地下陷问题或者地下有障碍物的影响,也会对软土地基打桩施工产生干扰,在施工前未能加以针对性处理,导致施工难度加大。
        二、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打桩过程中工程桩顶偏位的预防措施
        (一)处理方案
        对于软土地基打桩中出现的桩顶偏位状况,可以采用纠偏加固、锚杆静压桩加固和直接补桩等处理措施,应该根据不同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和桩顶偏位情况进行合理选择。首先,在采用纠偏加固处理方案时,能够通过纠偏和灌芯加固相结合的方式使桩位得到有效控制。采用该方式能够大大增强桩基承载力,符合设计标准。在纠偏加固施工中,应该确保桩身的良好状况,如果出现较大缺陷问题则会对实际应用效果产生影响【2】。其次,在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方案时,做好底板后对压桩孔进行预留。针对桩基承载力较小的区域,可以采用锚杆静压桩加以补强和加固,以达到设计要求。最后,在采用直接补桩处理方案时,需要在底板施工前完成,该方法在偏位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较为常用。运用灌注桩和原桩型进行补桩处理,为了避免影响管桩情况,在施工中应该对建筑垃圾垫层进行回填处理。在直接补桩中采用灌注桩,能够增强整体施工安全性,不会对周围桩基造成严重的扰动和破坏,但是应该对施工中的泥浆进行及时处理,防止影响补桩效果。
        (二)控制措施
        1.场地平整
        在软土地基打桩施工前应该做好场地平整工作,保障良好的碾压效果,从而对桩顶偏位状况予以预防和控制。可以通过塘渣或者建筑垃圾的铺设,并通过挖机的碾压来使地层承载力得到提升,防止在沉桩施工中出现严重的沉陷问题。同时,对于打桩过程中应力的处理,应该借助于应力释放孔,这对于偏位和倾斜状况的预防效果也较好【3】。


        2.持力层选择与沉桩施工
        对于持力层的合理选择,也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效果,同时通过增加桩长的方式加以控制。应该根据试桩中的相关参数确定合理的管桩长度,防止与设计标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可以为后续挖土施工带来便捷,同时避免淤泥对桩造成影响。在确定桩基设计参数时,应该明确不同岩土的特点,包括了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等等【4】。在沉桩施工过程中,应该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通过“走长线”压桩的方式,能够有效处理孔隙水压力,这对于偏位问题的预防作用也较好。
        3.土方开挖
        对于土方开挖过程的优化,可以提升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效果。通常情况下应该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同时遵循“先撑后挖”的原则,保障施工安全性。达到标高后要对垫层进行浇筑处理,在后续开挖工作前应该确保其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施工人员应该加强对现场施工环境的严格检查,防止障碍物对施工造成影响,及时处理管线和建筑物等,通过加固和监测的手段增强施工安全。对于运土车加以控制,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对基坑造成严重的扰动和破坏。在开挖施工中为了增强施工灵活性,除了采用机械设备外,还应该结合人工开挖的方式,尤其是在集水井的局部位置和基底30cm位置,运用人工开挖的方式可以有效预防超挖问题。在施工中应该积极做好地表水的处理,防止基坑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可以采用集水井或者明沟等进行排水【5】。尽可能避免在雨天施工,防止雨水浸泡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通过实验性监控开挖的方式,明确位移情况,根据相关实验参数确定合理的开挖顺序,为大面积开挖施工提供依据,预防打桩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偏位问题。为了防止孔隙水应力和土体聚应力持续积累增大的问题出现,应该在桩基施工的15天后进行开挖。将建筑垃圾或者塘渣等铺设在大型车辆运输线路中,防止对基底土造成影响。
        4.基坑支护
        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应该明确基坑的深度和开挖范围,通过分析周围环境状况,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形式。可以采用沉管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桩作为支护桩,采用一字排列的方式,运用旋喷桩对基坑和电梯井进行护壁处理【6】。在施工中应该做好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当出现过大的偏差时应该及时停止施工并予以处理,防止出现严重的事故问题。制定专项监测方案,并根据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和现场情况予以优化,合理安排监测点,设定合理的报警值,能够在超出限值后及时发出警报信息。明确监测反馈信息,设定有效的监测频率,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掌控。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施工或者出现较大的数据波动时,则应该增加监测的频次。
        三、结语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打桩过程中工程桩顶偏位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对工程质量形成不利影响,而且也会威胁人们的安全,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为此,应该加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以确保打桩施工符合设计值,实现对桩顶误差的控制。压桩机问题、垂直度问题和地下障碍物问题等,都会导致桩顶偏位问题的出现。在实践工作当中,应该通过纠偏加固、锚杆静压桩加固和直接补桩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对场地平整、持力层选择与沉桩施工、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等环节予以针对性掌控,以促进施工的顺利开展,消除地基打桩施工的隐患。
        参考文献:
        [1]张鑫.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1(02):79-80.
        [2]戴林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0):177+241.
        [3]骆建松.软土地基管桩偏位处理方法概述及应用[J].山西建筑,2019,45(19):72-73.
        [4]景峰.软土地基管桩倾斜的预防和补救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53):10-11.
        [5]张龙伟.软土地基上桩基偏位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
        [6]刘志荣.静压PHC管桩桩基偏位原因分析及处理[J].河南建材,2016(03):199-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