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地理信息中心 山东烟台 264003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进行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进一步提升工程规划水平,充分保证各类工程的建设质量,设法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选择应用的测绘技术,与普通地形所应用的测绘技术有着很大不同,充分了解特殊地形适用的测绘技术,目标明确加强技术管理,把握时机进行技术创新,可使工程测绘工作顺利走向新的成功。基于此,本文特意进行了相关技术的总结研究。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应用分析;研究
引言:工程测绘就是利用某种技术手段,在工程项目的建设初期,完成规划区域内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的勘察任务,并将相关数据整理起来,从而绘制出空间信息、地形信息于一体的工程图纸的重要工作。优质完成了工程项目的测绘任务,充分保证勘测数据的准确性,空间信息以及地形信息的完整性,测绘结果可作为工程建设和实际施工的参考依据,加强安全管理,进行施工作业,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言也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难点
现阶段,测绘工程规划建设当中依然采用的是测站测量模式,该模式对于环境特征有着较高要求,必须完善基础数据,确保测站和测点之间视野的开阔性。该模式在特殊地形测绘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实际应用效果不尽人意,无法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很不利于数据分析、工程规划、建设施工等[1]。因此,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应用研究特殊的测绘技术,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针对性的测绘技术,善于分析特殊地形,尽可能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并且减少测绘误差,真正为测绘工程以及工程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
特殊地形开展测绘工程的测绘工作时,周围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差别较大,在选择测绘技术的时候,充分考虑测绘技术的多样性,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
2.1密林地带特殊的测绘技术
密林地带属于特殊地形,应用的测绘技术如不能准确定位测点,必然造成数据误差较大,测绘工作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2]。可以建立较为严谨的导线网,相互验证各个关键点数值,借此提升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实时验证后发现问题,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补测。应该考虑密林地区特殊测绘工程对于导线网规划的特殊要求,可以高角度的测量方式,进行便捷性的数据测量,强调具体操作的细致性、规范性,能够尽量减少误差,优质完成测绘任务。支点测量进程中需要保证视野的开阔性,由于无导线结果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在实际操作时,需要将沿线枝叶进行清理,避免测量结果出现误差。此外,密林地区测绘进程中还可以使用RTK。该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通过定位技术确定各个点的实际位置,不会受枝叶遮蔽作用的影响。但不同于全站仪测量方式,RTK需要测量人员持设备深入密林,在测量过程中易产生信号接收受阻、错误定位或者无法定位的现象,测量数值的精确性难以保障。因此,可以采用二者结合的方式,即通过全站仪测量确定大致位置,然后通过RTK精准定位,实现密林区域的科学和高精度测量。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待一体化设备研制成功后,将成为高遮蔽性区域测绘的有效手段。
2.2滩涂泥泞地区的测绘技术
滩涂泥泞地区是测绘工作中十分常见的特殊环境类型之一。如在沿海测量过程中,由于潮水作用导致海岸线区域大面积泥泞,测站建立困难,无法长时间保持水平;定位设备在上面会发生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导致最终高程信息出现误差。如四川、云贵等盆地区域,在特殊地形与高降水量的共同作用下,易产生部分难以到达的区域,测点无法精确标定,测量结果易出现较大的误差[3]。
针对该现象,在面积较小的区域中可以选择周边建立测站,然后使用GPA与RTK技术进行等高线测量,用于标定泥泞区域的各种特征,尽可能精确科学地完成测绘工作。在大面积泥泞区域测绘中,现有的基础思路依旧为等高线标定,但由于面积较大,测站难以稳定建立或者建立位置较远,最终难以保证测量结构的精确性,需要更多的卫星定位或远程定位技术的辅助来实现精准测量。
2.3人口稠密区域的测绘技术
人口稠密区域测绘工作存在的主要难点与密林区域相似,同样为较强的遮蔽性。但这种遮蔽性产生的原因较为多样,如行人、车辆、建筑物、城市绿化等均可成为最终测量结构的影响因素。此外,现代人口稠密区域多指大型城市,具备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的特点,测量过程中出现死角或者数据失真的概率极高。但人口稠密区域中的不利因素可以通过测量方案的调整进行规避,如时间层面调整规避人流与车流的影响,导线调整避免死角或者失真现象的产生等。因此,人口稠密区域测绘工作应选择一种受时间与空间因素影响较小的技术手段。全站仪以其高度独立的定位工作原理,显然是十分优质的选择[4]。而测绘方案设计可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调整,避免测量工作与密集人流出现在同一位置。由于测量工作中可能设计的目标点过多,常采用无棱镜的测点定位模式。该模式应提前对待测区域进行详细勘察,并做好测站位置的选择工作,避免出现测量死角或空隙致使产生图像严重失真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应用摄影测量技术对密集区域测绘工作进行辅助,即利用无人机搭载摄影设备进行区域的全面预测量,通过多视角综合考量的技术手段,彻底消除全站仪测量中存在的死角与空隙现象,确保最终成图的精确程度。
2.4旧城镇村房的测绘技术
旧城镇村房测绘技术的核心在于对测量线路的合理规划。与人口密集区域类似,可预先使用摄影测量技术对待测区域进行预先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测量线路及测点设计,尽可能消除测绘过程中产生的多种不利影响,保证最终成图效果的还原程度与精确程度,提升测绘工作的质量。此外,现阶段高精度卫星图像同样可以作为提前分析的素材,且由于高度成熟的软件支撑,相较于摄影图像,其具备计算机分析快捷、简便的优势,但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需要相关人员掌握一定的额外技能。
2.5大地理区域内的测绘技术
当下,尽管大地理区域测绘拥有前期摄影图像或者卫星图像的辅助,但野外工作疏漏依旧难以避免。大地理区域测量精度在测绘方案上难以做到明显提升,只能通过技术升级实现测绘进步[5]。如加强影像的自动检测和识别技术,在减少大地理区域测绘中测点数量的同时,尽可能将测量行为转变为校对行为。实现即使存在少量点位遗落,也可以通过相关点的误差计算,标定遗漏点位置,减少测量遗漏出现的概率与控制测点遗漏的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必须研究特殊地形适用的工程测绘技术,通过开展资料分析、数据调查、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从根本上提升测绘工程的作业效率,充分保证特殊地形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以此为基础,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案,从而加快整个行业的稳健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闫红静.探讨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适用的先进测绘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04):78-78.
[2]李少平.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J].商品与质量,2019(21):50-51.
[3]杨文磊.特殊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合理应用[J].工程技术,2020(08):111-112.
[4]徐浩洋,张明.关于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的研究[J].居业,2020(02):99-100.
[5]邵玉坤.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技术的应用研究[J].决策探索,2019(1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