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万科城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完善,预制建筑结构以其在实际建筑领域的诸多优势逐渐成为当前的建筑 建筑结构在建筑工程中非常常见。如何在未来的建筑施工中更好地应用预制建筑结构已成为当前建筑管理者的迫切需求 有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本文阐述了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常见的叠合板施工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注意事项,以利于叠合板施工技术在后续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推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兴的绿色建造方式,可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传统建造方式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预制构件通过标准化设计,在工厂进行工业化生产,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拼接,其优点在于节能环保,现场湿作业少,机械化水平高,施工效率高。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主要包括预制楼板、预制梁、预制内外墙、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等。其中,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中应用最多的构件,叠合板的施工质量是整个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混凝土叠合楼板由底层混凝土预制板和上层混凝土现浇层组合而成,底层预制板既作为混凝土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充当现浇层模板。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及各地方政策的推动作用影响,装配式建筑得到飞速发展,全国各地建成大量预制装配工厂,也涌现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然而,装配式建筑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工程造价高、施工效率低、存在质量通病等。
1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的优势
叠合板施工技术作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中最为常见的技术之一,合理的应用这一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优化以往建筑工地的施工环境,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以往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结合以往项目工程的研究,笔者认为就这一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的优势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工程的工期。尤其是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环节,大部分叠合板都已经在工厂完成了基础项目的施工,不需要在施工现场对叠合板进行二次处理,从而有效缩短了工程的施工周期;第二,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比如,在实际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应用预制的叠合板进行施工能够有效减少施工现场模版、支撑等项目的施工,从而减少这一部分支出;第三,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施工而言,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相对更加简单,更不容易在施工中因为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而出现质量问题,从而保障工程施工的效果;最后,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受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能够在不同的施工环境背景下展开施工,进而满足后续建筑建设、施工的不同需求。基于上述优势,可以发现在我国实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了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应用到了这一技术。
2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
2.1运输路线与场地堆放
预制叠合板平放在平板车上运输,100mm×100mm大小的方木平放在平板车上。方木的间距根据层压板的规格适当调整。在15mm厚的方木上铺设硬质橡胶垫,用专用支架固定牢固,使层压板在运输过程中受力均匀。由于施工场地狭窄,预制复合板将堆放在地下室顶板上。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规划预制复合板的运输路线。由于运输过程中车顶承受的载荷较大,车顶容易开裂。车辆行走路线设置在屋顶的消防通道上。预制复合板堆放区地下室顶板的模板支撑系统不拆除,顶板上的荷载通过扣件式钢管支撑系统直接传递到底板。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叠合板进场时间,地下室顶板设置滑道,滑道放置在叠合板跨度内,距边缘0.2m左右,上下滑道应在同一直线上。
叠合板应按安装顺序编号,水平分层堆放,堆放层数≤6层。堆放应平稳、密封。叠合板的堆放区域应在塔吊的有效工作半径内。
2.2锚固筋优化
叠合板中有锚固筋,其长度要大于10 cm,如果是在剪力墙或者是梁上,那么其长度就需要大于1.5 cm和3.5 cm。在完成对钢筋的绑扎后,就开始安装叠合板,那么其锚固筋和梁纵筋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影响安装的顺利完成。而且,在安装完叠合板后,不能够有效调整,无法让其恢复到原有的角度,这样就会影响施工质量。因此,针对其中情况,在我国相关建筑规定中,就指出可以不利用锚固筋的方法来进行施工,但是需要让其现浇板的厚度大于8 cm。通过对相关设计人员研究后,利用70 mm厚现浇层,不利用锚固筋来对其处理,虽然步骤有所简化,但是也增加了多余的钢筋,在布置管线过程中,就需要对这部分内容加以深入考虑。
2.3支撑体系搭设
5支撑体系搭设1)架体选择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支撑体系宜采用可调式独立钢支撑体系,支撑高度宜≤4m。当支撑高度>4m时,宜采用满堂钢管支撑脚手架。2)架体搭设①可调式独立钢支撑体系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核批准后实施,并按钢支撑上的荷载及钢支撑容许承载力计算钢支撑间距和位置;②可调式独立钢支撑的搭设场地应坚实、平整,底部应做找平夯实处理,地基承载力应满足受力要求,并应有可靠排水措施,独立钢支撑立柱搭设在地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有足够强度和支撑面积;③根据楼面放线确定的支撑点位置布置钢立柱及支撑龙骨。支撑安装先利用手柄将调节螺母旋至最低位置,将上管插入下管至接近所需高度,旋转调节螺母,调节支撑使龙骨上口标高至叠合板底标高,待预制板底支撑标高调整复核完毕后进行吊装作业。
2.4叠合板吊装
叠合板吊装时应进行试吊,采用塔吊将叠合板从堆场区垂直起吊0.3m后停顿,等吊装梁稳定后再匀速平行吊运到叠合板安装部位约0.5m停顿,根据叠合板的平面位置对其方向进行调整与就位。叠合板吊装应安排专人负责指挥,吊装过程注意叠合板上的锚固钢筋不得与预制桩的竖向钢筋发生碰撞现象,叠合板吊装应慢放停稳,避免板面应冲击力过大出现损坏现象。为了提高叠合板就位的精度,本工程在叠合板安装边线上采取布设临时挡板的措施。该措施能够减少人为牵扯造成定位不准的问题,叠合板就位时其四个角端顶死临时挡板时即可一次性下放就位。叠合板就位后应对板底高程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板底接缝出现高差现象,则应将叠合板重新起吊并调整支撑体系立杆的高程,保证板底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板底拼接缝宽度为5mm,叠合板安装质量验收合格后,清除拼接缝间的垃圾和杂物,采用φ8mm的泡棉条塞缝,接着采用1:1的水泥砂浆填堵密实。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很好的解决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相关研究人员的进一步研究能够发现,这种方法具有可行性,装配式建筑有着很多的优点,比如其施工速度快、环保等等,所以就应该对构件拆分、叠合板优化等等步骤加以仔细分析,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装配式叠合板的作用,更好的保证建筑施工质量,为相关建筑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收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鲍丹宇.现浇混凝土梁-预制桁架筋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J].福建建材,2020(10):52-54,106.
[2]李鑫,胡溶川,杨镇.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