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 4041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之下,建筑工程也逐渐向着节能减排方向发展,给排水设计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点内容,对于环保理念的应用也更为深入。基于此,本文以某建筑项目中的给排水工程为例,简要介绍了工程概况,并在实际工程中分析了节能减排设计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为建筑行业给排水设计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
引言
日常工作中,科技工作者需充分了解和掌握资源现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工作当中。经济前行中,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要求,另一方面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将环保节能理念应用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之中,可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建筑中给排水节水设计的重要性
绿色建筑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实施节水措施,并不只是单纯的减少用水量,而是通过使用科学的技术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合理分配水资源,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降低用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从而大大节约用水。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想有效的实现节水目标,就必须要建设绿色环保建筑,减少用水量,对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提高,强化节水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工程中的成本开支,将绿色环保理念和建筑工程进行融合,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减排。
2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措施的几点探讨
2.1管材科学选择
管材的科学选择是给排水设计中实现节水节能的关键,同时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传统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选用的管材都是以镀锌管为主,但该类管材的抗腐蚀性、防水性较弱,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腐蚀、渗漏等问题,不仅会缩短管材的使用寿命,增加维修成本,还会对管内水质造成污染,增加水中有害物质含量。同时渗漏问题的出现也会加剧水资源的消耗。随着先进技术的完善,研究力度加大,现今给排水设计中可用管材以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PE管、不锈钢管等种类为主,这些管材性能良好,有效规避了镀锌管存在的问题,减少了水污染和浪费问题。另外,在给排水设计中,由于室内外对管材性能要求的不同,管材种类选择也会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情况下,室内管材会以坚固耐久、防腐和防噪音性能好、柔性高的铸铁管材为主,室外则会以平整光滑、强度质量有保障,密封性好的聚乙烯塑钢管为主。目的是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削弱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还会选用螺旋消音管削弱水流注入或排除时产生的噪音干扰,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2.2加大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
传统能源一方面会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加大温室效应,而且燃烧过程中还有可能会排放诸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另一方面传统能源是作为不可再生能源,未来可能会面对能源开采告罄的危机。所以加大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使用,既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应对能源危机。当前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都是有非常光明前景的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对于新能源利用力度最大的就是太阳能。当前很多城市高层建筑已经设置了太阳能转化系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建筑的取暖、用电需求。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使用新能源,主要是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利用太阳能,既可以有效节约能源,还可以为居民提供非常便捷的热水供给。当前采用太阳能热水模式,主要是分散设置的模式,在楼梯间等公共部位设置太阳能供水管道井。同时其供热装置通常为太阳能与燃气热水器补充的模式,以更好地解决阴天太阳能不足的问题。虽然说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并不能完全发挥太阳能的优势,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未来一定会有更加成熟的利用方案。
2.3优化热水循环系统
热水循环系统设计在目前的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是优化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选择热水供应装置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考虑,这样一来才能够提高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性和环保性。除此之外,通过优化建筑内部热水循环系统设计,还可以对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提高,强化热水循环系统的绿色环保性,和当前绿色建筑相匹配。在对热水供应循环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可以在设计给排水总系统的过程中使用立管和支管循环的模式,此种设计对于冷水利用起到很好的节约效果。使用双管供水模式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水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在此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恒温传感器的设计来加强热水循环系统效果的控制,使得温度可以持续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2.4严格把控超压出流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明确给水配件和入户支管的最大压力,该理念的立足点并非规避超压出流,而是以规避给水配件承压过高所引发的损坏为出发点。所以,如果设计方案对压力指标未提出严格的要求,无法严格控制超压出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资源消耗,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情况。为此,在给排水设计中,应依据水系统超压出流概况科学限定给水系统压力。在相关设计标准节中明确指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位置的静水压控制在0.45MPa以下,分区内低层部分也需按照要求设置减压设施,确保用水点的用水压力在0.2MPa以下,若超出该范围,则要科学设置减压阀,该规定立足供水支管压力控制层面,满足了节水要求。
2.5太阳能技术应用及热水供应系统优化
建筑中热水供应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在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基础上,控制热水流量,降低热水消耗量;引入先进技术措施提高冷热水转换效率,避免浪费情况的发生;选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和技术,规避热传递中存在的散热情况,促进热水供应;加大新型清洁型能源利用率,替换传统能源,做到能源的科学管控。在太阳能利用上,由于其储量丰富,转化后不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因此被作为现阶段最为重要的清洁型能源,已得到大力开发和应用。太阳能是我国近几年一直研究的新型绿色能源,能够替换传统能源进行电、热能的供应,满足人们生活所需,控制能耗量。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能源,从广义上讲,太阳能包含内容广泛,水能、风能以及化学能均可视为太阳能的衍生物,目前除用于发电外,太阳能还可为热水器提供能源,在现代热能供应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太阳能多被作为热能供应的重要能源,以真空管和热管两种方式完成热能传输,这两种方式虽然操作简单、存在影响因素少,热能传输效率高,但在设计中仍需注意以下三点内容,以更好地发挥太阳能的优势,强化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效果。首先,在保证水流平衡状态下,增强太阳能使用灵活性,以并联和串联相结合的方式改善集热效果。其次,科学选择集热器。对于集热器的选择,性能、规格参数是考虑的基础因素,设计人员还需从抗冻性、承压性方面对设备使用情况加以分析,注重集热器性能,控制经济成本。最后,对于冬季较为寒冷地区,太阳能加热设备需要做好防冻保护措施,以免产生故障问题,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水系统规划方案,使用节水器具,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还需要加强雨水回收利用,控制好场地径流,重点建设水回用系统,并对室外绿化采用节水灌溉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相信在节能减排设计的深入应用下,我国建筑设计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何龙.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19,17(24):51-52.
[2]刘赫南.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0):181-182.
[3]刘立杰.简述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7):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