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岳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土木工程不仅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高成本的产物。同时,也关系到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混凝土结构直接关系到土木工程的稳定性,在工程建设中更为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工程出现裂缝,不仅影响施工质量,而且对施工进度和成本也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线管概述
与其他材料相比,混凝土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不能单独施工,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型,以保证连续浇筑施工。同时,在运输和比例分配过程中也有具体要求。混凝土技术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中小型建筑和高层建筑。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节约施工时间,缩短工期,节约施工成本。目前,在我国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可以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效率。因此,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受到了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2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现状
2.1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及成因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现象,也是影响混凝土整体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其成因进行全面分析。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水化热:众所周知,水泥是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材料,占很大比重,而水泥是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材料,它是由石灰等材料组成的。当与冷水混合时,它会产生热量,也称为水合热。另外,混凝土结构截面比较突出,导致大部分热量集中在底部中部,形成内外温差大,导致裂缝。二是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对混凝土结构有很大影响。由于混凝土材料组成的特殊性,当外界环境较低时,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温度应力,从而增加裂缝的发生概率。从根本上说,水化热现象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三是混凝土本身: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水泥,在搅拌过程中热量会挥发,因此会消耗掉原搅拌中加入的水分,含水量会降低20%左右,这与原预期的含水量标准不同。混凝土内部干燥,也称为自然收缩。
2.2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影响因素
2.2.1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强度不合格:混凝土材料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和土建工程的质量和强度。但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材料质量强度不够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与施工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有很大关系。
2.2.2材料配置不当:混凝土由矿物掺合料、外加剂、水泥等材料组成,这些成分的配比有严格的规范要求,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如果配置不科学,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分会蒸发。一旦蒸发量大于混凝土结构的自收缩量,就会出现裂缝等问题。另外,在目前的混凝土施工中,高效减水剂会对混凝土的自收缩值产生影响。当掺量较大时,混凝土的自收缩值也会增大,影响后期施工。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施工技术手段
3.1结构施工控制技术
在当前大型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随着工程规模和工程量的不断增加,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为了保证预期施工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将结构施工控制技术应用到生产环节。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在当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结构施工的操作过程主要是混凝土配合比规划设计—混凝土配制—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成型—振捣—表面打磨处理—结构拆模—养护。
一方面,他们需要充分掌握和了解土工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避免各种滑坡的发生。
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在使用混凝土结构时要负责施工,施工人员不仅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操作,还要根据施工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筛选和检验根据土建工程的实际地质特征和已发布的混凝土结构方案,避免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为实现预期的施工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在搅拌过程中,据调查,搅拌过程对土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基层行业组织人员在搅拌时,要严格按照“先砂、先水、后砂、先外加剂、后水泥”的顺序进行。同时,为避免混凝土浆液外流离析,搅拌后工人需加紧混凝土浇筑。
3.2温度应力控制技术
在温控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施工要求,一方面基层行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更加重视水泥的选用,即一般选用水化热更容易控制的硅酸盐水泥进行搅拌处理,避免混凝土结构因水化热产生裂缝,影响工程整体施工效果;另一方面,在水泥使用过程中,避免水泥热超出可控范围对整个混凝土结构温度的影响,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用量,在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外部温度和表面温度,为达到预期的施工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3.3抗裂技术
总之,所谓的“抗裂技术”顾名思义,其主要问题是一种解决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技术手段。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民用混凝土工程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加,这项技术的应用率也在不断提高。在当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一方面,基层行业组织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在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等外加剂,从而全面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抗裂性能,保证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为避免坍方和漏振的发生,施工单位人员应适当调整原材料的配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同时降低各种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4混凝土制备技术
通过对大量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配制中所用材料的不同配比,即由水泥、外加剂、粗细骨料、水等原材料组成,对混凝土配制的整体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混凝土应用的最大效益,对混凝土的利用率有很大的影响。在配制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要根据商品混凝土确定原材料的配比,还要全面检查混凝土配制仪器的故障,确保配制工作的高效运行,确保准备工作的连续性。
3.5浇筑振捣技术
在土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技术是否落实到位,对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率有很大影响。主要原因是浇筑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不规范、不科学的浇筑和振捣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率,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振动工作的开展对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优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一方面,在浇筑和振捣时,工作人员应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分段浇筑顶部和底部混凝土。另外,为避免施工裂缝的发生,工作人员应保证浇筑和振捣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在浇筑和振捣前,工作人员应全面检查机械设备,严格控制振捣器和钢筋的位置,以免变形,保证安全施工质量。
4结束语
从施工整体性来看,整个土建工程的质量都需要严格保证,而混凝土的使用是关键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非常熟悉混凝土的相关信息和操作方法,并保证该方法在施工中的顺利应用,尽量保证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确保最终施工质量达到要求,促进土木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松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研究[J].广东建材,2015,000(003):59-60.
【2】刘悦.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8):00071-00071.
【3】杨卓.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No.493(0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