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探析 李倩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李倩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形式的建筑层出不穷,建筑的结构安全是每一个设计人员的首要问题。
        身份证号:37152519940302XXXX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形式的建筑层出不穷,建筑的结构安全是每一个设计人员的首要问题。在大型建筑的设计中,需要充分重视建筑变形缝的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质量。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变形缝的主要类型和创新措施,然后分析了相关技术要点,希望能为相关人员的施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变形缝;工艺
        引言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说,由于早晚温差的变化,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因素,建筑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甚至结构会受到严重的破坏。为了控制变形的影响,在房屋建筑工程设计中,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独立部分。当一部分变形时,不会影响其他部分,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其中,建筑物各独立部分之间的间隙称为变形缝。在具体的施工操作中,由于受不同地基承载力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很容易受到外力的破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通过变形缝将建筑物划分为独立的部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抗变形能力,从而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建筑结构变形缝的施工过程非常复杂。如果施工人员不能按有关规定进行变形缝的施工作业,将严重影响变形缝的性能,制约工程的综合施工质量,产生安全隐患。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施工单位要求正式施工前,应认真安排好技术交底工作,全面培养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变形缝施工符合规定要求。因此,研究建筑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施工工艺
        (一)伸缩缝
        在日常建筑中,相关材料和配件表现出热膨胀和冷缩的特点,这是无法消除的。在建筑物保护过程中,为了合理应用伸缩缝,科学运用施工工艺,使建筑物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不受伸缩缝距离的挤压,从而充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水平。首先,在对伸缩缝进行科学设计之前,根据建筑物受力状况变化的关键内容,对梁、墙、柱的受力状况进行仔细计算,得出变化值。然后,根据建筑物可能发生变化的方向和范围,仔细计算膨胀变形,并根据相关要求确定变形变量。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出现了巨大的温差,形成了明显的热胀冷缩现象,有的地方还设置了钢筋。
        (二)沉降缝
        具体来说,就是沉降缝两侧建筑物的沉降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沉降缝设计的目的是保证相邻两栋建筑物的沉降差,减少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就本项目而言,大部分主要建筑都被裙楼包围。由于裙楼和主体建筑的体积不同,很容易产生沉降差异。设计人员必须实施沉降联合操作,将主要基础与边缘区域分开,并将其转化为独立的基础。实际工艺如下:
        第一,设计桩基过程中,设计人员在岩石层范围内保证桩基拥有较强的稳定性,按照桩基产生的密度、承载力以及压缩要求设计深埋,针对沉降缝操作编制有关的规定;第二,对沉降缝形成的深宽度有效确定,其中深埋度、负荷与承载力共同影响宽度。同时,设计人员对桩基形成的参数科学调节,逐步提升受力水平。
        (三)抗震缝
        科学地设计抗震缝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灾害。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效果,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这部分工作:一是在方案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设计抗震缝的实际宽度,抗震缝应沿建筑物的全高设置,地下室和基础不可设置地震缝。二是施工人员通过设计抗震缝的空间位置,对平面结构进行科学改进,逐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避免影响其他结构。三是有关人员科学计算不同地区建设工程的抗震功能,在抗震性能不强的地区适当安置防护设施,不断提高综合抗震水平。
        二、施工技术
        (一)梁模板
        认真铺设梁模板并且稳固位置以后安装变形缝侧模版。

实际工作时,不需要使用加强手段,当设计好两侧模板后使用撑条并高度垂直于模板,在侧面撑条上采取圆钉稳定连接模板与撑条。设计撑条的过程中,按照实际梁截面状况选择适合的距离。基于对模板形成的刚度考虑,保证撑条距离超过20cm。
        具体工作中需保证按照以下工序开展:
        第一,梁底模科学配置的过程中,方木楞明显宽于模板,如此可以保证在方木上面充分落下梁侧模。
        第二,将钉错落固定在撑条上部分,避免发生位移或者是扭斜状况,同时保证顶入以后保证外露大概五毫米从而方便顺利取出拆模。
        第三,若梁截面与高梁侧模对比发生变形,根据水平距离设计钢筋支撑从而有效改进,利用套管钢筋拉结螺栓加固处理梁侧模。
        (二)柱模板
        首先,在沿柱边线设计模板时,不必设计变形缝中存在的平面,其余部分需要设计。其次,对模板设计中产生的柱面进行科学的处理。在此过程中,无需对模板进行加固,只需采用柱箍加固的方法即可。待模板完全校正后,确保安装合理,保证与模板完全垂直,圆钉成功钉入撑木顶部,与模板紧密接触,充分保证推入后露出5mm左右,主要是为了模板材料的顺利拆除。根据柱模,高度与梁底模相等,上部设计梁侧模,按纠偏稳定法施工。最后,应根据科学的距离设计支撑,禁止在系紧螺栓所在区域设计。另一侧立柱顺利通过加长钻开孔。
        (三)撑条施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变形缝两侧结构不同,则采用不同的支撑操作方法:在梁侧模板所在区域进行模板操作时,在设计出相应的模板后,应立即在规定的位置设计梁撑,科学地采用小钉子将梁侧模板和撑稳定,并用木楔对撑进行加固和处理。在此操作中,使用两个木楔加强支撑的内部支撑。术后科学拔除钉子,然后取出木楔,最后将支架全部拆除;相对而言,当模板用于操作墙和柱本身的侧模时,应相应地采用上述方法。木楔的设计应选择支撑的前后部分和中间部分,不同部分应相应加强。
        (四)混凝土施工
        第一,开展柱与墙的混凝土操作时,交错对相同部位的梁柱和墙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任何一侧浇筑都需要控制高度。第二,科学采取交错方法进行浇筑,对其中一侧开始浇筑,然后再浇筑另外一侧,对两侧操作时需要注意高度禁止超过20cm。通过如此浇筑方法充分保证均匀进行受力,防止其位置发生移动模板的现象。若柱拥有相对较高的高度或较大的截面积,浇筑过程中应间歇一段时间以后再次持续浇筑。
        (五)钢筋施工
        第一,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钢筋是关键材料,对于施工操作质量来讲品质的高低发生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必须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第二,开展钢筋操作时,采取普通方法固定绑扎钢筋并且添加垫块。
        三、结束语
        综合分析,建筑物施工结构发生的变形缝是基于各种工艺来讲,过程相对复杂,结合这种状况需要认真按照操作技术要求贯彻实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监管单位认真开展监督质量工作,有效控制项目水平,减少安全隐患。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结构变形缝主要有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是不同的。为减少结构变形缝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梁模板、柱模板、钢筋工程的施工应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梁模板、柱模板、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多安全优质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宋跃鸣.论述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4(08):59.
        【2】汤清芳,路占宽.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要点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3,000(017):55-56.
        【3】赵剑.浅谈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J].工业B,2015(5):00002-00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