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建议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刘圣军
[导读] 摘要:农业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作为生存之本与衣食之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组成成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农业正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虽然近年来巨野县营里镇“两全两高”农机化实现了高效快速发展,但是如何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并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强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摆在镇党委政府及农机、农业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箕山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  274601
        摘要:农业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作为生存之本与衣食之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组成成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农业正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虽然近年来巨野县营里镇“两全两高”农机化实现了高效快速发展,但是如何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并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强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摆在镇党委政府及农机、农业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现代化农业
        引言
        农业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作为生存之本与衣食之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组成成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农业正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然而,一些矛盾也日渐突出,主要问题是农机农艺融合遇到了阻碍,导致难以实施农机新技术,降低了农业生产速度。基于此,农业研究人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艺与农机之间的融合,使农产品上升新的台阶,实现丰产丰收的目标。
        1农机农艺融合理念含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形式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需要依靠人畜力,逐渐转变为依靠机械生产,实现了巨大的跨越,也可以被看作为农业历史上的里程碑,不但完善了发展机制,而且扩展了发展领域,促进农业建设脚步。农机是指用于农业活动的装备和机械,可以对农产品进行生产与加工,通过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经营条件,增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农艺可以看作为养殖方式,在生产活动中,根据养殖对象的生产条件与生态适应性,选择适合的养殖方式,例如动物的圈养和散养,以及田块的轮作、套种、间种、复种、单种等,并且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种养制度。从广义角度上说,农艺是相关技术与种养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畜禽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土壤施肥、土壤灌溉、土壤管理、育种栽培等,贯穿了整个养殖过程。在农业生产中,要求农艺与机械之间相互适应,进而形成完善的农业生产系统,农艺可以明确服务方向,而农机可以实现高效率生产,二者之间具有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才能最大化挖掘种植技术的潜力,提高农业机械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高效和优质的生产。农业人员想要大规模与标准化使用农艺技术,就需要与农机技术相结合,提高生产力,使机械成为农业的实现载体。从农机化发展的历史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农机发展成就,都以农机农艺融合为发展前提,推进农机推广工作创新发展。
        2现阶段农机农艺相融合中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现阶段农机农艺的融合问题来说,部分地区的农户还不够认识、了解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的背景之下,农业机械化应当被农户所认识、了解,他们需要足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来提高农机使用水平、农机农艺融合度。对于那些受地理与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地区来说,很多人在实施农作物栽培时存在着受传统观念束缚的问题,多样化思路、创新理念是他们大大需要的,这是发挥新时期农作物栽培作用、价值的关键。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农业工作者在进行农机农艺融合时很难发挥出农业机械的作用,新农机的开发难度也就随之增加,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的相关部门没有加大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推广力度,工作环境差、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急需解决。
        3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3.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制定农机化的发展规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农机部门需要分类指导,以分地区和分阶段为原则,贯彻落实相关规定,推进农作物的发展进程。第二,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对于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可以采取相关的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最大化发挥调控作用。

第三,各个部门需要密切沟通,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将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作为首要任务,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第四,需要成立农机农艺融合的专家小组,并且派遣协调人员定期会商,解决遇到的困难,确保顺利开展融合工作。第五,需要组织专项培训,结合重点农时,向农机人员讲解相关知识,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第六,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让农机和农艺部门共同参与,兼顾多方需求,在新政策的作用下,设计最佳的融合方式,使农机农艺融合的目标与方向达成一致。
        3.2构建并完善农业综合技术体系
        完善的农业综合技术体系在农机与农艺融合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这一工作来说,推动农机农艺相融合需结合农机化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对相应的农业技术标准进行制定并将其充分地融合在农业生产中。另一方面,相关单位影响鼓励农机科研单位与农艺科研单位相互协作,可针对一些重点培育的农作物来建立农机化试验基地。建立试验基地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对农艺技术的研究力度,像农业育种环节、农业养殖换机等工作的机械适应性是需要不断提高的,要大力推广那些对农机农艺融合具有促进意义的农业机械设备、农作物品种、农业养殖模式等;在加大对农机技术的研究力度这一工作上,相关人员要敢于引入新技术、转变传统思维,要引领当地的农业设施、农业装备向智能化与精准化方向发展,重点的发展对象为与水稻育插秧、玉米收获以及棉花生产等薄弱环节相关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在农业机械设备与农艺技术的集成化发展这一问题上,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结合重点、薄弱环节。
        3.3加强人才培训力度
        在农机化发展的历程中,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是主力军,农机部门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政策,鼓励优秀毕业生从事农机化事业,不断扩大推广队伍,储备人才资源,为推广工作提供新鲜血液。关于“雨露计划”与“阳光工程”等项目,要求农机人员掌握先进的操作技术,需要加大培训力度,使其不断学习农机知识与技能,提高整体素质水平,成为新农村建设者,懂得如何经营管理,可以解决推广农机技术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培训过程中,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培养,分别是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全面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从而主动进行推广与应用。其次,需要大力培养科技人员,使其树立融合发展与协同发展的理念,成为复合型人才。最后,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换位思考的理念,以交流任职和轮岗等方式,履行自身职责。在培训技术人员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力度,最大化发挥服务功能,有利于开展阳光工程等重点项目,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将各个村落进行划分,以小组为单位定期进行培训,等到农忙时,可以组织人员总结种植经验,不断优化与改进种植技术。
        结束语
        总的来说,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艺经济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现阶段我国的农机产品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进步的,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也在逐渐科学化。笔者从农机与农艺的辩证关系展开,针对构建农业综合技术体系、强化农业机械化管理等对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进行了分析,希望广大农业技术人员能够将农机、农艺技术正确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力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海林.试论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与迫切性[J].南方农机,2019,50(5):70.
        [2]段爱国,韩保保.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措施与建议[J].农家参谋,2020,654(9):35.
        [3]刘卫红.浅析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79-80.
        [4]卓玛才仁.强化农机农艺结合,推动高原特色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J].时代农机,2018,(07):44-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