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32519910502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概念林业越来越重视,林业栽培也逐步被人们所期盼和追求。同时本身也有着良好的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因此在林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林业栽培技术的实施,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从而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价值,推动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引言
森林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机遇。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部门在治理病虫害时,主要依赖化学药剂,虽然可以达到控制效果,但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与生态理念不符。据统计,2019年我国造林面积达到了7.07万k㎡,运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时要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适用的方法。
1现代林业栽培技术
在栽种之前,需要对种植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了解栽培地点的地形和土壤条件,检测环境含水量,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栽种的树木种类,确定具体的栽种数量。与此同时,在开展树木栽种工作前,还需要考虑不同种类树木的习性,了解树木对光照、土壤及水分等方面的要求,在尊重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做好具体栽种规划,为树木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2林业栽培技术分析
2.1科学合理整地
在实施林业栽培技术前,首先需要先进行整地,从而在保证完成林木栽培后,有一个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供其茁壮成长。在实际整地时,需要先将林地中生长的杂草、灌木丛清理干净。在具体清理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专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清理,比如铧式犁、圆盘犁、旋耕机等,然后再采用人工捡拾方式,将林地杂草与灌木以及其他垃圾早知彻底清理干净,最后集中运出并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目标林地有面积比较广,且灌木、杂草生长的比较旺盛,直接采用人工机械清理相对困难一些,可以先喷施一些化学药剂,将林地杂草灌木杀死,在集中清理更有助于效率提升。在完成林地清理后,开始进行整地,在实际整地过程中,可结合不同地势,灵活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比如如果林地的地势比较平坦,那么整地相对容易一些,可以采用全面整地方式,直接统一对林地进行“地毯式”翻垦。如果林地地势比较复杂,比如处于山区丘陵地段,则应采用局部整地方式,具体可以结合实际地势走向,选择带状或块状整地方式。比较常见的带状整地方式有水平带状、反坡梯田等,块状整地方式则有鱼鳞坑、穴状整地等比较常见。
2.2做好林木的遮阴防风处理
在完成林业栽培种植后,处理做好必要的浇水施肥工作,加强林木的遮阴防风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夏季,此时的气温比较高,光照度也比较强,且天气变化多端,很容易突然出现狂风暴雨天气。此时刚完成栽培的林木还比较脆弱,因此注意做好遮阴防风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一些对于耐阴树种的来说,例如红豆杉、竹柏等,做好遮阴更有利于成活率提升。首先在实际遮阴时,除了要对林木生长习性、种类等因素进行充分考量之外,还应结合当下林木的实际长势,控制好遮阴的程度。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遮阴不是让林木得不到丝毫的光照,而是减弱光照的强度,降低环境温度,避免林木水分严重蒸发。因此应合理选择遮阴材料,比如专门的农业遮阴网,禁止采用遮阳伞或其他一些遮阴效果过好的材料,从而在起到遮阴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林木能够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减少水分蒸发,更有助于林木成活。
3病虫害管理措施
3.1全面监测林区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预测预报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林业人员要将其置于首要位置,做好对辖区内所有森林资源的详细调查,全面、准确与及时地掌控森林病虫害动态,并依照调查结果开展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全面监测林区,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进而运用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在保证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完善的基础上,还要深入调查研究病虫害的种类与具体危害,确定病虫害暴发的重点地块,逐渐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为日后防治工作开展提供有效依据。建议建立起完善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平台,明确害虫暴发的重难点问题,充分保证防治成效。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健全防治体系,做好普查、监测、防治3项重点工作的系统化安排,使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3.2加强林业检疫与病虫害预测工作
首先要做好《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林业检疫作用与价值,树立护林爱林意识,更好的支持林业检疫工作的开展。其次,通过加强林业检疫力度,增加检验站的数量,针对过往输送森林植物的车辆,需要全面做好检疫检验的落实,防止外来林木病虫害入侵本地林业生态系统。最后还应进一步强化源头管理,通过进一步加强森林植物和其产品的集贸市场的监管,从而有效杜绝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在林业病害虫防治方面,可以专门设置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做好森林生长状况监测工作,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森林病虫害隐患,掌握最新的森林生长状况。同时还要适当加大针对森林病虫害监测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监测系统,学习最先进的监测技术,实现整个地区的监测预报网络体系覆盖,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数据库,有效提升森林病虫害检监测预警效果。
3.3物理防治手段
在早期针对林业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时所采取的措施便是物理防治手段,该防治手段本身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为对树木所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缺点在于非常复杂,需要向其中投入非常多的人力与物力。物理防治手段主要包括人工诱杀与捕捉两种方式。需要定期观察,如果出现了病虫害,需要及时采取物理防治措施除害,还可以借助阳光的照射起到防治作用,当发现树枝中存在无法防治的病害,要及时将树枝剪掉,然后将其焚烧。此外,涂刷白料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常见做法,能够有效防止害虫向果树上方攀爬。在保护果实方面,可以采用套袋技术,此项技术在近些年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害虫对果树的侵蚀,还能有效避免果实采摘时出现机械性损伤。林业病虫害爆发具有一个过程,因此需要在育苗阶段就要着手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防微杜渐,才能避免病虫害爆发。并且对于处于幼苗阶段的林木而言,自身的抵抗力均比较脆弱,不仅更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在短时间内还能够造成大面积感染,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3.4做好病虫害的科学预防
在林业生产活动中,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预防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虫害,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管理。一方面,要重视和落实病虫害的专项检测工作,及时掌握与了解林木的真实情况,并对林木动态变化及区域的实际变化进行有效监察。另一方面,林业单位要适当增加病虫害防治的专项投入,深入研究常见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及解决方法,使用多种防治手段提前预防,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防控效果因素的基础上增强预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做好林业经营栽培非常重要,林业栽培除了做好栽培技术的落实,前期的整地,后期的养护管理同样重要,需要结合实际,做好相应措施的落实。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应做好防治技术的实施,加强林业病虫害监测,从而推动林业经营建设实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淑学.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8):219-220.
[2]李积娟.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措施探讨[J].花卉,2019(20):267.
[3]张玉勤.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