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莲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除了通过提高施工技术、采用新工艺、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水平来保证施工质量,控制成本外,还要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有序地进行。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其中施工安全管理必不可少。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及控制是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追溯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产生的源头就可以发现,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工程安全监管不到位造成的,这些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却因为相关的管理人员安全监管能力不足,缺乏安全意识,而酿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将其放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首要位置。现代化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控越来越严格,对相关人员的水平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抱着侥幸心理,以应付的态度去应对工作,那么就不能够认真扎实地搞好安全治理,这会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形势变得更为严峻,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只有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好各个部门、各人员的责任,才能够在严格的管理下,控制安全事故产生的源头,落实各个主体的责任,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由此可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也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尤其是施工企业和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解决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将安全管理责任贯彻落实到各个方面。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很多企业在为未发生安全事故前,意识不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只追求施工的进度,对安全的认知只停留在浅层次,为了应付检查而敷衍地进行宣传教育。部分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当需要削减成本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减少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投入;追赶进度时,也较少地考虑员工们的身体素质,没日没夜地进行高强度工作,容易促使员工疲劳过度发生事故,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企业管理层对安全的不重视,导致企业与安全相关地规章制度不完善,无法规范的执行;并且没有领导的支持,相关的规章制度也会很难推进执行,间接地导致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成由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所引发的种种形式主义行为,成为诱发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
2.2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落后
现在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安全管理上完全靠经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只能被动地进行处理,不能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大部分企业对事故发生前的准备阶段和预警阶段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建立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安全管理系统。无法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以及减少企业的损失。导致企业只能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补救,这样不但使得企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也会导致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延误工期,甚至可能被勒令停止整顿。只靠经验和事后补救是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要想当代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要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建筑行业的从原人员逐年递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但是在这一群体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专门进行过安全培训的员工更是屈指可数;同时,基层员工的流动性很大,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不愿意实时地对基层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导致这些员工只能在工作中摸索或者从别人的口中获取相关的安全知识,建立安全意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这种状况极易导致违规地操作行为或者不专业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这会大大增加因操作失误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安全管理是企业效益的保证,因此,相关企业必须要重视安全培训和生产技能的培训,力求从根源消灭安全事故隐患。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3.1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当“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发生时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客观存在的,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主观的,是可以通过人的意识而发生改变的。因此,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时,应将对人的管理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通过各类培训、教育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但目前我国建筑业作业人员素质较低,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安全管理人员耐心教导,强化安全理念,化繁为简,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每一位作业人员理解、掌握,积极地拉近与作业人员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当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完成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可以积极发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助于隐患排查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3.2技术与现场相结合实现本质安全
所谓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而这里要讲的本质安全是指,在施工作业开始前,施工技术人员便应在编制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施工环境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或者通过技术手段消除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以确保施工作业开始后,作业人员不会暴露在危险的施工环境下,从而提高施工作业过程的安全性。这就需要编制方案的施工技术人员深入现场,与各部门协商,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障施工的进行。现在很多施工技术人员仍在“闭门造车”,甚至施工作业已经开始,才根据现场施工过程编制方案,这就是本末倒置了,施工作业,方案先行,施工作业的顺利安全进行,需要完善的方案作为保障。在编制方案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规避可能的风险,才能实现本质安全。
3.3建立企业安全文化
在国内,香港的安全管理经验值得借鉴,香港许多企业都是主动为安全投入很多资金,并且在政府的支持下,将新科技无偿地投入到安全管理中,这就是一种安全文化的体现。这一点大陆地区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企业并不重视建立本企业的安全文化,或者有了安全文化也仅仅是一句口号,并没有落到实处。施工作业安全管理中,常将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带等仅视为保障作业人员不受伤害或减轻伤害的工具,然而这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符号,一种安全文化的符号。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教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专家方东平曾提出过“安全文化的提升是企业树立形象,工人获得保障,安全得以实现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一个企业有了好的安全文化,就有了最根本的安全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起来才能顺风顺水,事半功倍。
结束语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建筑施工企业任重而道远。增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问题管理能力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还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优异的企业信誉。因此,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刻不容缓,施工主体应该加大对企业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追加安全管理环节的资金投入,借助现代化的智能工具对企业安全问题进行管理,从根源消除企业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促进企业和社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蒲小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长安大学,2012.
[2]陈少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项目管理,2020,26: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