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彭环宇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彭环宇
[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施工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施工建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当前阶段应用最多的建设工程材料就是混凝土,同时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加,混凝土施工的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新技术。
        北京建工远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1400
        摘要:随着建筑施工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施工建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当前阶段应用最多的建设工程材料就是混凝土,同时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加,混凝土施工的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新技术。本文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施工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施工技术提升,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除了外界因素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带来影响,混凝土自身的缺陷也是影响技术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是核心影响因素,如果不能对温度的变化幅度进行合理的把控,就会导致浇筑后的大体积混凝土出现严重的裂缝,进而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选用之前,必须要做好全面的技术分析,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把控。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生活水平的上升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审美和要求都提高了,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已经开始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但是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着结构和性能的不同,所以对混凝土的功能和要求也不一样,在混凝土的种类中,部分混凝土的结构有较大方量的存在,超出了正常的体积标准,因此在使用这类混凝土时,应该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期间,严格按照标准和方案实施,同时对其量和体积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提高施工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完成设计要求。
        1.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
        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企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和各种行业的竞争压力增大,同时国家实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计划,加快了各地的城市化发展。原本只是小型县城,现在也开始大量发展建筑工程。高层建筑物不仅能够带动城市的发展,还能够充分的利用空间资源,解决了因人多而住所不够的问题。此外,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筑工程的目标都是朝着高楼的方向发展,虽然国家的建筑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但是不断的挑战高度也会出现不少新的问题,而对于人们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如何,同时对建筑物来说,本身的结构决定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楼层建造期间,由于本身体积较大,所以对材料的选用和使用也是一项大工程,此外,会运用到大量的材料去建造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结构的制造中,会由于外界的湿度、温度、材料等不定因素造成其结构出现裂缝。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裂缝等不良影响,就需要工作人员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后期的保养工作。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配合比要科学合理
        在正式施工之前,应该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是选择合理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二是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要准确,并且科学合理。在对材料进行配比时,不仅要满足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还要尽量的节约材料和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可知,混凝土中以骨料为主,大概占据了80%左右,因此应该重视对骨料的选择和使用,同时要满足相关的数据标准:一是膨胀系数要尽量的小;二是岩石弹膜不能偏高;三是消除表面的弱包裹层。除此之外,选择砂子材料时,二区中砂为主要的使用材料,其中的含泥量不能够超过1%,同时还要保证砂子的体积在5mm~31.5mm间。水泥可以用粉煤灰进行代替,但是要使得粉煤灰要和水泥保持相同的颗粒大小,掺量必须在15%~20%范围。这样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水化热的问题。

此外,使用相关的配料可以增加水的散热速度和降低水放热的时间,例如:低、中水化热的水泥种类;含有矿渣硅酸盐的水泥等,同时还要保证水泥的使用量,使其含量每米不高于450kg.
        2.2分层浇筑施工
        分层浇筑的施工方式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重要手段,在分层浇筑施工期间,为了保证其质量,每一层浇筑的厚度大概在50cm。在分浇筑施工中,分为三种施工方式,一是分段分层,需要严格的按照标准进行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浇筑,只有确保下层的质量过关才能够进行后续的施工;二是全面分层,只有等初步的混凝土凝固了才能够进行后面的浇筑;三是斜面分层,是确保下面的一层浇筑好,才逐步的进行上层的施工,同时还要注意振捣工作程序性的重要性。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分层浇筑施工成为最常用的施工方式,此外,与此相关的施工技术已经较为完善,不仅能够加快散热速度,还能够方便进行混凝土的振捣,大大的提高的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2.3混凝土温度的控制
        水热化现象的出现,会导致隔热现象严重,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出现温度差异的不良影响,所以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预防。可以从水泥水热化这方面进行有效的解决:首先,施工人员可以选择水热化程度较低的水泥材料,同时加入部分的减水剂,来减少水泥量,然后在使用相关的技术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差,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解决,一是在浇筑前将钢管依次排开进行填埋施工;二是浇筑时,应当均匀持续的进行浇筑;三是浇筑完成后,需要通过冷水进行降温处理。最终,可以通过防水草帘等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保温处理,使得混凝土表面降温较慢,较少内外的温度差异,尽量避免裂缝的出现。
        2.4振捣施工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期间,振捣是极其重要的部分,而插入式振捣棒是最为常用的工具。振捣棒可以有两种方式插入,垂直或者斜插,但是都要保证其插入点要均匀交错,此外,在使用斜插时,倾斜角要保持在40°~50°之间。在施工期间,要保持插入时的稳定性,同时还要遵循快插慢拔的频率,尽可能的缩小两层之间的距离,在进行上一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插入的距离大概在50cm上下。此外,在进行振捣时,振捣棒不能够直接与底部和边沿进行接触,这样会大大降低振捣的质量和效率,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
        2.5后浇带施工
        外界的因素通常会影响施工的效率,而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间,为了降低裂缝出现的概率,后浇带施工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其可以大大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此外,在实际的施工期间,部分的干扰因素无法避免,例如温度应力的干扰,所以工作人员在施工时,要对混凝土的不同结构进行分段处理,对各段混凝土结构的长度等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对裂缝进行修复,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在施工阶段的后期,对混凝土进行均匀的浇筑,使得各段的混凝土的结构形成整体,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浇筑施工大概40d左右,再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此外不论使用何种的施工技术和方法,都需要做好前期工作,尤其是对混凝土的接触面凿毛工作,只有确保接触面干净整洁,才能够有利于后续的施工。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为了使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耐久性得到可靠的保障,我们要能够继续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研究力度,要能够在现有技术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优化升级,为整个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田维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
        [2]庞永志.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4(5):74-74.
        [3]邓东海.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