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运用探讨 但孝东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但孝东
[导读]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建筑建设水平的逐渐提升,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给排水施工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
        江西赣江水工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0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建筑建设水平的逐渐提升,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给排水施工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的不足,并结合绿色节能理念,提出了优化建筑给排水设计效果的措施,旨在为进一步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绿色节能发展目标。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运用
        引言
        我国建筑能耗每年占总能耗的30%以上,但整体来说,建筑给排水能耗占比不大,给排水节能的重点就是通过节能技术实现水资源的节约,改善给排水系统的性能。当前国内用户在用水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浪费现象,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卫生器具水资源浪费较多。同时存在管网漏损严重,污废水混合排放,未实现雨污分流,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和浪费。因此要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实现节水节能,降低污染,创造舒适空间。具体来说,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比如新型管材、压力控制和热力节约等,建立给排水节能系统,实现节水节能高效环保的目标。
        1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
        建筑给排水系统分为给水和排水两部分,前者是利用专业设备将地下水引入到自来水管道,并传输到建筑内部,供人们生活使用。包括生活用水、饮水及消防用水供应。后者是将生活、生产产生的废水、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到室外的一种行为。两者虽然功效不同,但对水质质量均有着一定要求。尤其是现今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建筑数量增多,给排水系统得到了完善,科学划分给水和排水功能,做好隔离处理,对于保障水质有积极意义。此外,在给排水设计中,融入节水节能技术,可做到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和调配,降低损耗率,达到节约目标。同时也可将排出污水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消耗,达到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目标。
        2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运用
        2.1压力控制与消防系统规划
        在现有规范要求中,应对给排水系统中的构件和支管承受压力作出明确说明,但在实际作业中,很多设计人员只是单纯的进行管网压力的考虑,希望通过压力控制削弱对构件的影响,降低管道和构件损坏的可能性,而忽略了其他环节压力把控的重要性,这导致给排水管网出现超压出流现象,水资源过度浪费。为此,在现阶段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对超压出流情况展开科学分析和探究,找出问题成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减压控压措施,合理设计压力阀门,以促进管网的正常运行。而在消防系统规划设计中,需根据建筑实际情况,对消防储水和生活储水设施实行区别划分,降低两者间的相互影响,提高水质质量。同时分开设计还可以延长消防用水的换水周期,节约水资源,且避免生活用水在贮水池中时间过长,水质劣化。对于高层建筑群或住宅小区,还可以共用消防水池和加压水泵,以节省土地与资金,方便维护和理管。
        2.2加强二次供水污染防治
        二次供水系统能够及时处理建筑物供水水压异常问题,但是二次供水系统应用的过程中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二次供水设备的使用虽然能够增加水资源的供应量,但是也加大了水资源污染的可能性。所以,有关单位及人员在二次供水设计工作中,应深度考虑管材的类型。自来水中的微生物较多,金属管道受到微生物的影响,也会出现十分严重的腐蚀问题,同时,自来水中的有害微生物数量也会随之增加,进而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对此,设计人员需大力推广新型管材。部分建筑中设有水箱,主要选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但钢筋混凝土材料中也寄存了大量有害物质,会对水资源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极大程度地降低水质。对此,给排水设计中应选择玻璃钢或其他不锈钢辅助材料,科学选择材料有利于保障水源安全。目前,诸多部门均忽视了材料选择环节,而这也是现阶段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2.3自动控制冷却节水技术
        ①将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换热设备中,优化换热设备中的换热器以及换热流程。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可借助高效环保节能型的冷却器具使得循环冷却水系统实现自动管控以及自动运行,将以往的人工手动操作冷却塔改为自动控制,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由系统自动修复或通知专业人员进行处理。②利用自动节水控制技术可完善当前的循环水冷却处理流程。建筑工程中,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增添自动化工作环节,将水处理环节优化,从根本上实现对建筑工程中生产、生活用水的节水化与节能化,为建筑工程提供充足的用水,降低节水支出,遵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运行。
        2.4积极利用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当前优势较为突出,也比较受欢迎的能源类型,把清洁能源应用于建筑给排水系统之中,可有效控制能源的整体消耗量,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太阳能、风能等是比较常见的清洁能源,其中,太阳能在现阶段我国智能住宅小区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具体主要表现为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太阳能热水器主要通过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来提高水的温度,进而达到节能目的。
        2.5同层排水系统节能设计
        设计建筑同层排水系统时,首先设计人员可以选用降板式地面敷设方式,结合绿色节能设计要求,在沉箱中敷设排水管线。如果建筑内部具有较大面积的盥洗室,或者梁柱桩沉箱,设计人员可以设计穿梁孔洞。另外,要根据设计情况设计坐便器,严格控制降板结构埋深,且要将地漏设置在内部。其次,在同层排水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利用隐藏式沿墙敷设方式,以避免排水管道穿越楼板而紧密连接同层灌水立管。再次,为了实现绿色节能的需求,设计人员可以设计假墙,在假墙中隐藏水箱和输水管,一方面可以减少排水噪音,另一方面即使发生泄漏问题,维修人员也无需跨层修理,这样可提高后续维护管理的便利性。由于在楼板中没有设置管洞,因此可以减少整体工程量,同时还可以减少排水管道发生泄漏的问题。最后,在设计同层排水系统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建筑结构和同层排水系统的特征,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满足绿色节能的需求,优化排水系统使用效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较大的便利。
        3新技术
        供水系统合理利用增压与减压新技术,使管网保持适当水压,尤其是高层建筑中压力调节至关重要。单、多层建筑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高层建筑尽量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余压。为了节约能耗,要适当增加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合理分配泵房的设置位置,合理选择水泵的并联和串联模式。选择节能高效的变频供水设备,使水泵始终保持高效运行,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在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中充分利用新能源对热水进行加热,淘汰或减少传统的高耗能加热技术的应用,比如在日照充足的地区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技术,在夏热冬暖地区充分利用空气源热能技术,在地热资源富余地区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技术,同时还可结合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综合利用。此外还可以大量使用智能技术,全面检测楼宇给排水状况,通过智能调节的方式降低能源损耗。
        结语
        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功能模块众多,而且相比传统建筑,新问题也较多,因此要采用节能新技术进行优化改造。在运用绿色建设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楼高、结构、功能等多方面的约束条件,革新水资源供给理念,不断创新技术水平,打破现有瓶颈。
        参考文献:
        [1]周范文.绿色建筑屋顶结构的节能优化分析[J].建筑节能,2019,47(10):67-70.
        [2]钱剑英.给排水绿色节能技术在高端会所中的运用[J].给水排水,2018,54(增刊2):209-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