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施工技术,随着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与完善,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了国内建筑施工的快速进步。但是现阶段,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却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与缺陷,这给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是指一种几何尺寸大于1m3的大体积混凝土,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应用具有多种优势主要表现为施工方便、应用范围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基础、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大坝等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保证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大体积混凝土项目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势,施工人员严格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在精细化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基础上,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
现代建筑施工中通常需要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项目中应用效果良好。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施工体积大,其最小尺寸1m以上,表面系数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度变化快。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较大,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浇筑结极的安全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在实践中应结合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科学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存在的技术难点和施工质量控制问题,不断完善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促进行业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2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出现的问题
2.1混凝土强度的问题
建筑施工在柱轴压比和柱截面上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柱子需要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结构实现。但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却与以受弯为主的楼层梁板存在矛盾。因为强度高的混凝土结构对抗弯承载力的贡献是不适当的,混凝土对构件的承受非荷载应力有影响。这也是当下对混凝土强度要求不能高于C40的原因。因此,随着建筑高度的升高,混凝土结构的柱混凝土与梁板设计的强度差距会越来越小。
2.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问题
根据相关要求和规定可以明确,受力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梁柱所允许的偏差为5cm。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梁纵筋在柱纵筋内部的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会出现梁侧开裂的现象。除此之外,高层框架结构的顶层角节点处也会因为钢筋实际加工等问题,导致节点处的钢筋保护膜比规定中的要厚,也会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
2.3混凝土蜂窝
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能够造成混凝土蜂窝。首先,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和相关试剂要求进行严格的配合比设计,并且较低水平的施工过程存在着随意施工、不按程序操作的现象。其次,在混凝土施工浇筑完成后,不进行均匀的振捣,或者在振捣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不规范的操作直接影响了建筑结构的密实度,撤膜之后就会产生混凝土蜂窝。最后,砼模周转的次数过多,或者在加工过程中精度较低,在浇筑过程中就会出现漏洞或者变形,最终形成接缝不紧密的混凝土结构,导致漏浆的情况出现,混凝土干硬之后就很容易出现蜂窝。
3 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施工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时,应当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这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与前提。因此在施工流程中各阶段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其能促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稳步进行。首先需要配备各种类型的施工工具,比如配电箱、平板振捣器、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塔吊、水泵、扫把、平锹、尖锹、铝合金刮尺、白线等,备齐各个阶段的施工工具,避免因施工工具不足导致相关施工技术无法顺利开展。其次,准备好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中所需的各项材料,比如有害物质较少的水资源、膨胀系数较小的骨料。最后,还应合理分析施工各个阶段所需的施工技术,避免盲目、不切适宜地使用施工技术,并在施工前检查各种机械设备,在保证无误的情况下再进行施工。
3.2大体积混凝土搅拌技术与浇筑技术分析
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搅拌混凝土时间以及材料投放量方面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一般形式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相比,花费在搅拌上的时间更长,这是因为粉煤灰与特殊外加剂的大量添加,使得单方水泥量相对减少,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搅拌时间宜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最佳。同时,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材料投放,以此来确保各种材料的精确配比,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建筑质量的关键技术。首先要对建筑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解与把握,根据以往的建筑施工经验,做好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在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层层浇筑的形式来进行施工,在一层完全浇筑后才可进行下一层浇筑,以此来逐次完成浇筑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下一层浇筑前务必保证上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处于初凝状态,如此才能达到浇筑应有的效果,这种浇筑方式适用于建筑平面尺寸在合理范围内的建筑。此外,还应注意在使用插入振捣器与平板振捣器时应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必须在经过振捣器处理后,再用平板振捣器进行相关工作,且平板振捣器一般是通过先横后纵的形式来施工。
3.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振捣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振捣作业是在混凝土完成浇筑之后,以此来防范裂缝,降低其对工程的影响。在工程实施中,无缝技术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其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用振捣棒进行作业,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性能受到影响。第二,根据混凝土实际状况引入预应力,有效发挥其作用,避免结构主体裂缝的产生,使建筑更加安全、结实、耐用。
3.4混凝土湿度方面与温度方面的控制技术
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会对混凝土的拉伸强度以及凝结强度造成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时,需按照建筑标准保持适宜温度才能使混凝土拉伸强度处于一个恰当的水平,从而避免混凝土施工因承受压力与结构拉力不足而导致裂缝的出现。由此可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的重要性。首先,着手于砂石材料的温度控制,夏季应避免砂石被阳光直射,或者将冰水与砂石进行混合搅拌以降低其温度。其次,在完成浇筑后做好保温工作,确保混凝土不因拉伸强度不均而出现裂缝。最后,定期对温度进行测量,测量工作中应用较多的是电阻型温度计,测量混凝土各层的实时温度,合理设置测温线与测温点,在确定位置后做好标记,让钢筋与测温线充分接触,并包裹好导线外部的头,以此来提升检测效果。测温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来进行温度的测量与填写,然后经技术人员的分析与整理后,合理采用减小混凝土收缩、水化升温等措施,避免外部与内部温差超过25℃,并根据其温度变化情况进行混凝土温度的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研发和成熟,我国的建筑工程有了很大进步。国内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也越来越多。在开展大型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了提升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就需要落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1]王彦.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7):133.
[2]王育斌. 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7):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