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国土的面积及人口数量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自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后,国家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工程,大力支持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提供了重要机会,时代的发展也促使乡村地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对乡村地区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进行分析与建议从而推动在乡村振兴大浪潮中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这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
在乡村地区,较多的基础设施在建设之前没有进行统筹的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盲点与不足,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浪潮的涌起,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成为平衡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仍在继续为乡村人口的基本利益解决实际问题,保障乡村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
1、农田灌溉。以吉林省为例,目前有 553.46万公顷耕地,483.4万公顷主要农田,189.3万公顷灌溉面积。灌溉土地仅占现有农业用地的34%。灌溉面积小,水利灌溉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供水能力不足,覆盖面不充分,极大影响了农田的高效使用。
2、公路运输。交通运输工具方面,公共汽车为主要的出行工具,其次为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部分家庭依托自购汽车出行,随着村村通工程的推进,目前乡村交通公路运输基本实现顺畅便利,但由于村庄坐落的地理区位问题,其地形地貌仍影响着公路的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
3、医疗设施。乡村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服务水平较低,医疗质量不高,只能满足村民的小病小痛,无法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严重制约了乡村村民的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
4、教育设施。教育设施数量不足、教学设施设备缺失、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乡村教育事业的壮大,乡村地区孩童受教育内容的广度及深度相对城市教育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5、饮用水设施。乡村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仍然严峻,村民主要建造大井和大坝向村庄供水,水的质量很低,且地下水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土壤侵蚀、塌方等地质灾害。同时乡村污水处理设施极度欠缺,农村生活污水净化面积不广,净化程度不高。
6、公用事业。80.95%的受访村庄拥有公共空间,但娱乐设施很少或没有,只有19%的村庄设有老年人中心,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只有38%的村庄设有信使站,但没有邮政服务。此外,86%的村庄没有蔬菜市场和超级市场,村民生活条件不便。从生产物质到精神需求等方面都存在缺口[1]。
二、完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
1、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对乡村人口的预测,空间规划、资源共享、低成本应用以及服务范围、使用频率和提供服务人口的原则,在乡村地区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并根据日常生活圈、基本生活圈、乡村生活圈中的三个阶段路线,建立三级公共服务体系。
2、完善的框架覆盖。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到乡村的地理和交通条件,结合乡村居民获得设施和服务的时间框架,将乡村生活分为三个层次。
在日常生活中,时间为1小时步行或30分钟乘车,设施服务工作半径约4000-8000米,覆盖了周围的城镇。基本的生活圈子在生活中限时45分钟,在车上限时15分钟,工作半径约为2000-4000米,覆盖了主要集中地点的村庄。乡村的生活环境限制步行15-30分钟,集中在大中型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在500-1000米左右,这主要是覆盖整个地区的乡村住房面积[2]。
3、优化乡村设施的布局。必须在城乡地区之间平衡分配公共资源,增加乡村地区获得公共服务的机会,同时必须集中努力解决乡村地区缺乏公共服务的问题,在现有的低质量公共服务中实现现代化生活设施。
三、统筹乡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1、确保乡村供水安全。根据共享原则,充分利用区域基础设施规模经济,坚持城市和乡镇供水模式,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积极推广新技术,促进可持续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包括采用可持续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办法。
2、加速乡村废水处理。根据地区法规和分类原则,城市附近的乡村地区完全依赖城市下水道系统,其他村庄的污水系统发挥收集功能,相对集中处理村庄废水,采用污水处理设施与生态过滤的形式相结合,达到污水处理标准后进行灌溉或自然排放。
3、优化乡村能源供应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供电系统,将改善乡村供电系统,使其达到220kv、110kv和35kv三级,缩短供电范围,改善乡村网络的改造和生产力。积极推进乡村地区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建设天然气管道,结合到当地情况和逐步发展[3]。
4、分享乡村智慧。依靠城市通信系统,统筹资源,完善乡镇通信管理局的建设,加强乡村通信工程,推进“乡村通信建设”。建设宽带村,提高乡村通信网络的工作质量,加强网络服务,优化实施网络+农民方案,加速在乡村地区推广大规模农业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
5、改善乡村地区的卫生条件。在乡村土壤处理作业中,必须积极促进乡村地区的家庭废物处理;改善乡村卫生建设,改善乡村住区的生活条件。完善“家庭分类、乡村集聚、乡运输、城市管理”的长期机制。根据“适合农民和适当规模”的原则,建造公路沿线的垃圾收集住房,形成覆盖整个地区的有针对性的废物收集住房系统[3]。
6、加强乡村地区的灾害预防。必须建立一个综合、协调和有效的紧急情况管理和分级管理制度,在紧急情况中的分级责任和地域优先事项,加强应对重大事件的能力,并提高对风险的复原力,加强预防水灾、火灾、地震、地质灾害综合系统的建设,逐步建立监测评价系统,做到风险评估和预警相结合。
结束语
目前正在努力通过发展乡村社区的文化或促进乡村发展来促进农业休闲旅游业。在不断的社会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积极根据各类村庄的发展现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村庄今后的生活、生产、生态联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起为振兴乡村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 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J].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9,02.
[2]刘 宝.乡村社区建设的范式转换与实践路径——基于社区能力构建的视角[J].福建论坛,2019.01。
[3]陈 波.乡间艺人机会损失的形成与补偿研究——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