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设新型企业文化的战略性思考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蔡钊
[导读]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中化学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510308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它有自己的思想、意识、观念和心理状态特征,也有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行为模式。它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基本准则。因此,企业的卓越在于文化。新模式是继承和发扬老企业的光荣传统,建立有特色的文化体系;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我国建设国际知名、一流企业的背景下,更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行新文化创新,通过学习新文化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构建新型企业文化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新形势;建设新型企业文化;战略性思考
        1构建新型企业文化的意义
        新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使管理有效。新型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这就要求员工在知识、职业和思维上具有多样性,特别是在新的价值观方面。授权员工对企业发展发表意见;尊重员工的建议,采纳和落实建议,促进企业发展;满足员工的需求,搭建员工自我实现高层次需求的平台。这有利于员工在新技术、新管理中,能够主动掌握、适应。
        企业文化的新基础是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新发展的关键在于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同样,企业决策者也能掌握最新的关键和准确的数据。集体决议后,企业的经营计划很快就会形成。新企业文化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敢于在硬件齐全的前提下,在风险中寻求新技术。从而营造企业技术新氛围,带动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企业新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新理念是科学发展观。评价内在的企业文化,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重要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企业文化的内容,结合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科学规划,注重个性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独特的文化风貌,培育企业精神,促进企业发展。要有新意,知己知彼,做好经营理念、营销策略、制度规范、行为实践等,这就涉及到企业制度的制定和运行。也就是说,新的企业文化既要喊口号、应付检查,又要落实责任、责任到人、定期总结、奖惩明确。只有长期坚持执行新的企业文化理念,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
        2新型企业文化特征分析
        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新技术带动的新型企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但什么是新型企业?学术界对此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而是从知识产权、新技术、新管理、品牌建设、激励机制、市场竞争、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综上所述,新型企业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持续创新和盈利能力、良好管理体制和新文化的企业。与新型企业的基本内涵密切相关的新型企业文化也有其鲜明的特点。
        2.1新型性、持续性是新型型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与模仿型企业和并购型企业不同,新型企业依靠自主的新型内生动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型企业是新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新型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企业不是为了新型而是为了新型,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新型企业来说,新型是路径、方法和手段,最终目标是获取利润和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出:如果企业不以新型企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就不能称之为新型企业;一个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只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开拓新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可以称之为新型企业。新型企业文化是从新型企业的内涵中提炼出来的。团结人心,促进企业发展,是企业的灵魂。自然,它离不开新型企业最本质的要素——新型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新颖性和可持续性是新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创新是一种新型企业的基础,它必须深深地印在企业文化中;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企业在技术、产品、管理、服务等方面都是新的,是为了拓展市场,获取更多的收益,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开放性和协调性是新企业文化的特征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交流越来越频繁。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细胞,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市场竞争。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得新的发展,就要以开放的视野,学习和吸收其他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服务水平、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推陈出新,以新产品、新服务、新品牌赢得市场,获得发展。比如云南白药就是一家百年制药企业。它在进入创可贴市场时,借鉴和吸收了其他创可贴企业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增加了药材成分,实现了新型产品,对创可贴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美国邦迪创可贴发起了冲击,迅速占领市场,取得成功。因此,新型企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有开放的文化,使开放的理念、开放的理念、开放的作风深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成为新型企业新型发展的动力源泉。无独有偶,在当今时代,单打独斗的新模式也已成为历史。在分工越来越细的产业链中,往往需要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知识和经验,甚至不同的个性思潮的交流和碰撞,才能实现新模式的突破。这样,新的活动越来越依赖于多个部门和成员的合作来解决关键问题,特别是面对复杂的问题,个人很难解决。只有依靠一个甚至几个团队的合作,他们才能成功。因此,新时代的新企业要实现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开放协作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3激励机制、容错机制是新型型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
        新动力发展是新型企业的本质属性。新型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强大的创新精神和科技开发能力。他们可以将新发明、新技术应用到企业的产品中,不断开发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然而,新产品的研发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将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新产品和研发产品都能成功,也不是所有的新产品都能立即产生效益。事实上,无论是新技术、新产品,还是新的管理和服务方式,都将面临长期不产生效益的风险,甚至不惜代价。面对机遇、风险和挑战,新型企业需要有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来实现新的发展。否则,作为新主体的技术研发人员就会有畏难心理,对新路的憧憬和牵挂。因此,新型企业需要有激励文化和容错文化。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广大职工,都要认识到鼓励新型企业的成功,从物质和精神上奖励优秀贡献者,激发新型企业的新动力;对于失败的尝试,要有容错机制,有宽容的环境,有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让新人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进行新的实践,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新活力。


        3建设新型企业的对策
        3.1政府主导营造适宜的外部氛围
        营造适宜的外部氛围,核心在于国家和政府。一是优化宏观政策,减债增资政策,在新型企业中先行实施。其次,要加强法治保障。地方政府要积极适应地方新发展的调整。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制定新型投融资的配套政策。最后,鼓励金融机构对新型企业进行投资,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完善风险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新型企业的发展。三是提高科技信贷额度,增加新型企业资金来源,缓解其经营发展压力。
        3.2明确自主新战略,实现全新可持续发展
        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明确新的自主战略,实现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企业。战略是企业的渐进方向,包括新技术、新人才和新管理。企业要重视新人才的培养,建立统一标准、行之有效的新型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引进技术和新型体系,积极与其他新型企业合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3 培育企业文化营造良好内部氛围
        营造良好的企业新文化,要自上而下鼓励新模式。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要高度重视,形成新的动力。第二,我们应该适当地容忍失败。由于研发过程中的风险,我们应该容忍失败。但是,我们要善于检讨总结,吸取教训,在失败中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对于有利于企业的新型失败,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避免失去新的动力,保持新的积极性。5以历史使命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顺应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愿望,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远充满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在今后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的历史责任。这是中国所有企业都应承担的第一个历史使命,是企业勇往直前的伟大动力源。一个没有使命感的公司永远不会是一个伟大而高尚的企业。使命型企业总是在自己最好的领域生产经营最受欢迎的产品,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和一流的产品不懈奋斗,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要求。过去,中国企业文化过于强调生产和效率,缺乏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过分强调企业自身获取利益,缺乏公共获取的意识而勇于承担。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历史使命观,提高企业文化和企业道德的水平和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思想。这也是中国企业应承担的第二个历史使命。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要满足中国人民的需要,而且要放眼全球,走向世界,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先进的理念赢得世界人民的认可和赞誉。许多中国企业“一带一路”已经走出国门。它们以优良的产品、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绿色健康的生产模式,深受东道国的欢迎和信赖。但也有不少企业的经营思想还停留在20世纪,强调效率第一、利润第一、企业第一、环境保护,不愿承担跨国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这些企业都是按照20世纪的中国企业文化,在异国他乡、异国文化、异国他乡的法律下运作的。可以预见,这些企业将不远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与当地社会和公众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共享世界经济发展成果。在政治上,对话协商;在安全方面,要建设共享;在经济上,合作共赢。
        3.4 推动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
        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时,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注重文化管理和品牌推广,使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树立对外形象;要坚持以人为本、顾客至上,坚持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以先进文化塑造企业社会公众形象,引领企业发展。
        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要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加强企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决落实既定的制度、机制和承诺。企业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实现员工、股东和社会的双赢;要把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结合起来,实施人才战略和人才价值观,规划员工职业生涯,为员工成长提供平台。
        实施文化战略,必须让员工看到文化战略与制度实施相协调,文化主张与机制实施相协调,才能让员工实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实施文化战略,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杜绝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张皮”现象,避免说一件事、做一件事。
        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中国未来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和行动方针。企业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认清未来何去何从、何去何从等关键问题,在这幅伟大的改革蓝图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发展方向,用巨大的外力逼迫企业进行内部创新,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拒绝与时俱进的企业,无异于闭门造车,必然被历史的大潮淘汰。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会有一场大规模的企业创新运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无疑被推到了企业创新的前沿。清朝诗人赵毅在《论语》中说:“眼睛朝气蓬勃,工人能干争新”,在当前特殊时期,中国企业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认真准确地开展企业文化转型工程建设,树立符合时代潮流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托马斯杰斐逊说:“每一代人都需要一场新的革命。”。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要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特别是报告强调的新、绿、净、历史使命,注入企业文化内涵建设和变革之中,稳步推进“潮平、两岸广,而风起云涌的企业,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必将对未来更加自信、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7.
        [2]陈春花.企业文化塑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3,37,52.
        [3]蔡志宁.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关键点[J].商业导报,2016(8):174.
        [4]庄贵阳,丁斐.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愿景、行动导向与阶段任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8.
        [5]白春阳.国企改革期间对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工作的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3):161.
        [6]文彩娟.关于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若干问题的思考[J].决策观察,2020(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