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浙江中学 852000
摘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一环,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体育教学不仅要是使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到运动过程中来,更重要的是科学地指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发展体育爱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及良好个性发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长远性发展都可以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个性发展;
1 初中体育教学中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
体育课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一方面,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思维活跃、精力旺盛,热衷于跑、跳等户外活动;另一方面,初中生又有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基于此,体育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释放天性,还增进同学情谊,调剂了青少年外部压力与自身发展的矛盾,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对运动的激情,提升学习能力。例如,各种运动比赛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竞赛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内涵;团体操等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知难而上、无畏困难的精神。学生不仅能在各类体育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张扬个性,更能获得长足发展。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无疑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理想场所。
2 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探究
2.1转变观念,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权威、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要求把教师和学生都做为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在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独立探讨,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乐趣,把体育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2探索新教法,发挥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的设计在教师,教学的推动在学生。在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学的组织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等。教学方法也应更多地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通过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求新知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循序渐进地、有层次地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这样对个性的发展大有裨益。
2.3引入互联网微课堂
在当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中,初中体育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来对学生进行科学化地教学,如科学饮食、体能训练方法等,并且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不同比重的课程教学。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和体育训练相关的PPT课件,并且结合GIF训练动态图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科学健康的体育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体能方面得到训练,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渗透效果,从而高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具体来说,初中体育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实施:老师在进行个性化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体育健康的科普性视频,让学生对这些视频先进行观看,尽可能地对其中的方法进行归纳,再在体育课外实践中进行运用。这将会在培养学生体育健康和个性发展的习惯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体现出初中体育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2.4合理对学生进行评价
想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就必须要明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尊重学生之间的身体差异,合理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避免评价单一的现象,促进学生进步。毫无疑问,每个学生的体育天赋、身体天赋都不尽相同,没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就算再努力,也很难与有天赋的学生比拼体育技术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体育教师仅仅是以运动成绩为评价标准,那么就会直接降低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该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树立不同的评价指标,包括进步程度、参与活动积极性、课堂表现等等,如此就能够在保证教学评价真实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信的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项目,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5对学生潜力进行挖掘
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运动潜力,优秀的体育教师往往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如此就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很多男同学对排球运动不感兴趣,但是却十分喜欢足球、篮球运动,而一些女同学不喜欢对抗激烈的运动,却对羽毛球等运动“情有独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细致的观察学生的个性,重视课堂上的专项训练,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运动观念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运动技巧,提升学生对体育进行学习的主动性。
2.5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首先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培养。所以要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的关键是如何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还有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体育课上都能完成自己的运动目标。可以先选择趣味性强的、轻松愉快的运动项目,使大多数学生从中能够体验运动的愉悦感,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兴趣有了,当不要求他运动时,他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其次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以热情积极的态度,亲切和蔼的笑容,准确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自己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综上所述,合理开展体育教学,能够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进行提高,由于体育学科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接触、学习的课程,因此,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体育课程中发挥自身的潜力,展示自己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从而为学生选择更加科学的训练方式,同时还应合理对学生进行评价,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崇.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才智,2020(19):71-72.
[2]汤德贤.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田径,2020(06):58-59.
[3]施腾.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9(1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