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探析 王宁革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王宁革
[导读] 摘要: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天津大港油田隆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283
        摘要: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作为土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整个土建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标准进行施工,才能提高整个土建工程的质量。论文基于后浇带的主要概述,详细阐述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和设计的注意事项,并深入探讨了土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土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高层建筑中需要大量混凝土,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沉降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应用后浇带进行分割,在混凝土沉降、收缩完毕后,再将后浇带各个区域相互连接,因此,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十分重要。尽管后浇带施工流程不复杂,但是其中包括大量的技术要点,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1后浇带的主要概述
        后浇带主要是指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预防和减少随着温度变化而导致的钢筋混凝土裂缝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用混凝土修补墙体、横梁和底板等连接处预留的暂时性带形缝,以免影响建筑整体的平面布局和外观效果,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物的稳固性。后浇带的浇筑应在气温较低的时间段内进行,并选择浇筑水泥或者在水泥中添加少量铝粉的混凝土,以确保其强度高于构件强度,以免造成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而在超长基础底板的施工过程中,填充在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强度应高于原结构的强度,以免对结构的安全性和防水性造成影响。目前,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有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其中,沉降后浇带能够解决主楼和裙房连接处的沉降差;伸缩后浇带能够解决大规模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而温度后浇带能够预防混凝土由于受到温度影响而产生的伸缩和拉裂问题。
        2后浇带施工技术设计的注意事项
        大部分建筑单位都已将混凝土裂缝作为整个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施工设计阶段必须要着重考量释放的温度应力和抗衡残余应力。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外形,并根据施工设计图纸进行详细分析和探究,合理规划后浇带的预留和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将后浇带的间距设置为30~40m的高度和7~10m的宽度。在梁、板之间的跨度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应一次性配置足够的钢筋数量,不能发生钢筋断开的情况。而在梁、板之间的跨度相对较大的情况,应在断开焊接后补齐混凝土。由于后浇带是在拆除模板和支柱后进行施工的,因此在混凝土的浇筑还没有凝固之前,应禁止拆除模板和支柱,以免导致混凝土变形,从而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设置后浇带的浇筑位置时,应选择受力作用相对较小的混凝土构件部位,比较适宜的位置是梁、板反弯点的周围,以减轻混凝土构件由于剪力或弯矩过大而承受的压力。除此之外,由于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侧重于补救土建工程质量问题,一般都是在整体建筑结构施工完成或者出现裂缝问题后才会进行,因此必须要合理安排后浇带的施工时间。
        3土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由于后浇带部位的断面相对较大,钢筋材料相对密集,模板的支设相对复杂且难度较大,杂物和垃圾极易跌落进去,导致结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在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施工人员应定期对施工图纸和施工现状进行对比,以保证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相关参数和图纸保持一致。(2)在接口表面涂抹水泥或覆盖临时防护层,以免由于接口的缝隙而造成漏水或腐蚀的问题。(3)严禁人为踩踏未达标的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的硬度和强度时,才能拆除支撑的支架,同时及时填充缝隙中的不足之处,并使其湿度适宜。(4)施工人员应高度重视墙面和连接处接头的严密性,通过胶合板对墙体的后浇带进行全封闭处理,从而确保整体结构性能的完整性。


        3.2控制后浇带间距
        后浇带相对于整体浇筑而言,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伸缩膨胀量,减少裂缝的产生和做好衔接处理,所以,一般后浇带施工的间距控制在7cm左右最合适。后浇带预留过大和过小,都会对后期的施工难度和建筑整体结构产生影响,因此要特别重视后浇带的预留区域尺寸。
        3.3后浇带钢筋的设置方式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是沉降式后浇带,那么,需要将钢筋保持一个贯通状态,如果应用的是伸缩式后浇带,就需要将钢筋断开,减小钢筋的约束力,避免混凝土开裂。在施工后期,对于后浇带钢筋的设置,需要根据差异沉降的变形情况来作为依据,增加钢筋数量,在整个设置过程中,还要严格开展密封管理,避免污水、杂物、垃圾进入后浇带,在底部后浇带两侧需要设置砖带,对于底板转角等位置,要及时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处理,再进行密封,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3.4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技术应用
        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尤为重要,由于水泥经过水化反应而释放出的水化热,会改变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而且混凝土本身的收缩作用也会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因此可以通过膨胀剂材料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连续浇筑。除此之外,根据混凝土结构的无缝设计要求,首先应将建筑物的底板划分成多个浇筑单元,并在墙板和底板等部位设置后浇带;其次在其边缘处安装钢丝网,并严格控制浇筑层的厚度;最后对浇筑完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并在其表面浇筑大约10mm的混凝土附加层。
        3.5浇筑优化
        建筑后浇带的浇筑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要优化浇筑材料,根据需要提高标号和特殊功能,一般要提高最少一个等级,还要做好试块的预留和抗渗功能的测试,通过整体规划的方式,优化施工工序,保证单次施工的浇筑混凝土量,减少取样频次,加强过程监管,特别是过程中的隐蔽部分。确保浇筑面的处理达到浇筑标准后,再做好模板的支护验收。
        3.6建筑防水材料技术的应用
        防水是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防水材料和技术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各种新型的建筑防水材料越来越多,进一步促进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建筑防水材料主要有沥青基卷材,除此之外还有高分子防水卷材、弹性防水密封膏和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等。由于土建工程的施工部位和施工条件不同,在施工过程中所反应的性质也不同,因此,只有配备齐全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才能形成完善的施工系统,从而充分发挥出理想的防水效果。对于贯穿性的混凝土裂缝,当混凝土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压力灌浆法进行修补。对于非贯通性的混凝土裂缝,可进行表面封堵,也可沿着裂缝开凿凹形槽,采用刚性防水材料或膨胀水泥砂浆修补。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的大量建设施工,不仅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且对于我国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也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配合经济的发展,建筑业需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有着广泛的运用,其施工可有效降低工程收缩应力,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有效衔接,对于控制工程质量和安全,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技术进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青.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1669-1669.
        [2]刘涛,孙智慧,姚锡伟.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1).
        [3]王红玉,陆军,林占余.后浇带的结构与施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4]姚香耀.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7).
        [5]黄文平.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