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理论构建动车组质量效能指标体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黄天子
[导读] 摘要:随着高铁事业迅猛发展,全路配属动车组数量、车种车型、检修工作量逐年增加,动车组质量管理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及挑战。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动车段  上海市  200000
        摘要:随着高铁事业迅猛发展,全路配属动车组数量、车种车型、检修工作量逐年增加,动车组质量管理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及挑战。本文对动车组质量管理现状难点进行剖析,基于目标理论研究构建动车组质量效能指标体系,不断提高动车组运用检修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动车组;目标理论;质量效能;指标体系
        1.管理现状
        目前动车组质量管理主要存在三方面难点,一是如何建立科学、客观的动车组质量指标体系?目前对于动车组质量的评价仅依托于质量鉴定的名次排序,未能引导动车运用所通过目标激励、过程管控,提升动车组质量效能。二是如何设置目标值刺激动车组检修质量的提升?目前动车运用所对动车组检修质量、作业人员执标水平、质检员作业状态等处于有问题解决问题的层面,没有纵向、横向比较,同比、环比的分析,导致无法制定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动车组质量。三是如何实现动车组质量管理的自我控制?目前动车运用所暴露自身问题意愿不强烈,也缺少质检员现场作业质量有效控制手段,上级部门对于动车运用所发现的质量问题掌握不全面,动车运用所对于质量问题的管控力度不够,质检员第二道防线作用发挥仍有待提高。
        2.基于目标理论构质量指标体系
        2.1目标管理基础理论
        目标管理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2.2目标管理的功能
        由于目标管理是超前性的管理、系统整体的管理和重视成果的管理以及重视人的管理,因此有以下功能:
        (1)克服传统管理的弊端。传统管理主要弊端是工作缺乏预见和计划,没事的时候,尽可悠闲自得,一旦意外事件发生就忙成一团,成天在事务中兜圈子。
        (2)提高工作成效。目标管理是在各自目标明晰、成员工作目标和组织总目标直接关联的基础上,鼓励成员完成目标。同时,目标同客观的评价基准和奖励相配套,更有利于全面提高管理的绩效。
        (3)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激励和提高。在管理目标建立的过程中,成员可以各抒己见显其才能;成员为了更好地完成其职责和个人目标,必然加强自我训练和学习,不断充电,提高能力;目标管理的确定,既根据个人的能力,又具有某种挑战性,要达到目标,必须努力才有可能。
        2.3基于目标理论构建质量指标体系
        目标理论的步骤可以不完全一样,但一般来说,可以分以下四步:
        ①设定目标②明确责任③组织实施④检查评价
        2.3.1设定目标
        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立足高标定位,瞄准行业一流、系统最优,推动动车组质量管理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型升级,真正把“指标体系”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和工作载体,牢固树立“精检慎修、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
        针对动车组质量管理的三个难点,运用指标体系主导性和引领性,构建动车组质量效能指标体系,从质量预防、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三个维度综合分析,首创“车组优良率”、“专检达优率”、“专检效力”三个质量评价指标,科学、客观评判动车运用所质量效能水平。
        (1)“车组优良率”指配属动车组质量鉴定成绩达到优良水平所占的比例,该指标引导动车运用所持续提升动车组检修质量。

“车组优良率”指标计算方法为:动车组质量鉴定单列车组成绩达到870分及以上且占配属车组80%为达标,即基准达标值为80%。(目标设定依据:动车组质量鉴定单列车组成绩满分为1000分,其中900-1000分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700-799分为合格,通过统计2018-2019年动车组质量鉴定数据,80%的车组成绩在858.7分以上,故将单列车组成绩目标值设定为870分)
        (2)“专检达优率”指专职质检员盯控关键作业项目的作业评价成绩达到优秀水平所占的比例,该指标引导动车运用所加强现场检查确认控制,督促质检员按标作业。“专检达优率”指标计算方法为:专职质检员盯控关键作业评价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占比70%为达标,即基准达标值为70%。(目标设定依据:动车组专职质检员盯控关键作业评价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通过统计2018-2019年专职质检员盯控关键作业评价成绩,70%的车组成绩在84.6分以上,故将评价成绩目标值设定为90分)
        (3)“专检效力”指发现较大、重大质量问题专职质检员占质检员总人数的比例,该指标引导动车运用所主动暴露问题,督促质检员作用发挥。“专检效力””指标计算方法为:动车运用所专职质检员开具较大、重大质量问题1件及以上人数占比30%为达标,即基准达标值为30%。(目标设定依据:通过统计2019年动车运用所专职质检员开具较大、重大质量问题人数占比为15.3%,故将人数占比目标值设定为30%)
        2.3.2明确责任
        目标体系应与组织结构相吻合,从而使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目标,目标都有人明确负责。
        (1)“车组优良率”反应动车组检修质量,由动车运用所检修班组负责。
        (2)“专检达优率”反应质检员关键作业执标质量,由动车运用所质检班组负责。
        (3)“专检效力”反应质检员履职质量、发现问题能力,由动车运用所分管所领导负责。
        2.3.3组织实施
        各动车运用所成立质量管控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车组优良率”、“专检达优率”、“专检效力”指标体系运作,完成目标主要靠自我控制,通过周期评价各班组高质量开展工作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确保指标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持续改进和提升动车组检修质量管理效能。
        2.3.4检查评价
        质量效能评比检查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每月组织开展,统计及计算“车组优良率”、“专检达优率”、“专检效力”,按计算方法进行成绩评定并及时公布。
        3.初步成效
        通过建立动车组质量效能指标体系,加强指标体系评价分析,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运行过程管控,提高指标体系运作质量,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各动车运用所质检员开具的较大、重大级质量问题从2019的月均23件,提高到2020年的月均81.3件,环比增长350%;2020年段配属动车组百万公里故障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为0.43件/百万公里,较2019年同期统计降低25.5%,在全段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未发生因作业类问题而导致的行车设备故障或事故,站段被集团公司评定为2020年先进单位、标准化站段。
        4.结束语
        通过对目前动车组质量管理主要存在三方面难点的综合剖析,并应用目标管理理论,构建形成动车组质量效能指标体系,增强了作业人员“精检慎修、按标作业”的意识,提升了质检员的工作积极性、参与度,极大的提升了动车运用所质量效能,进一步保障了动车组的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兰.质量管理与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8
        [2]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