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当前,行业竞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处于同一地域的各金融机构在发展环境、金融产品、利率政策、客户群体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如何能够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增强客户黏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变得至关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从全方位、多举措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也是农商银行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企业文化也应该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所在。现代管理咨询之父、麦肯锡咨询公司创始人马文•鲍尔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做事的方式。”他指的不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规章制度、组织机构、战略思想,而是指企业所有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马云说:“上等公司治理靠文化,中等公司靠制度,下等公司靠亲友义气。”陈春花在《企业文化塑造》中说:“一个真正成功公司的目标是明确的、有吸引力的,能够把所有人的努力汇聚到一点,从而形成强大的企业精神。”这种企业精神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具有隐形人格化特征,贯穿于企业的目标任务、经营理念、价值观念、风险管控等各个环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1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力,是一种“黏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具有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任何企业都会倡导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指导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具有实现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可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具有企业创新活力的推动作用,它能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推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
2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2.1明确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切入点
实现两者的融合需要找准切入点,确保发展进程中保持充分的企业向心力,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一般企业的发展由自身行为决定,即由企业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来决定,企业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两者融合的重要切入点。现阶段,有稳定快速的发展环境,有较高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可以通过两者融合,提升企业核心价值观,提升企业向心力。同时规范约束员工的日常行为,通过各种积极的宣传教育工作,对行为进行规范,保证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具备相同的立足点,最大限度地突出文化的感召力。
2.2打造符合自身企业特色的“IP”
企业文化是个性化和共性化的统一,既是一个企业本身共性化特征的显现,又与其他企业相比展现着属于自身的独特“IP”。例如华为的“狼性文化”,阿里巴巴的“江湖侠气”,将企业文化打造成一个“IP”,不仅会影响内部员工的工作状态,还在整个市场中打响了名气。诚然,“IP”的打造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高度的凝练、总结和打磨,“IP”是企业文化和总基调,是重要的企业文化标识,也是人们想起一家企业首先想到的词汇。围绕“IP”,可以打造多个文化周边产品,马克杯、文化衫、吉祥物……都可以与“IP”相结合,形成文化产品矩阵,打造企业文化氛围。
2.3营造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落实各项制度保障,注重调动员工积极性和提升幸福感;立足员工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从点到面深入员工思想,畅通员工发展通道;协调好劳资关系,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建立和谐型企业、温暖型企业。
2.4提升员工职业道德水平和技能素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企业物质文明建设需要文化生活作为依托,同时这也是影响员工职业素养的重要条件,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文化水平,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提高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能将教育培训工作落实下去,并起到应有的效果,努力提升员工的接受能力,加深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程度。充分了解员工自身需求和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其次,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进行必要性和拓展性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基本保证。培训期间,要重视提升员工道德建设水平,加大对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力度,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教育理念,深入员工日常,引导员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利用合理的时间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充分提升道德教育水平,使员工思想觉悟得到升华,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奠定牢固的基础,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两者加速融合。
2.5将创新驱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是以党的报告形式将创新提高到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高度,从而确立创新驱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创造世上所没有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款式或新管理模式。它代表着生产链高端和利润最大化。科创型企业是今后企业发展新趋势和新模式。在当今世界经济秩序中,美国以强大的科技创新,一直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生产链高端;德国、日本以技术先进、管理模式创新而立于世界经济第一方阵。而中国企业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厂,属于生产链末端,不需要产品及技术的研发,技术革新、产品升级都掌控在欧美发包商手中。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渐渐向产业链高端不断前进,欧美国家感觉经济地位受到威胁,纷纷以技术垄断、国家安全来卡中国企业的脖子。目前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垄断、阻遏、打压就是典型而突出的例子。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国企业只有独立自主、创新发展,才能突破西方社会对高端技术的封锁,才能提高中国企业产业链的高度,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语
健康、优秀、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力量,春风化雨般滋养着员工的身心健康,增强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员工思想认识和文化素养。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多元化发展,让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和明显,企业文化成为一个企业是否可以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出企业文化的精神引导作用。企业文化不仅对内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帮助,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和方式,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与发展;对外更可以塑造企业形象,营造良好的企业口碑,助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7.
[2]陈春花.企业文化塑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3,37,52.
[3]蔡志宁.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关键点[J].商业导报,2016(8):174.
[4]庄贵阳,丁斐.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愿景、行动导向与阶段任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