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030219900617XXXX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据住建部有关数据,2019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45%,预计到2025年新开工面积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5%,导致大量建筑相关企业参与行业竞争,国内装配式建筑行业竞争已进入“红海”。与往年相比,PC构件市场价格已下降近30%,恶性竞争凸显,如何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问题与措施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施工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装配式建筑诞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属于一种新型结构类房屋建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将各类通用的预制构件利用专业设备连接起来,确保建筑的完整功能得以实现,这就是装配式建筑。在建筑施工中应用装配式构件,能够有效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难度不大,因此,应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然而,由于其构件生产成本过高,导致装配式建筑发展受到影响。
1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控制问题
1.1构件仓储运输成本问题
相较于现浇构件而言装配式构件其增加了运输费用与仓储费用。第一,运输费用。有别于现浇构件的混凝土运输方式,装配式构件因为其成品构件体积较大,所以在运输环节容易发生碰撞而受损,因此要求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所以运输成本较高。而且因为成品构件中含有钢筋,所以构件很重,由于运输车辆每次载重有限,因此导致运输次数增加。而且加上当前构配件厂的数量不多,往往需要进行异地运输,从而使得运输费用上升。第二,仓储费用。对于现浇工件而言,其通常是经过浇筑、养护后形成建筑实体,所以无需占用其他存储场所。不过预制构件的养护与存放均要在指定场地内进行,同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来负责管理,所以就会产生额外的费用。
1.2构件生产费用问题
第一,人工费用,也就是生产工人的工资。在制作预制构件时往往会使用到诸多机械设备,所以人工数量要求有所下降。不过当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制造预制构件中熟练的工作人员还是比较匮乏,而且薪资较高,从而使得人工费用普遍偏高。第二,材料用量问题。在生产预制构件时,混凝土用量和传统现浇施工用量相差不多,但是其使用钢筋的量则要大得多,这主要是由于在现浇构件的配筋基础上加设了许多连接钢筋,相较于现浇施工来说其钢筋使用量要增加超过30%。第三,装配式构件模板摊销。即便现浇构件同样使用到模板,不过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模具要求能够结合整体构件形状来实施设计,所以在工程施工中构件类型越少、预制率越高,那么模板摊销费用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2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控制措施
2.1构建并优化有关法律法规
如今,虽然针对装配式建筑已制定了诸多行业标准与法律法规等,但这些规范多半是由地方政府出台的,缺少统一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每个地区的标准都不同,致使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单位无法展开标准化与规模化生产,由此导致不同建筑构配件的尺寸不同,每个施工项目使用的构配件都需要不同的生产模具,从而增加了整体生产费用,造成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全面发展受阻。为此,有关单位需加强该问题研究,尽快出台统一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以达成快速生产的目标。
2.2严格控制运输阶段成本费用
在实际运输过程中,需要对最佳运输线路进行科学规划,并对沿线道路情况进行仔细查看,包括了路桥的最大荷载重量、道路上方是否存在障碍物、涵洞隧道可通过的最大尺寸等,尽可能选取运输便捷或是距离不远的装配式构件制作厂进行合作,并且要采取有效的应急方案,防止出现交通事故。此外,还需要结合构件的形状、尺寸、重量以及数量等情况来科学设计装载方案,选用适合的车辆,把需要先安装的构件放于最上层或是最外层,同时做好相应编号工作。在摆放构件时应当要做到简洁、有序,尽可能采用横装或平装等方法,把运载车辆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而且实际生产构件时间应当要与安装时间相符,对构件进行堆放时注意其位置需要符合实际吊装的顺序,同时位于对应塔吊作业范围当中,从而达到降低二次搬运费用以及仓储费用,减小成本费用的目的。
2.3资源节约成本控制
在生产阶段,对各项目的主要物料及模具资料进行信息统计,不同项目材料的规格进行尺寸统一,如桁架筋长度尺寸上进行了相邻100mm内的合并尺寸,对不同项目外形尺寸相同的模具进行改造再利用等。在采购阶段,结合生产计划和原材料市场波动的低点进行物料采购,材料不可过多地堆积在仓库,致使资金流转不通畅。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做好混凝土搅拌站的配比、发料管理,定期复核钢筋、埋件、混凝土等材料的损耗量,达到节约资源、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
2.4综合协同的成本控制
企业的成本控制仅靠内部控制是有限的,还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开发企业、总承包单位可以综合考虑装配式建筑的EPC模式,建立基于EPC模式的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体系,将与成本控制细节相对应的装配式建筑相关工作分解成前期(招投标、签订EPC总承包合同)、设计(前期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化设计)、采购(实施采购、供应商管理)、生产运输(构件生产、构件运输)和现场安装(构件现场堆放、构件吊装、构件安装)五大块。还可以与模具厂家、门窗厂家、埋件厂家等进行联合,提前介入深化设计,从设计上进行整合、限额和适配,不但能有效控制生产制作成本,增加产品功能性,还能带来产品溢价。
2.5建立数字化产业整合平台
根据上述成本控制措施,建立数字化产业整合平台,精准对接供需,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专业生产。在深化设计阶段,建立PC构件的数据库,从数据库中选取合适的预制构件模板进行深化设计,按整体建筑功能需求,将维护、装饰、保温、防水功能结合起来,使之更好地满足整体建筑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制造过程中的施工安装要求,再分配厂家进行生产。在生产阶段,基于BIM的信息直观性对接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安装和维护全过程,全平台以BIM模型作为信息传递基础,预制构件类模型提供三维预览窗口,整合建筑设计、生产、检测、维护及更新改造,方便设计人员、生产人员、安装人员与后期维护人员的沟通,不仅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而且能收集分散在各处的数据,为后续的大数据处理提供可能性。
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在新时期背景下,现浇式建筑正在逐渐被装配式建筑取代。装配式建筑的诸多优势中,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高,但是在装配式建筑产业中,还是有生产成本较高、人员培训难等问题,阻碍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加强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及成本控制势在必行。相关部门需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推出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应用和优化。另外,还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制定和优化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与政策,确保建筑构件市场价格稳定,实现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高效控制,推动我国建筑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赛.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及成本控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
[2]许星.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控制问题与解决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393(19):295-296+299.
[3]刘竞择.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要点及改进措施分析[J].工程经济,2018,v.28;No.242(0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