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预警管理应用 曾振煜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曾振煜
[导读] 摘要:在施工建设的管理中,将安全预警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了保障建筑安全质量的基础。
        广州珠江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在施工建设的管理中,将安全预警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了保障建筑安全质量的基础。经过分析安全事故管理的问题,得出以下几点:将安全预防工作落实;建立健全的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掌握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的方法,做好应急处理不但明确了安全事故预警的重要性,确保了安全工作的全面性,还能有效地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低,保障了工程建筑的安全。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预警管理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预警管理
        1、引言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和坍塌是当前建筑常见的五大安全事故。其中,高处坠落最为典型。据调查得知,2019 年 1~6 月份,我国建筑安全事故中共发生 160 起高处坠落事故,所占比例为 51.45%;42 起物体打击事故,所占比例为13.5%;32起坍塌事故,所占比例为10.29%;22起起重伤害事故,所占比例为 7.07%;55 起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等其他事故,所占比例为 17.68%。任何一件安全事故的出现均存在因果关系,且关联关系十分复杂,需深入分析原因,理清因果关系,制定针对性有效的预防措施。
        2、传统建筑安全施工预警方法不足
        2.1、传统建筑安全施工不能及时进行预警
        传统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型要求重复而复杂的统计分析任务来获取信息,而这种信息既简单又无效。建筑方面的安全人员主要记录并发送纸质信息,但人工巡逻和监视记录的方式则需要及时统计和分析记录的数据,从而导致施工方面的监控存在延迟。如果现场观察员故意违反规定,工程项目部门需要充分了解安全管理信息并制定对策。这使施工人员能够及时意识到工程存在潜在的危险,在施工现场执行安全控制措施并消除施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
        2.2、传统的建筑施工安全防护预警缺乏先进的建筑安全管理技术
        在传统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中,现场管理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并没有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信息产业时代,由于建筑形式多样化、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方法复杂等问题,常规的安全管理人工监控已不能满足施工现场复杂的安全问题。人工预警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和财力。如果建筑施工安全防护预警技术不及时更新,施工设备老化和后方安全管理方法将引起安全隐患,并引起施工安全事故。
        3、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全国各地区政府大力支持开发建设,我国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的上升期。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企业有103814个,同比增长8.82%;从业人数为5427.37万人,同比略有下降。建筑“航空母舰”的日趋庞大,行业乱象随之而来,建筑施工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达不到要求,安全设施不能及时更新和完善,造成安全事故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频频发生。正是由于这样的现状,需要将人员、设备、材料、工具、车辆等会引起施工安全事故的环节、危险因素纳入物联网中,在它们存在潜在危险时进行实时预警。
        4、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预警管理应用
        4.1、完善安全预警管理机制
        对安全预警管理来说,需要将预警分析放在重要位置,并涉及监测、识别和诊断等内容。施工中会面临多种风险因素,需要加大监督力度,对施工状况了如指掌。同时,在面临监测信息与相关问题后,也要深入进行剖析,将存在的安全风险确定下来,针对最终结果和程度,需要科学合理进行评估。一般情形下,可采取专家打分法、核对表法、情景分析法等。建筑企业可巧妙地借助 BIM 系统,以此为基础构建相符合的三维模型,全面、准确地模拟整个施工环节,并根据所收集数据找到安全风险重点监测对象,进而以此为依据构建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机制。
        4.2、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推行多媒体培训工具箱进行员工入场、岗中、季节性、息工后的安全教育培训,解决传统培训模式。

采通过多媒体培训工具箱教育培训,施工人员从了解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劳动防护用品佩戴和使用方法;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技术管理人员从现场管理基本常识进一步认识到要采取施工安全风险预控、风险识别和研判,提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正确纠正施工违章行为,按标准规范组织指导施工,严格安全生产常态化管控,有效提高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减少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
        4.3、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与实时监控
        BIM-RFID 传感器集成技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首先是危害的识别。危险源可分为两种:独特的危险源和随机的危险源。独特的危险源指在施工现场发现的危险,通常与建筑物和临时设施中的永久性结构相关,可对风险进行彻底分析,并可以由人控制。概率危险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客观存在变化,在各种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影响下,系统中每个元素的相互作用都会导致系统状态恶化并造成危害。BIM-RFID 传感器集成技术可用于有效识别两种类型的危害。危害在特定过程中,可以通过已建立的 BIM4D 模型和 BIM-RFID 传感器集成技术预警系统自动安全地检查独特的危害。
        确定生成的 BIM 安全模型。例如,如果BIM建筑模型的地板边缘不受保护,则BIM自动安全检查将检测到危险原因,并在地板边缘上自动设置足够高的保护轨。BIM 安全模型是通过在地板边缘上添加保护栏而形成的模型。随机危害具有三个方面:人、物和机器。首先,通过 BIM法用于从人员,材料和机械方面识别现场的施工危险,并将识别出的危险信息导入BIM 系统。BIM-RFID 传感器集成技术允许通过跟踪和监视将随机危险源整合为独特的危险,以进行安全的预防和控制。
        4.4、危险源管控
        在根据BIM技术分析识别危害之后,BIM-RFID 传感器集成技术用于管理三种危害类型:危险的人类行为,物体的危险状况和机械。管理不安全的人类行为,主要基于智能安全头盔系统的应用。通常,将 RFID 传感器标签嵌入头盔中,并在施工现场安装阅读器。当建筑工人进入工作区域时,阅读器通过读取头盔中嵌入的 RFID 传感器标签来获得入场建筑者。通过传感器标签的基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处理功能获取施工环境信息。通过将RFID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智能安全帽系统,现场工作人员可以集中在统一的平台上,以高效、安全地管理施工现场工作人员。
        4.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时预警管理系统的实现
        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变为对应的定量数值,以此将实际问题表述得更精确。所以,必须统计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数理分析,用数据表示实际问题,利用数据模型解析实际问题的本源及作用机理,结合缜密的数学逻辑推理,把临界安全状态与特定数值对应起来,为实时预警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保证预警的准确性。
        达到实时预警效果的基础是信息的感知和收集。系统将依托 RFID 技术、传感器、定位系统及现场综合监控等构成的物联网,不间断地接收信息。这些信息会在网络中传输,只有将信息准确收集、及时传输、充分利用,才可做出正确的决策。信息的网络传输是实现实时预警的途径。
        把收集和感知的信息按照预设的数学规则转化为数据,数据处理中心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数据,并存储到三大数据库,即空间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存入数据库后,开始处理数据,处理数据主要利用动态识别模型和安全状态阈值对比执行,随后做出判断,预警信息依照判断结果进行发布。
        报警装置通过信息接收模式,接收由数据处理中心处理后得到的当前的安全状态和预警等级,然后经过数模转换模块和驱动模块,驱动相关设备发出报警信号,对出现安全隐患的特定区域和人员做出预警。这种预警可通过光、声、水雾以及其他方式来实现,报警装置是实现实时预警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5、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警示管理不仅需要各建设单位的共同管理,而且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支持,明确监督机制的责任和权利,完善建筑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使各建设单位都能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确保预警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警示效用,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侯杨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预警管理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5):121-122.
        [2]周建兵.浅谈预警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0,39(05):133-134.
        [3]杨岩科.浅谈预警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8(40):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