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与路径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孙静
[导读] 摘要:在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环境下,老旧住宅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老年人居住要求,对老旧小区住宅内部环境进行优化改革,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浙江东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7
        摘要:在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环境下,老旧住宅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老年人居住要求,对老旧小区住宅内部环境进行优化改革,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市场发展,全面建设把家庭当作核心,把社会当作依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对老旧小区住宅进行全面改造,以适老化改造形式,从老旧小区住宅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以此保证适老化住宅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全面处理老年人居住问题,给老年人养老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与路径。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旧小区;改造
        1、引言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就是社会压力不断加大,这使得众多年轻人选择晚婚晚育,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但城市的养老机构并未实现像国外那样有能力去承担所有人的养老问题,因此,我国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提出让 90% 的老人居家养老,10%的老人在养老院或社区养老。
        2、老旧小区改造政策解读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部署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小区改造基础上,引导发展社区养老、托幼、医疗、助餐、保洁等服务。推动建立小区后续长效管理机制。
        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意见》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2020 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
        此外,各地方如北京市、山东省、河北省、湖南省、河南省也纷纷出台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指导意见。老旧小区改造初步分成三类:保基本的配套设施、提升类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类的内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指出,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破解三个难题:一是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加大改造资金筹集力度;二是地方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发动小区居民通过协商形成共识,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三是在改造中因势利导,同步确定小区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居民议事规则,同步建立小区后续管理机制。
        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困境
        3.1、建筑密度过大,绿地面积稀缺
        一般老旧小区的楼宇建筑时长普遍已超过20 年,当初规划性质多为单位宿舍楼或工厂家属院。其最初设计目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与技术条件下承载更多的居住人口,致使楼间距不足成为许多老旧小区在改造时所面临的通病,所谓的“握手楼”“贴面楼”“一线天”大量存在。
        3.2、电梯设施不足,老人出行不便
        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受年龄限制。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需求,完善老旧小区既有的住宅使用功能,提高居住品质,方便居民生活,很多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助力既有住宅楼区加装电梯,但实际中却难以有效施行。由于老旧小区的建筑楼层低且建筑结构紧密,楼内公摊面积小,缺乏加装电梯所需的空间,如强行加装很有可能危及楼体安全。
        3.3、全照护不佳,老人关照匮乏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老旧小区和退休人员的数量与日俱增,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改善自身居住条件的愿望和能力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搬迁至环境良好、基础设施较健全的新社区。加之外出务工人员长期定居外地,老旧小区年轻人口流出现象严重,常住群体多为租房户和离退休的老年人。其中,独居老人不在少数,由于缺乏子女的经济资助和生活照料,极易精神空虚,致使患病率上升。


        4、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路径
        4.1、恢复公共空间,因地制宜改造
        (1)合理劝解老年人,清除私搭乱建
        小区内私搭乱建严重影响小区面貌,而且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私搭乱建现象。一方面,小区物业以及相关执法部门对占用楼道、小区道路、消防通道,私自在楼顶搭建建筑设施以及违法使用公共用地进行种植和养殖家畜等行为要摸底彻查,以便在规定时间内顺利拆除违建;另一方面,对于在规定时间内仍未拆除以及阻碍拆除工作的,政府部门、街道办和居委会要深入居民家中为其讲解在小区内私搭乱建的危害性,发挥居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共同做好邻居间的劝解工作。对拆除后的闲置土地,要及时利用,定期检查,以防止出现新的私自搭建。
        (2)提高绿化程度,规划闲置用地
        现阶段,众多老旧小区都面临着建筑用地利用低效及闲置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老旧小区绿化覆盖程度,在改造过程中应千方百计盘活闲置土地,充分发挥其可利用价值。规范绿化设计,在做好车位规划、升级停车空间的同时,做好树池施工等绿化工程。完善绿化管理,制定有效的绿化管理制度,加强绿化区巡视,加大绿化建设监督力度,并制定严格的惩罚机制,督促小区居民共同维护和养护绿化绿地。
        4.2、老旧小区环境设计
        在进行老旧小区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过程中,不但要保证各项设施满足老年人居住要求,还要确保居住环境,除了要满足一般庭院绿化要求以外,还要根据老年人居住要求和行为特点,给其创建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室外环境,确保小区内部具有充足的绿化面积,适当增加水域,真正实现处处有绿,移步异景。在老旧小区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时,应该把绿色当作设计主体,植物造景需要模拟大自然群落结构特点,综合思考季节性变化,形成一个季相变化的景观环境。与此同时,还要设计一个老年人的专用锻炼、娱乐场所,也就是在满足老年人健康要求的同时,还能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
        4.3、完善社区养老,落实社区照护
        小区改造后应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为独居孤寡老人提供专业化日间照护服务、上门服务业务等,在解决其日常起居生活问题的同时可为其排解孤独感和无助感;社区应为独居老人配备一键报警求助装置,全天候关照老龄人口的生活安全。适当提升小区配套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在护理场所设置方面尽量缩短养老服务机构与住宅区的距离,便于就近照顾。
        社区应基于大数据收集老年人基本信息,并实行有效管控和监督,有针对性地为不同情况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在精神服务方面,社区可通过组织各种社区文化活动,成立休闲俱乐部等方式充分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实现个人价值;政府在制定社区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基础上应对养老服务供给方加强有效监管,给予经济困难老年人一定的适老化设施改造和养老服务补贴,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
        4.4、出入口设计
        在主要出入口位置设计休息场所,台阶及坡道位置应保证和人流方向一致。主要出入口应该设有雨棚等设施,起深度应该超出台阶外缘100cm;雨棚下方设有排水系统,便于雨水顺利排出。出入口位置平台和建筑外地坪高度相差50cm,采取缓步台阶进行过渡处理;缓步台阶踢面高度不得高于12cm,连续坡长应该小于600cm,平台宽度应大于200cm。台阶有效宽度应该大于150cm,在台阶宽度超过300cm的情况下,需要在中间位置设置安全扶手,保证老年人出行安全。
        5、结束语
        在老旧小区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综合思考老年人居住要求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进行,力争给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真正实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娜,彭恺.单位老旧小区改造困境及其治理策略——以湖北十堰市G企业家属区为例[J].中国房地产,2020(21):53-61.
        [2]吴二军,王秀哲,甄进平,段苏洋,姬文鹏.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及关键技术[J].施工技术,2020,49(03):40-44.
        [3]甬建宣.老旧小区改造要“好看”更要“好住”[J].宁波通讯,2020(02):36-37.
        [4]中房智库研究员  兰亚红. 老旧小区改造市场机遇与社会化资本参与困境[N]. 中国房地产报,2019-12-23(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