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刘丹虹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各种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一片片密集的建筑,隔阂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汕头市第二建筑设计院  515000
        摘要: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各种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一片片密集的建筑,隔阂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提出下,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怀抱,享受自然环境带给的乐趣的要求下,生态建筑应运而生。因此,本文将重点从生态设计的概念和意义出发,阐述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促进生态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论;住宅建筑设计;应用
        一、生态建筑理论的概念
        生态建筑理论成为建筑行业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同时为人们提供一个低噪声、无污染、绿化好以及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让住宅建筑物变得更加生态化。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就是对建筑设计中的环境、建筑以及生态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组织和优化,尤其是能够实现自然环境和住宅建筑之间的和谐共存,这对在建筑物中体现生态建筑理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重视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将生态化要求在建筑物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生态建筑理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①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要以人为本,保证人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自由的生活环境;
        ②可持续性原则,建筑物的建成是大自然和谐共处才实现的,因此具有可持续利用的价值。
        ③共同优化的原则,确保生态建筑结合人、自然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实现三者的相互融合、共同优化;
        二、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理念的意义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建筑污染,节约建筑资源,同时为人们打造一个安全高效、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绿色建筑设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其中,通过高效和实用空间的打造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生态理念下,坚持资源的再利用和污染的零排放设计原则,尽量重复利用资源,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总之,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不仅可促进建筑行业的和建材行业的发展,而且也优化了我国房地产产业结构和建筑的结构,此外还对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带来积极影响。
        三、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1.片面重视资源节约,与住宅建筑设计不符
        在应用生态建筑理论的过程中,单方面的重视资源的节约,忽视了设计的实际情况。由于我国的生态建筑本身发展较晚,对于资源的节约和利用都过分重视,因此忽视我国的实际情况,缺乏对项目的实际研究。在没有对建筑项目做好充分勘察就盲目的引进节能设备,导致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资过大而无法获得实际效益。
        2.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还处于生态建筑的起步阶段,在住宅建筑设计当中,缺乏与生态建筑理论相关的专业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对于生态建筑方面的技术了解不够深刻和系统,无法充分发挥出生态住宅建筑的价值。比如:虽然我国对于通风技术、太阳能技术有了一定的接触,但是怎么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和应用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计划,但是如果单纯的强调某一方面技术的应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无法充分体现出生态建筑理论的概念。
        四、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优化建筑物布局
        住宅建筑项目设计中,应注重建筑物之间的布局和设计,并且对建筑物结构进行优化,为项目施工建设中生态节能理念的应用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在设计工作中,也应看到建筑物结构自身绿色施工方案的重要性,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推动生态建筑理念的实际应用。

在建筑结构的布局设计中,应重点关注建筑物自身高度、密度等物理属性,同时更应注重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布局和优化,促使生态建筑理念得到有效落实。此外,还应对建筑物的周边环境进行考量,关注生态设计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稳定联系。
        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中,应看到整体布局的重要意义,对建筑物的布局应考虑盛行风的影响,利用盛行风进行纳凉和通风设计,发挥生态建筑理念的应用价值。建筑物布局应在完善的调查数据基础上进行,相关设计人员应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强对建筑物的监测和观察,发现建筑物设计中的生态节能效益,为生态建筑理念的实际应用准备良好基础。
        建筑物布局是生态设计理念实施前提和保障,对建筑物的设计与空间布局上,相关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经济性原则,也要对建筑物布局的节能环保效益做出综合评价,并且选择多样性的组织设计方案,为住宅项目实现生态设计目标,奠定基础。具体设计中,应关注住宅建筑结构布局对通风的影响,善于利用最新的设计原则,并考虑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对建筑物布局进行优化。
        2.控制住宅建筑附近的噪声和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和噪音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建筑附近的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根据现实情况实施科学合理的设计。住宅建筑应尽可能远离交通干线等比较嘈杂的地方,与干道距离较近的小区,可绿化水平,尽可能减小噪音和空气污染对居住体验的影响。在噪声不满足标准规范的情况下,需要在建筑物周围或道路外围安装隔音板,也可对建筑外立面进行特殊的材质和形体处理,达到吸声降噪的效果。为了降低空气污染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可以优化建筑自身的通风设计,并在绿化中使用吸尘效果较好的树种,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安装空气净化装置,以提升空气质量。
        3.减少热岛现象
        热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一个区域内人口过于集中,气流的流动产生的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非常不良的影响。为了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设计人员可以在居住建筑设计过程中,加入大量的绿化设计,在规划层面,在小区内部建设风景园林,种植大量的植物,同时,也可建设喷泉以及人工湖等水环境;在建筑层面,可结合当前国内最新第四代生态居住建筑理论,打造空中花园,形成“垂直别墅”。通过这些绿植的种植,一方面回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同时又可以有效低降低热岛现象的发生几率,而且这些绿色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以及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从而也会形成新的居住建筑设计形式及效果。
        4.天然采光设计
        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天然采光设计来达到增加建筑通透性的目的。古代建筑的天窗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在现代住宅设计时,根据当地日照情况来调整窗户的位置及尺寸,如设置露台、玻璃天窗,也是现代设计师的智慧体现。对于现代层层堆叠的高楼而言,增加住宅的天然采光设计也变得尤为必要,一方面是增加住宅的通透性,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是可以节省电能,实现建筑的低能耗。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把生态建筑理论使用到住宅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还可以保护环境,减少资源的浪费。在进行相应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周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进步,防止给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将生态建筑理论运用到住宅建筑中,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行业自身的水准,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相关领域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霞.基于生态理论视域下的室内设计探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9(9):122-123.
        [2]邱金涛.浅论生态住宅建筑设计[C].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论文集齐齐哈尔市佳维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2015:138
        [3]蒲薇.浅析生态化住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2073-20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