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及具体运用分析 周康康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周康康
[导读] 摘要: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身份证号码:61012419920618XXXX
        摘要: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而建筑行业作为高耗水量产业,也使得淡水资源供应匮乏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建筑给排水工程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诱导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缺少节水器具、输水管道泄漏、雨水利用率低及水资源未能循环利用等。由此,将节水节能技术拓展应用到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节能降耗
        引言
        我国建筑能耗每年占总能耗的30%以上,但整体来说,建筑给排水能耗占比不大,给排水节能的重点就是通过节能技术实现水资源的节约,改善给排水系统的性能。当前国内用户在用水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浪费现象,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卫生器具水资源浪费较多。同时存在管网漏损严重,污废水混合排放,未实现雨污分流,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和浪费。因此要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实现节水节能,降低污染,创造舒适空间。具体来说,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比如新型管材、压力控制和热力节约等,建立给排水节能系统,实现节水节能高效环保的目标。
        1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
        建筑给排水系统分为给水和排水两部分,前者是利用专业设备将地下水引入到自来水管道,并传输到建筑内部,供人们生活使用。包括生活用水、饮水及消防用水供应。后者是将生活、生产产生的废水、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到室外的一种行为。两者虽然功效不同,但对水质质量均有着一定要求。尤其是现今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建筑数量增多,给排水系统得到了完善,科学划分给水和排水功能,做好隔离处理,对于保障水质有积极意义。此外,在给排水设计中,融入节水节能技术,可做到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和调配,降低损耗率,达到节约目标。同时也可将排出污水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降低水资源消耗,达到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目标。
        2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的含义不是指建筑装饰的颜色或建筑外部绿化的程度,绿色是一种环保节能的象征,而绿色建筑理念的核心,就是对水资源和能耗的节约,水资源节约主要指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能耗节约主要是指广泛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最大限度的节约水电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在我国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节水节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的大城市人口近些年来呈现大幅度增长,人口密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水资源、能源的供给压力。因此,我国的水资源、能源人均占有量较低,分析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水资源、能源节约措施,对于建设节水节能低碳、绿色生态、节约高效的建筑用能体系。
        3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系统中的应用途径
        3.1节水目标
        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目前水资源浪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管道阀门和配件等泄漏造成的水压降低和水资源浪费,受到技术、工艺、材料和水质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工艺水平,确保各个配件的尺寸合理衔接,提升密封性,选择耐腐蚀的材料,同时提升水质;②压力过大,设计人员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过度依赖以往经验。要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中必须要保持合理的水压,比如根据水压数据和水表压力,确定供水层数的压力,进行水压分区,高层直接采用管网叠压式变频给水设备供水,保证城市管网中的余压得到充分的利用;③热水资源浪费,在老旧建筑没有进行热水循环系统的设计,每次使用热水都需要排放大量的冷水,造成水资源浪费。因此要采用热水循环技术,减少浪费。
        3.2太阳能热水供应的应用
        利用太阳能进行加热,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能,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这里以某绿色建筑项目为例。该工程占地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为184575平方米。建筑节能率与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分别为53%和14%。该工程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以及其他节能系统。经粗略估算,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供水量达到5000立方米,可再生能源热水比达到91%。

由此可知,基于太阳能技术的热水供应系统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约电力能源,还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3.3合理运用中水回收技术
        合理运用中水回收技术是排水技术节能减排思路的具体表现,中水回收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循环使用”,指使用中水处理设备对系统中积攒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再将净化后的水资源用于其他生产活动。经过中水处理设备净化的污水能够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例如,把居民家庭生活中使用过的洗衣、淋浴、厨房等用水通过回收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净化后,再应用于清洗车辆、美化城市植被、道路清洗等方面。
        3.4 新型节能材料以及设备
        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在应用的时候,根据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的需求,加强了新型节能材料和设备的使用,以此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但是,新型节能材料和设备在使用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根据绿色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的成本,以及施工质量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节能材料。但是,在节能材料进行施工现场之前,需要对其腐蚀性测试,只有具有良好的腐蚀性,才能降低渗漏问题的产生,以此避免水资源的消耗。同时,还需要注重各个配件之间连接,以及管道连接的密实性,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渗漏的产生,对水质也进行了一定的保护,为居民提供的优质水资源。需要注重水龙头的使用,应当根据水龙头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水龙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水资源使用的控制,强化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实现绿色建筑工程理念。可以利用限压减流的方式,主要是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节,这样主要是避免给水配件单位时间内出水量大于额定限量的情况,这样在实现节能降耗目的情下,也避免建筑工程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大大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功能,满足人们日常用水的需求。
        3.5建立水资源循环系统
        绿色建筑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对建筑的生活污废水进行收集,经再生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绿化及道路浇洒、洗车、消防以及公共设施卫生间的冲厕等用水,将生活污废水转为中水,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同时减少污染。系统中设置水质监测器,如果水质不达标则排放到下水管系统,并且发出警报。通过楼宇顶部蓄水池收集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当水质标准达到绿色建筑的用水要求时,即可纳入循环水系统。为解决热水供应消耗电能过大的状况,可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根据南北方区域的不同,合理采用热水加热资源,南方主要使用空气及地热资源,北方充分利用光照使用太阳能技术。在高端建筑中,可以将冷水热水、生活排水、雨水、消防供水等系统独立开来,并且针对性进行节能设计[2]。热水供应系统进行支管循环设计,确保支管热水温度也能够达标,在热水系统循环管路中尽量按同程式回水管路设计,或者回水管路中设限流调节阀、温控阀等保证循环效果的措施。
        结束语
        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功能模块众多,而且相比传统建筑,新问题也较多,因此要采用节能新技术进行优化改造。在运用绿色建设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楼高、结构、功能等多方面的约束条件,革新水资源供给理念,不断创新技术水平,打破现有瓶颈。
        参考文献
        [1]丁耀斌.关于绿色建筑给排水新技术的研究思考[J].四川水泥,2015(09):169.
        [2]李建钢.浅议绿色建筑中的给排水技术措施[J].城市地理,2015(14):262-263.
        [3]张文毅.浅谈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3):254.
        [4]张大伟.绿色建筑给排水新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4,5(07):65.
        [5]谭翠妮.浅谈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06):271.
        [6]孙志魁.我国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应用新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