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研究 应锁炯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应锁炯
[导读]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背景下,各个行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机遇,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身份证号码:33068219850713XXXX  杭州市西湖区  310000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背景下,各个行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机遇,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依托于各种先进的机电自动化技术,显著提高了各行业的发展水平,保障了企业的发展质量。基于此,简单讨论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必要性,分析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研究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机电自动化;创新
        引言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机电自动化水平直接关系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影响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质量。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机电设备的运作质量和效率,逐步成为机电设备研发和应用的主要内容。
        1机电自动化概念
        机电自动化是由机械设备自主管理机械作业过程的一种管理手段,由操作者事先将指令输入机械设备,借助自动化管理系统所包含的故障预警与过程管理功能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管控,大幅降低生产过程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实现精准化管控的基础上保障设备操作管理的整体水平,有助于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机电自动化是计算机技术长期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技术产物,依托计算机芯片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因此,机电自动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特点,不仅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同时也在多个行业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2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必要性
        2.1有利于提升企业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时代之下,机电自动化技术不仅应用在机电的基本自动化操控方面,同时也扩展到了产品的检测和自动识别等新型领域,节省了企业产品检测与识别分拣的时间。而传统的产品检测与识别工作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同时难以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和产品信息分析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生产质量的全面提升。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打破了这一僵局,大幅提高了企业机电设备和项目的生产质量与效率。
        2.2有利于优化机电设备生产条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机电设备生产产业都在朝着现代化生产方向转变,但仍有部分企业和单位过分依赖人力资源的生产与操作,仅将机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机电设备的内部运作体系,仍然采用人工操控和管理机电设备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生产和操作,加大了机电生产的人为因素影响。而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生产线控制和整体监控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提升企业机电制造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对企业机电设备生产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应用策略研究
        3.1引入虚拟自动化技术
        虚拟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现阶段应用效果较好和发展程度较高的机电自动化技术。它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集合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性能,能够全程监控机电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操作人员需要借助计算机操作来对机电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状态确认和预警查看。虚拟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能够有效实现企业机电生产预案的虚拟演练与问题摸排。操作人员要在自动化技术虚拟演练的过程中计算和总结科学的风险防控预案,有效降低实地生产环节的失误率和能源消耗。这是机电生产方案的完善和优化的一种新方式。


        3.2应用位置诱导技术
        机电自动化技术中的位置诱导技术主要是在原有定位技术的基础上为机电设备添加自动化芯片,能够实时监控与观测机电设备位置与操控状态,还能够有效规范机电设备运作的路径和线路操作,自动化准确调节设备运作参数误差。实际上,机电设备的位置诱导技术是一项以其机身位置识别技术为基础的高效化技术类型。机身位置识别技术也是机电自动化领域内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自动化技术,主要分为内部识别和外部识别两种类型。机身位置内部识别技术主要的运作原理是通过内部识别的形式来对设备自身的结构和软件进行自主识别,识别结束后形成相应的数据序列。工作人员将这部分数据序列整理到控制系统中,使得系统可自动实时确认机电设备的位置。外部识别技术则主要依靠超声波探测的方式来识别和反馈设备的位置。这两种类型的位置识别技术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设备类型。技术人员可根据机械设备的运行环境来进行合理选择,以达到最优化的自动化控制效果。在位置诱导技术的实验和应用阶段,操作人员要在机电设备正式运行前规划准确合理的工作线路及其范围,并结合机身位置识别技术来识别与记录机电设备内部和外部的位置,为位置诱导技术的应用提供信息和数据基础。同时,操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技术与设备操控间的偏差和误差,事先试验位置诱导技术的应用效果,观察和记录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可调节和不可调节误差,通过多次实验来消除可调节误差和缓解不可调节误差,以实现机电设备参数误差和设备运转精度的自动化调节。
        3.3研发智能监控技术
        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最初目的是进行统一有效的机电设备管理与调控,这离不开智能监控技术的研发和投入。智能监控技术不仅能够通过远程操控和无人值守的形式来监测与控制机电设备运作,而且能够充分结合传感器技术实时观察和监测机电设备的运作环境,从而在充分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基础上优化机电设备的整体监控系统,有效提升机电设备运作安全系数和监控效率。在智能监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充分结合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和无限感知技术进行全天候的工作环境危险感知和实时预警,并且合理规划不同区域的技术应用范围与安全系数控制,打造云端、现场和机电端监控架构的一体化视感协同系统,以保障机电设备运作的安全生产。
        3.4重点开发柔性自动化技术
        柔性自动化技术是一种依托于信息技术发展进步,以数控技术为中心,集合生产、信息与计算机技术三位于一体的新型机电自动化技术。柔性自动化技术能够持续推进操作性的机电自动化过程朝着全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也能够持续缩短机电设备的生产与作业周期。此项技术性内容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机电设备的运作能耗和人力物力消耗,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现阶段的柔性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柔性制造和管理信息系统等类型。开发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提升系统程序运作的可靠性、联网集成的便捷性和与生产实况的贴合性,同时要做好单元技术的整体开发与提升。完善的柔性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高精度和高速度发展,并能够有效拓展计算机辅助制造和网络信息系统等新功能。基于此,技术人员可在机电自动化的运行环境内发展通用性的网络结构,构建标准化的多设备自动化网络数据接口,同时按照相应的规范技术标准进行原有传输接口的优化与改良,逐步构建和完善柔性自动化技术网络系统,从而为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结束语
        机电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机电设备生产与运作实际效率和机电设备的生产质量。目前,机电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操作人员要充分结合自动化技术中的虚拟自动化技术、位置诱导技术以及智能监控技术,推动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微型化、人工智能化以及高效化发展,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王轩.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与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7):683.
        [2]赵双龙,孙晋红.煤矿机电自动化技术发展及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20(20):68-69.
        [3]符鑫.机械制造领域自动化应用研究[J].现代农机,2020(3):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