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摘要: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多数矿山加快了资源的开采,大大减少了矿山资源的储量。至于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矿开采得越来越深。由于深部复杂的地质环境,不仅使地下开采施工更加困难,而且在地下开采过程中经常造成冒顶、水毁、坍塌和渗漏,经常带来人员伤亡。在国家严格重视安全生产的背景下,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断增强,对安全生产的控制不断升级。如何保证安全生产,尽可能地预防安全事故,是矿山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有色金属开采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矿山;技术方案;优化
引言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一年。稳定健康的经济发展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工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保证工业稳定向上发展至关重要。矿产资源作为工业的源泉,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因此,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1、金属矿地下开采的概况
金属开采主要在露天和地下进行,即使用某些采矿运输设备,即在露天开采金属元素的工程技术;地下金属开采是在半封闭空间大规模开采金属元素矿床的方法。与露天采矿相比,地下采矿技术要求更高,施工难度更大,安全风险更高。然而,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对金属矿物的需求增加,导致采矿活动的逐步增加,甚至已开采的地雷也是如此据统计,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地下开采的份额约为35%,在我们的金属矿中,铁矿的份额约为10%,有色金属的份额约为67%。就金属矿床而言,地下开采阶段可分为探矿、开采、切割和回收,开采阶段之间的关系、开采方法、建筑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建筑人员的技术水平等许多阶段包括在过去的传统矿山,地下采矿依赖铁路运输,机械设备不足,自动化程度低,高度依赖人力资源,在信息时代,采矿使用了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在目前世界各地的地下开采现状下,发达国家已经拥有更先进的机械采矿设备,并辅之以信息技术,使整个采矿过程更加自动化,我国目前陷入了传统采矿方法的陷阱。铁路运输仍然是一个主要关切问题,尽管近年来开发的地下采矿逐渐成为无轨采矿过程,从而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了对手的依赖,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地下开采过程造成的人员伤亡问题。
2、分析有色金属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1大气污染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与地下开采相比,露天开采需要广泛的地面作业,并需要使用大型机械和拆除装置清除岩土,特别是更深的露天地雷。因此,露天开采产生大量灰尘,导致空气中悬浮物质的数量增加,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而且影响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健康。
2.2地表植被破坏加快荒漠化进程
露天采矿破坏了地表植被,持续的采矿活动阻碍了植物的恢复,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开采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矿区就没有恢复植被所需的健康土壤,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难以维持,造成了一片荒芜。
2.3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污染严重
除了由于大量土地资源的露天开采而造成的土地再利用困难外,某些有色金属本身也是非常危险的,在采矿和洗矿过程中排放了大量工业废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毒物质也渗入其中此外,露天采矿所产生的废物,如砾石和矿渣,也可能产生许多污染陆地和水资源的因素,受到露天环境的影响。
3、研究有色金属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策略
3.1加强地灾预测预报
对于地质灾害,特别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矿山地质灾害,需要通过科学和技术手段加强预先确定和管理。峰、带等。可以使用位移计数器连续监视顶点和条带部分的位移变化,并在快速移动时发出警报;对于停滞的水,气体等。
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相应的探测器实时监测网络上的数据变化,并为预测和预防地质灾害提供准确的信息。
3.2建立地质灾害信息库
该次区域根据主要类型的地质灾害目录、频率、趋势、预防措施等,对金属矿山的潜在地质灾害进行深入普查,并建立一个关于该区域地质灾害的现有和可预测的信息库。该司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在该区域进行信息共享,同时加强信息互补性,有效协助该区域采矿公司为预防和管理地质灾害提供有效的信息支助,并为政府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的支助。
3.3科学合理开采资源
国家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并制定了许多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文件。在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开采率,不要浪费资源;还必须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提高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强调公众参与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管理,具体做法是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应用力度,增强防范效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4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一,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和评估,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调查和评估有助于全面了解当地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确保有效监测数据以供进一步研究,并防止风险第二,填土:完成采矿业后,我们可以做好相应的填土准备,首先要关闭出入口路口,把回井的导电管降低到道路内。只有在道路的内部填方符合适当标准时,才能进行下一个开采周期。第三,预测:在研究了环境和地质数据之后,需要对一些易发生沉积或事故的地区进行稳定的监测和分析,以便它们能够迅速了解当地土壤沉积规律,并及时找到安全和消除危险的办法第四,关于沉积区的管理:就矿区而言,存在着许多沉积区,因此,我们必须用粉煤灰和炸药填充这些地区,以有效防止地面沉降,并改善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
3.4金属矿山勘查技术
第一,微震监测技术,用于监测所有金属矿山的地质风险。目前,中国的微震监测技术在金属矿山已有10多年的经验,使越来越多的采矿企业能够应用这一技术。与此同时,随着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其综合效应和技术方面也有所改善,从而能够收集周边数据,确定地震波的形状,并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雷数据。这种技术最显着的效果是能够区分不同的波形,从而能够准确预测地质危害。随着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探测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将得到提高。常规地震监测技术在监测地面压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后又得到了改进,以便能够自动监测金属矿山的地表压力变化和深井的压力变化。第二,动态监测系统不仅应当用于监测微震,而且还应当用于动态监测,它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地理信息和全球定位系统,尽可能控制和预防地雷的地质危害。因此,我们应该在开发金属矿山的框架内采取有效的地震灾害预防和管理方法。最后,在采矿方面,许多因素影响到地质和地理环境并严重阻碍工作,因此可以建立数据库和平台----相关的共享平台,收集足够的监测信息,并为灾害预防和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矿业企业的重要任务,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致命事故。公司正在发展,地下采矿技术和设备正在更新,管理理念正在完善。因此,有必要根据当地生产情况及时总结。对于安全问题,可以在管理、技术、设备、人员等领域提出解决方案。为了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东,邢俊,杨浩.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0,22(02):242.
[2]毛龙斌.采矿工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01):126-127.
[3]田强,王存礼,冯明.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科技风,2020(01):91.
[4]姚杰.有色金属采矿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与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19(21):117+119.
[5]时付军.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石化技术,2019,26(12):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