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久核地质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岩土工程的高速发展。对建筑工程有关的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增强岩土工程地质勘查会对建筑配套设施产生积极影响。如果盲目使用相关地质勘查数据,则会造成建筑配套设施严重的破坏,对建筑施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增加有效的岩土工程勘查,积极使用数字化的技术辅助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提高勘察的效率和质量,并在实施勘察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地质环境,以提高建设项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提高岩土工程运营的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与实现做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详情如下。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
引言
数字化技术未出现之前,岩土工程中数据的收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人工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它会受到环境条件和现场地形的影响,导致勘察结果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这也意味着需要进行数据的重新测量,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成本投入。数字化技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数据库存储技术,新型测绘技术等新兴技术,以获得施工现场的全面勘察。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数字化技术需要与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施工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数据勘测,同时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来提高所收集数据的效率和有效性。
1岩土工程勘察的原则
岩溶地质勘察一般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四个阶段。一般在可行性阶段可不进行钻探,必要时可布置少量钻孔;初勘阶段一般在物探判定的岩溶发育带和物性指标异常的部位应布置钻孔验证,同时查明岩溶的基本形态和规模、溶洞充填物的性状和地下水标高等,在桥位等构造物部位,可结合桥跨组合100m左右布置一个钻孔,岩溶不发育的可适当减少钻孔,岩溶发育的可适当增加钻孔;详勘阶段岩溶地区,勘探的重点宜在初勘已查明的岩溶发育地段布置钻孔。如果工作量受限的情况下,钻探宜采用多次实施、逐步深入的方法,即先按由外及内、由疏及密的布置原则,根据钻孔探明的岩溶发育情况,在岩溶发育段按逐步增加钻孔。钻孔深度,以结构物类型、工程规模、岩土类别、持力层深度、桥涵及防护工程基础深度、隧道埋置深度和其它工点处理深度而定,以满足能评价项目工程的地质条件、确定适宜的基础类型和埋深要求。一般根据构造物类型具体确定。勘察资料的后处理工作应得到重视,对于复杂岩溶地基上的重要建筑需要采用专门的后处理方法(数理统计、处理软件等)对各种勘察手段获得的结果联系起来进行整理分析,为工程建设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精心组织、设计和使用先进的勘察手段和方法,确保岩溶地区的勘察精度和勘察质量,为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由于岩溶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对地层变化及其物理和力学特性的综合评估,帮助相关单位了解该地区岩溶发育的形态和分布,形成机理和物理力学特性。所以合理地选择勘察手段和实施方案尤为重要,它可以事半功倍,同时还可以确保岩溶地区岩土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大量工程实例总结得出按照以下勘察方案的布置原则较为合理;①坚持以工程地质调绘查为先;②遵循从面到点、先地表后地下、先定性后定量、先控制后一般以及先疏后密的原则;③岩溶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勘察阶段、场地地形条件、岩溶发育程度、构筑物类型及规模,并结合物探方法、水文地质试验要求等综合确定。
2数字化岩土勘察概述
数字化岩土勘察是加强勘查技术,带动岩土工程发展、促进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与数字化技术结合的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岩土勘察工作结合了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了岩土勘察数字化模式的转化。在进行地形测绘、地质勘查等工作时,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勘查效率、保证勘查质量。
数字化的岩土勘查工作,不仅能够清晰和直观的反映地质问题,同时能够解决地质勘查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并对采集的地质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管理。并能够方便岩土工程建设对勘察数据的查询。数字化岩土勘察能够降低勘查作业难度,保证勘察作业质量。 3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分析
3.1数字化系统的构建
首先,要做好改变信号的转变工作。在进行岩土工程数字化技术勘察的过程中,勘察工作应在可编程控制器的基础上进行,实施和开展勘察工作需要通过优化的方式进行落实,以加强自动化建设和发展成果。数字化勘察工作实现了将数字信息转换成自然信息,进而利用人工的方式就实现了勘察数据的处理和识别,此方法有助于促进数据管理模型的快速构建并确保了勘察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对岩土工程的分析,可以确定数字分析和水文地质存在一定的联系,数字化勘察的实施和开展均基于数字化平台,执行难度低于手动数据处理。其次,要抓好数据处理。岩石层如果遭到损坏,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损坏。为了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以数字化系统为依据,建立有效的动摇岩土模型,实现数据和空间两方面的实时监督,有效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施和发展。
3.2多瞬态面波技术
多瞬态面波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采集到的勘探信号进行高效处理,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根据面波可以沿不同介质表面按照相应速度进行传播的原理,实现对介质性质的判断。多瞬态面波技术采用瞬态冲击力形成地面震源,进而产生地面面波,地面介质在脉冲作用下形成波动传播,利用传感器对面波反馈信号进行捕捉、分析,进而得到面波垂直传播情况,经过对反馈信号的分析处理,获得相应地层的地质信息。多瞬态面波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掌握岩土介质结构形状及面波相应变化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频散曲线变化规律得到准确的岩土性质信息,达到勘察岩土地质情况目的,常用于对软土地质的探测。
3.3借助运行虚拟软件反映地形信息,要求其应与地理信息系统联合使用
此方法能够较好呈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模拟方式,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各种岩土数据模拟处理工作中获取到对应的实际信息。可以利用数字勘察技术模拟岩土工程的具体环境,并建立起勘察系统,对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对应的技术方向,充分发挥数字化管理控制的作用。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模拟软件的使用,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除了能使获取信息的准确率得到保证外,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勘察工作在岩土技术中一直在一体化及数字化方向发展。岩土勘查需要强化人员素质培养、完善和推广先进勘查技术、建立完善的岩土勘察监理机制、统一岩土勘察规范,确保从多个方面促使岩土勘察向高质量、高标准的方向发展,为岩土工程技术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林伟,于淼,商明刚.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9,33(06):929-930.
[2]罗旭.岩土工程勘察中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探讨[J].有色金属设计,2019,46(04):60-62.
[3]崔智,李学良.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及基础地质技术[J].四川建材,2019,45(12):88-89.
[4]张正.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分析[J].居舍,2018(36):19.
[5]邓社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