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时代融合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徐敏
[导读] 摘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必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事业单位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成武县军队退休离休干部休养所  山东成武  274200
        摘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必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事业单位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事业单位本身涉及的档案资料比较复杂,所有信息的收集、分类、管理环节比较复杂,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能够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效率,从而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创设更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工作创新
        引言
        很多企事业单位在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有效探索。然而,他们在不断落实优化这一管理工作时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剖析现实问题,优化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从而为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展现形成应有的对策思考,也逐步凸显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社会价值。基于此,本文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积极围绕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逐步优化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成效,达到剖析现实问题,推动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发展的研究效果。
        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
        1.1事业单位没有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受传统思想理念的束缚,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业务服务管理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人员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无法为事业单位发展创造较多的价值和利益,由此也就没有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1.2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档案造假问题突出
        对于一部分企事业单位来说,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着档案应用范围局限性明显,档案造假问题突出的不良现象。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也不利于档案利用效率的体现。首先,相关问题主要体现在档案应用范围局限性明显。除了调整职工工资、办理退休手续,或者工作发生调动等少数情况会用到职工档案,其他时候则很少调档使用。其中,一是在调整职工工资时,档案的利用主要在于对其档案信息进行必要的鉴定,并使其作为重要依据与体现。二是在办理退休手续时,职工档案则会按照相关程序调出。三是在工作发生调动时,档案会随着职工的调动而调动。其次,档案造假问题表现较为突出。一些企事业单位职工在本身没有达到相关水平的情况下,让档案形成更好的质量,往往会冒名顶替伪造工作证明,从而借此牟取非法利益。与档案信息应用范围局限性问题相比,档案造假问题所造成的严重结果更加难以让人忍受,档案造假也会受到法律制裁。
        1.3信息化程度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强信息技术在事业单位工作中的应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足,不利于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和利用效率。在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部分单位只是进行部分文件的传输,在提取档案信息时依旧采用纸质版的资料,导致许多档案资料未形成电子资料,不利于促进档案的信息化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发展对策
        2.1重新构造档案管理业务流程
        第一,优化业务流程。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顺利进行,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优化业务流程。首先,优化档案管理部门内部的业务流程,使各个部门在工作的时候都能够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其次,优化档案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业务流程,强化档案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从档案信息需求者角度出发优化档案信息检索、利用、处理和反馈。第二,实现档案业务标准制度化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标准化对档案管理意义重大,为此,在档案管理的时候要将档案流程标准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明确档案管理分工。第三,完善事业单位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对事业单位的流动人员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人员管理进行适应性的创新,一方面要加大对流动人才的档案保留管理,另一个方面要简化单位流动人员管理模式,制定出和整个单位相适应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方案,不断提升事业单位人员档案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2.2强化档案使用方式,遏制“路径依赖”
        强化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成效,使得档案管理中的档案利用得到更好体现。强化档案使用方式,遏制“路径依赖”带来的不良影响,能够更好地优化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具体措施主要在于,首先,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强化档案的使用方式,规避原有的认知误区,将安全保密原则与方便利用原则相契合,强化利用方式。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档案复印副本、电子档案等不同档案形式,强化档案利用效率。还可以采取严格审查、签订保密协议等一系列方式展现安全保密原则,使档案使用与安全保密不会发生冲突。其次,需要积极遏制“路径依赖”造成的不良影响。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管理层,还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需要积极规避档案管理神秘化、无用化的认知误区,将档案管理有用化与档案利用多元化融入工作流程,破除“路径依赖”现象带来的不良效应。
        2.3加强电子档案的建设
        要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促进其规范化发展,事业单位要重视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加强电子档案的建设。只有实现了电子化档案,才能对档案信息进行批量处理,提升工作效率,保证档案信息的传递效率。因此,事业单位要重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管理,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制定新的管理目标,重新构建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更好地提高档案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在进行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要重视对管理方法和理念的引入,加强对专业软件的应用,完善内部档案管理系统,保证档案信息的共享效果。
        2.4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决定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事业单位应提高重视程度,建立档案管理部门,安排专业的人员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这也体现出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其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对档案管理质量影响较大。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检查考核,对档案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知识技能考核,保证管理人员方法和技能提升;二是加强培训,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熟悉工作内容,可以掌握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作为历史材料的重要记录载体,能够详细汇总分析事业单位的发展历程和人员情况,档案管理水平是档案科学使用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支持。为此,结合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变化发展,需要相关人员应用更先进的技术形式来进行档案管理,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档案资源信息在事业单位管理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玲玲.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的改革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5(012):74-75.
        [2]晋慧.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的改革研究[J].中国经贸,2017(002):52-53.
        [3]陈丽敏.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的改革研究[J].明日风尚,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