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陆秋
[导读] 摘要:农田水利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在我国基础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水利服务站  江苏南通  226141
        摘要:农田水利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在我国基础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农田水利管理中,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田水利的作用,不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同时也关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发展
        引言
        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改革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代表的基础农业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前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职责划分不清楚,管理和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影响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新农村背景下农田水利的建设现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改革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我国农业产业高效发展。
        1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关乎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生活的水平,我国十分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入力度持续增加,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工程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集蓄、引、提、排相配套并举,逐步形成了以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为核心,若干大中小型水利工程组成的工程体系,大大提高了农田质量,扩大了灌溉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防治旱、涝、盐、碱等灾害现象。新时期下,应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小型河坝、工程养护与维修管理,以增强基层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快中小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确保水利工程整体运行效率,实现农村布局规划,提高农作物增产、增收。
        2新农村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2.1基础设备落后
        水利农田新基础设备较为落后,是当下该项工程发展的重要问题。新型施工设备是水利农田的建设基础,缺乏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会影响水利工程的实际利用效率,在建设水利工程期间,对于设备的要求较为严格,良好的设备能够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帮助工程各项基础环节快速交接。以现阶段的农田水利设备来看,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农田水利存水容量小,遇到大量缺水的情况不能充足供应、抽水泵压力不足难以供应长远距离取水存水、排水管设备落后难以有效提高排水效率等,尤其在设备后期维护管理方面,较为落后的基础设备在维护时也会给管理人员带来困难,管理人员维护效率低,无法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影响水利工程的整体工作效率,容易引发水利设备长期漏水、滴水的现象发生,缩短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
        2.2观念落后
        相对而言,由于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相对缺乏,且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较深,导致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还存在相应问题。首先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存在质疑,并且缺乏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是因为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民会认为农田水利在建设滞后发挥不了实际作用,在思想上认为投资修建农村水利工程没有必要。
        2.3建设过程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一般来说,对于农田水利在前期以及施工过程中都要求国家相关水利监管部门结合自身职责权限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在水利建设完成之后也会有相关监管部门对水利建设的质量以及施工进行验收。但实际上在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的监督管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水利建设收尾阶段的工程验收中,相关监管部门则容易出现松懈心理,不能及时定期进行检查。农田水利建设相对而言,项目小,投资少,很多由乡镇水利站组织建设,乡镇水利站人员偏少、技术薄弱,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员编制,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发挥好工程监督管理作用。


        3新农村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3.1转变传统观念,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中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则是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使其能够转变思想观念,对农田水利有充分地认识,能够认可并积极参与到这项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受益者主要是农民,并且也是这一工程设施的重要服务对象,而且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促进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新闻媒体、报纸等加大对农民的宣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并引领农民参与到这一工程建设过程中。
        3.2突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与土地整治、耕地质量建设结合起来,与农业综合开发、粮棉油高产创建结合起来,与村镇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政府应加大金融支持,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多渠道解决水利投入不足问题。针对工程型缺水的问题要抓紧解决,尽快制定解决方案,切实解决问题。要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要确保思想、队伍、工程、物资、资金“五到位”,制定应急方案。
        3.3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支持
        农田水利作为系统性的农业工程,在其建设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为了确保农田水利的正常发展,要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利用财政政策红利,保证相关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加强资金的管理工作,确保农田水利专项资金的合理高效利用;在社会上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实现投资的多元化发展;鼓励相关企业集中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政府部门、企业、群众的共同参与力度。
        3.4完善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
        建立一套完善的农田水利管理机制,不但能提高整个农田水利的运行成效,也能进一步推动农田水利的健康发展,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快对现有农田水利管理制度的完善。具体来讲,即在内部建立一个监督与管理部门,实现对农田水利的全程监督与管理,提高监督与管理的质量。优化管理职责,细化、分解管理责任,明确界定工作范围与工作岗位。加快农田水利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将责任层层落实,明确各岗位、各部门负责人,并召开内部会议对当前管理情况及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评价与总结,提高管理水平。还需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与职业道德,突出管控的重要性,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出发,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管理队伍,实现农田水利管理的标准化和统一化。
        3.5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提升农户节水意识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农田水利的最大获益者和最终使用者是农户,农民的节水意识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利用效果和使用寿命。以日常农作物的种植为切入点,引导农户合理应用农田水利,降低农户在农田灌溉方面的费用支出,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对于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实现农村地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同增长。
        结束语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新时期,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具有了新内涵、新特征。为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遵循政策引导,打破农业产业发展的传统性制度制约,挖掘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导向,从产业制度、产业结构和技术设备人力资源的角度增强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规划化、集约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兵.辽阳县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分析[J].地下水,2020,42(5):276-277.
        [2]刘大伟,高继伟,刘继源.临朐县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监管现状及对策[J].山东水利,2020,(9):74-75.
        [3]吕明.抚顺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8):230-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