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及适应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尹丛岩
[导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持续增长,我国基础建筑需求不断提高,从而催生出大量建筑垃圾。
        广州市城市建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330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持续增长,我国基础建筑需求不断提高,从而催生出大量建筑垃圾。但是,大部分建筑垃圾没有做到合理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在未处理情况下就被直接运送至城市外围,造成环境破坏与污染。就创建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角度而言,科学合理处理建筑垃圾并做到最大化的资源回收与重复使用,可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运维管理成本、提高废物再利用效益,还有助于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绿色经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
        引言
        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各个地区建筑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在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也十分惊人。这些建筑垃圾不但包括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还包括拆除旧建筑产生的固体垃圾。如果没有妥善处理这些建筑垃圾,必然会对城市土地、空气、水源等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加强分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并且不断优化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提高垃圾资利用水平。
        1建筑垃圾现状及危害
        固废垃圾是建筑行业最为常见的垃圾,并且有着庞大的数量。当前大部分家用垃圾都没有经过合理处置而是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这会严重损害生态环境,同时会浪费部分可回收利用资源。当前国民对建筑固废垃圾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人认为固体垃圾只要堆放在制定的位置就不会威胁到环境和人体健康,殊不知,固废垃圾中存在很多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资源。
        2绿色经济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及适应性分析
        2.1加工处理循环利用
        (1)利用高炉融化金属垃圾,根据需要进行再次生产利用。金属物质为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加工处理循环利用可以大大提高金属资源的利用率,有助于减低能源消耗。通常金属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可以高达70%以上。(2)塑料垃圾是难以降解的物质,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存在高达几十年,如果随意排放在环境中,很容易污染环境,导致环境难以恢复。通过回收塑料垃圾可以将其高温熔化并加工成其他物质。塑料垃圾处理技术要求不高并且有着较高的回收率,其中有超过40%的塑料垃圾的化学性质稳定,无需投入过多的资金,所以要注意加大塑料垃圾的回收再利用。(3)在现代建筑中木材垃圾越来越少,回收利用的木材垃圾主要是质量优良且块形良好的材料,对于不规则的木料可以粉碎加工成复合板等材料。(4)建筑工程中对模板材料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很多模板都可以循环利用,为此,相关工作人员要注意养护、保管好这些模板材料,延长模板的使用寿命。(5)可以用建筑废料生产环保砖。许多建筑废料包括可再循环为砖的建筑混凝土和碎屑,而一些没用的建筑砖块可使用其他材料制成轻质砌块。诸多建筑废料可通过专业技术制成空心砖、空心隔墙板、多孔砖等建筑材料,仍可再次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与新建筑砌块相比,通过建筑废料再利用而制成的建筑砌块的总体质量和性能相对较差,承载能力差且强度不足。因此,此类建筑砌块的使用规模较小。在实际应用中,建筑垃圾处理及回收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综合考虑处理回收和再利用的成本,准确估算企业最终收益。
        2.2填埋处理
        正确选择填埋场所,做好地基承载力的确认,避免固废垃圾渗透对周围的土壤、水环境等产生不良影响。第二,预处理固废垃圾,通过分类处理、粉碎,回收可利用的材料,填埋无法再次利用的材料。第三,填埋处理后要压实并且密封好,避免污染环境。第四,加强监管填埋工作,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密切监测填埋场周围的空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办法,避免固废垃圾污染周围的环境。


        2.3将建筑垃圾处理成建筑骨料
        建筑垃圾以固体垃圾为主,这些固体垃圾可以粉碎之后再利用,也可以将骨料粉碎后制成工业和建筑材料。骨料可以分为细骨料和粗骨料,普遍应用于制造建筑用混凝土,不仅可用于地基加固,还可用于道路维护。由建筑废料制成的再生骨料与新骨料相比性能有一定差距,在骨料实际应用中,需要提前在骨料中使用辅助添加剂。因此,相关企业应加强对骨料添加剂的研究,以提高骨料的附着力,强化建筑垃圾再加工性能与质量,确保再生建材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有效应用。
        2.4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理PPP模式的运用
        PPP模式是通过地方政府、私营机构、专业项目公司等共同构建的合作关系,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管理模式。通过引入PPP模式,能够将私营企业的管理手段、技术、资金引入建筑垃圾回收与利用产业的建设中,提升私营企业与职能部门的工作热情。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建筑垃圾处理在PPP模式中的运用。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范市政公用事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参与企业权责、违约责任等;其次,针对PPP建筑垃圾处理模式创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为实现多元主体共同投资的建筑垃圾处理回收项目的扩大提供开放的市场环境;最后,应结合情况制定风险分担机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并确保风险出现后可以把各方主体的损失降至最低。
        2.5推广可回收再利用的装配式建筑
        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化进程,推广可回收再利用的装配式建筑,提高新建住宅全装修比例,商品房尽量统一精装出售。推广绿色施工,建立既有建筑拆除评估许可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建筑垃圾减排指标体系,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量。将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费用纳入工程预算,确保运输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的合法利益,遏制乱倒乱卸。鼓励建筑垃圾“零排放”,实行排放处置收费制度。由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利润率低,要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财政上,对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的再生利用产品给予价格补贴;在税收上,比照高新技术企业,对建筑垃圾利用企业实施增值税、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在贷款上,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或贴息,支持利用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促成本市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利用中心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市政府将符合标准的再生产品列入绿色建材推荐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明确政府投资项目优先采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规定其他项目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比例。
        2.6资源化利用废弃混凝土
        最为常见的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方法就是粉碎用于路基填筑或者建筑垫层当中。近些年我国相关学者加大了对混凝土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当前我国废弃混凝土再利用技术在不断发展改进,并且已经大幅度提高了混凝土再利用效率。当前新型墙体材料中的混凝土砌块、铺道砖等就是用粉碎废弃混凝土材料制作而成,砌块的材料性能良好,并且实现了混凝土循环利用,将大量混凝土堆积问题有效解决,同时实现水泥、石灰石等资源节约的目的。
        结语
        我国建筑垃圾仍然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这不利于我国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可知,我国亟需展开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回收再利用工作。当前我国对建筑垃圾治理的力度不但增大,各个企业也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建设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提高建筑垃圾处理能力和回收再利用率,推动建筑行业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遵,郭昊茹,闫丞佑,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J].砖瓦,2020(10):45-46.
        [2]胡晓,王燕华.南昌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利用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9):134-135.
        [3]边昕,李月.青岛市建筑垃圾回收政策调研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9):51-54.
        [4]常雷,吴旭辉,何璐珂.浅析BIM技术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全国性建材科技核心期刊———陶瓷,2020(8):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