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1120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与科技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进一步交融,中国在轨道交通领域取得非凡成就,但在双流制轨道交通上仍需不断学习改进。本文将立足于当前国情与发展现状,对双流制轨道交通车辆维管的智能化研究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双流制;轨道交通;智能化;车辆维管
引言:我国研究轨道交通技术已久,中国也已领先全世界的高速铁路等相关轨道交通技术闻名世界,彰显我国科技能力与国家硬实力。双流制轨道交通的提出,又为轨道交通领域带来一场新的变革,但中国双流制轨道交通技术仍需改进。接下来,本文将从现状及未来发展实现其智能化进行探究。
一、双流制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双流制”列车可以实现列车在地铁和铁路之间的互联互通,乘客不用换乘就可以坐着“双流制”列车从铁路上地铁。这将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都提高,助力提升一个平台,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城市与高科技在切实生活中的应用。尽管我国对双流制轨道交通研究已久,但其最早诞生于法国,在最初欧洲联盟及相关地区联系紧密时,为各国之间交通的贯通与经济、资源等的互通往来创造了条件。我国国土广袤,占地面积极广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双流制轨道交通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我国各省市之间联系加强,资源互通,加快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缓解东部沿海资源浪费严重和人口密集的问题。
综上,双流制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已久但仍需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我研究,以实现技术上的创新与应用。下面,本文将提出以下三项措施致力于实现双流制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二、双流制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分析
(一)实现停车切换供电制式模式创新
停车切换供电制式是一种方便简易的双流制运行模式,但其存在的开关频繁这一缺陷,将为双流司机的日常操作带来很多困难,同时也会导致耗时增加,从而延长停站的时间,使双流制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不够高,这样的供电制式模式将不适用高速、高密集度的轨道交通发车要求。除此之外,频繁的开关操作及倒阀也会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变短,频繁的更换双流轨道设备,更是会增加双流制轨道交通建设设备成本和双流制轨道交通风险,同时加重检查人员、安全人员的工作负担。对于停车切换供电制式这一双流模式需要采取相关技术创新来进一步改善。
例如,自动化技术近几年飞速发展,为停车切换供电制式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契机。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也同样为其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停车切换模式的双流制模式所产生的开关操作频繁问题,可以通过自动化与智能化先进技术手段来实现。可以将这一系列复杂的流程纳入计算机系统运行之中,靠计算机而非人力来完成,司机只需要在开车前,确认使用停车切换供电制式这一双流模式就可以,其余操作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在双流制轨道交通的应用不仅快捷高效,而且错误率几乎没有,少许系统的漏洞与bug也会随着不断的升级改进而逐渐完善至完美。自动化与智能化在双流制轨道交通的运用,在长期发展战略上看,可以为其发展节约人力、物力成本,降低交通运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与风险的可能性,提高人们使用的便捷程度,节省时间与设备成本,这一技术在智能化方面的革新是极其有意义的。
(二)实现不停车切换供电制式模式创新
我国在不停车切换供电制式模式实行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由于不停车切换供电制式这一双流轨道交通模式是在列车高速行驶中实现的。可想而知,高速下实现的技术创新困难该有多大。不仅需要较长过渡段的设置,还需要一系列配合设施如警示灯、警示标示等等,地面的轨道感应设施也需要做好才能及时为不停车切换供电制式提供相应的配套支持。这项切换技术在其他国家尤其是法国、日本以及德国的应用比我国要更加先进。他们的技术下所需的接触网范围比较短,不需要相应的地面开关,技术经济方面也更加优越,已接近我国相关自动化技术的实施,拥有稳定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因此,我国需要学习其相应的技术,实现本国不停车切换供电制式的改革升级。
例如,我国可以向国外学习引进关于筑波线器件式接触网中性段原理相关的技术,这是国外主要应用于不停车切换供电制式,且领先于我们的技术之一。在引进相关技术时,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注重对技术质量的把控。在引进之前可以进行详细的考察与调研,研究该技术在实地应用中的一切相关信息,如成本耗费、建设条件、硬件设施要求、软件设施要求。以及后续应用的成效,包括应用的历史、应用的效果,是否出现了交通事故或取得的良好的效果等等。只有把该项技术相关的实施情况都调查清楚,才能进行技术引进和后续试验工作,以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试验过程中还需考察是否适用于我国当前科技发展环境,有可能一些技术的施行所需要的硬件设施是我们所不具备的,或该项技术所带来的的革新和变革无法满足我国双流制轨道交通的发展需要,引进的技术如果无法良好的应用,或者应用效果不好,那就是聊胜于无。
(三)改善相应动力结构
双流制轨道交通的传统技术中,受电弓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决定着双流制轨道交通的动力模式等状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为保证双流轨道交通的不断革新与进步,其动力结构的改善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结合已有传统技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差缺补漏以及技术创新,并最好能应用智能化技术来进一步研究,除此之外,相关研究投入和研发人才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
例如我国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技术人员、高新产业等可以将目光聚焦于双流制受电弓结构设计的改革上,以期进一步实现技术革新,改善双流制轨道交通技术,实现其智能化发展目标。在研究过程中,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快速准确的找出可着重研究的细节,致力于受电弓结构的改善。
总结:双流制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与当今时代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在停车切换供电制式和不停车切换供电制式方面的应用,以及动力结构改善来实现我国双流制轨道交通的进一步改革升级。
参考文献:
[1]王俊,姚念良.DC1500V/AC25kV双流制受电弓研究分析[J].铁道机车与动车,2020(10):31-33+6.
[2]马飞,陈奎,周宇航,李明刚.双流制受电弓结构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20(10):102-106+111.
[3]张大周.浅析市政污水处理的成本管理[J].居舍,2020(20):165-166.
本文为重庆市科技局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专项产业类重点研发项目《双流制轨道交通车辆研究及应用示范》(cstc2018jszx-cyzdX006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