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研究 王祥胜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王祥胜
[导读] 摘要:压力容器在科学生产和工业生产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黄石分院  435000
        摘要:压力容器在科学生产和工业生产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因为有些具有极端条件要求的化学反应需要在高压条件下才能满足发生条件,这也从侧面上说明了压力容器在生产众多化工产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压力容器所在的生产环境很不安全,经常要处理一些高温、易燃、高腐蚀性的物质,因此在生产中,压力容器很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对其进行处理异常危险,所以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危险源,让压力容器正常的运行与工作,降低其出现问题的概率。基于此,本文先分析了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危险源,然后对其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供相关的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压力容器检验;危险源;控制措施
        1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危险源分析
        1.1环境问题及有害因素
        由于各种需要在高压条件下的反应都要在压力容器内进行,化学反应在主反应进行的同时还会产生一种或几种副反应。那么在实际生产中就不免产生一些有害性的物质,这些有害物质的危害性很大,高腐蚀性和毒性物质对人体的损害往往是永久性的,非常危险,当检修人员吸入这些物质,会对他们的身体产生不可磨灭的损伤,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康。而且产生的这些有害物质不仅仅对人有害,而且对压力容器本身也有相当大的威胁,腐蚀性物质如果不能及时的清理,会不断侵蚀压力容器的外表,导致压力容器的外壁变薄,自身所能承受的压力会降低。此时工作人员如果在按照以往的数据进行投料、持续高压等操作时,压力容器的负荷就会增大,长期以往,压力容器就会出现问题甚至会因为不能承受高压而产生爆炸,后果相当严重。
        另外影响压力容器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电磁辐射了。这是个巨大的隐患,因为电磁辐射会在无形之中对其进行干扰。电磁波的强弱对应着产生影响的大小,由于操作上的漏洞或失误,压力容器电磁部分受到影响,导致系统的控制出现失灵,并可能引发机器漏电等问题,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当出现大规模电磁辐射时,会对压力容器甚至整个工厂有着毁灭性的打击,在大规模电磁辐射的诱导下,压力容器很容易发生爆炸,而容器内正在发生的化学发应在剧烈情况下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有害物质也会随之而出,并连累到其他厂房,后果严重的话,整个工厂都会毁于一旦。可见其危害性,其是电子设备的天敌。因此要给予电磁危害足够大的重视,不断改进设备,减少电磁辐射对其影响意义重大。
        在大型生产装置中,对压力容器的检查较为困难,检查员的行动受限,检查的强度不够,容器内出现问题不容易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很容易出现事故。由于检修大型压力容器需要的人员需要交叉作业,对检查自己不了解的部件时,往往不能检查出异常。在使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查时,电力安全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不能有效保证用电安全,就很容易发生漏电状况,检查人员很容易触电或导致容器发生爆炸。除此之外,压力容器内还会存在一些像γ射线、X射线这种对人穿透性和伤害性极大的放射性物质,对安检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1.2设备缺陷
        压力容器检验主要检查的就是压力容器自身的问题。由于压力容器生产与研究涉及到各个行业领域,因此压力容器在现阶段的配备与结构上较为复杂,不论是较小的零部件设备,还是庞大的压力容器,都有可能会成为设备损坏的决定性原因。压力容器与原件很有可能在使用的前后出现稳定性、强度与刚度的变化。细微的变化将会导致生产研究资料不准确、安全隐患频发等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这些缺陷,或是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那么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在长期的放置与忽视背景下,引发一些新的质量问题。此外,受压力容器强度与刚度要求影响,承压设备的保护装置也很有可能受到损坏,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压力容器很有可能会超出自身承受能力,进而导致压力容器稳定性变差。


        2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的危险源控制措施
        2.1提高检验人员专业能力
        检验人员专业能力会对危险源的控制效果造成影响,所以还需重视对检验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培养工作,确保检验人员专业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对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危险源更加高效的识别与控制。因此企业需要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工作,而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包含压力容器检验方面的专业知识之外,也需要对检验人员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使其在工作中更有责任心,才能够在专业能力的保障之下良好控制潜在的危险源。
        2.2确保检验过程的效果
        在压力容器的日常使用中,工作人员要对容器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以预防潜在的危险源的发生。例如,检验人员要注意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磨损或者是容器长期运行产生的裂痕,需要对这些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及时的更换需要更换的零件,避免危险的发生。压力容器在施工完成以后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测试,这需要检验人员严格的控制在检验过程中的检验成果,这样才能满足压力容器在工业活动中的使用需求,最大程度上降低危害程度。
        2.3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
        在压力容器的检验过程中,还同时需要管理部门加强对检验过程的管理,在压力容器的检验方面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不仅要合理的安排、分配任务,还要定期组织有关压力容器的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增强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压力容器检验工作的平稳运行。
        2.4控制好压力容器材料质量
        不管是容器本身缺陷还是电磁辐射的问题,实际上都与压力容器的材料息息相关。所以,为了提高对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危险源控制效果,一定要对压力容器的材料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一方面,可釆取技术性措施去逐步提升材料生产质量;另一方面,还需合理处理材料的相关问题,避免危险源的进一步扩大。因此笔者认为,要对压力容器的制造材料质量与焊接工艺质量严格把关,压力容器所使用的材料会对其精度、运行效率及使用寿命造成直接影响,并且也会影响到压力容器的密封性与强度。同时,还要合理选用焊接工艺,提高焊接技术水平以及控制好焊接质量,同样能够对压力容器的危险源予以有效控制。
        2.5做好危险源信息反馈工作
        在压力容器的检验工作中,需要做好对危险源的信息整理与反馈工作。确切来讲,即是在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同时要确保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部门,构建完善且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如此一来危险源信息便能够得到及时整改,提高对危险源的预防效果。此外,技术部门也要定期主动去收集危险源信息,将其汇总提取后提供给决策部门,从而基于整体来制定出对危险源的规划措施,降低安全事故风险性。
        2.6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
        压力容器检验过程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工作需要确保完善规章制度得以构建,其中包含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交接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源重点控制细则、考核奖惩制度等。唯有确保规章制度的完善,才能够将各项职责明确落实到相关负责人身上,同时还要结合危险源的等级程度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危险源展开检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从管理规章制度,按照检查项目表去逐项确认,并做好检查记录工作。
        3结束语
        压力容器的使用中由于自身内部特点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会产生很多的隐患。企业要不断更新处理危险源的方法,尽可能做到提前发现,提前预防,从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凌明立.油田井下作业环保标准及污染防治技术[J].云南化工,2018,45(03):189.
        [2]蔺鹏乾,梁海滨.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09):4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