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严玲玲
[导读] 摘要:深入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设绿色中国、生态中国,是新形势下国土绿化行动的重要举措。
        浙江省永康市林业技术和种苗推广站  浙江永康  321300
        摘要:深入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设绿色中国、生态中国,是新形势下国土绿化行动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在义务植树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的些许建议,希望能有效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全民义务植树
        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产业化水平提升,打造适宜的居住环境,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新形势下,全民义务植树牢固树立了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进了美丽中国建设进度,促进了中国梦早日实现。
        一、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义务植树的开展时间固化
        每年的植树节前后是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的重要时间点,每年的植树节当地政府都会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样充分发挥了发挥党政机关示范带头作用,也为全民义务植树拉开序幕,完成当年植树造林任务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但是,无组织、无统一安排的市民,开展植树活动往往受天气、场地、苗木、工具、水源等要素制约,以至于活动很难持续,固化且短暂的义务植树活动时间并没有给植树造林带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有效的开展春冬两季、多次植树活动,急需研究解决。
        (二)义务植树活动成活率较低
        植树造林需要科学的指导,遵循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但是市民的植树技能较为缺乏,义务植树活动中种下的植物存在各种不利于生长的问题,导致组织者要么返工重新栽种,增加成本,要么后期管理困难,存活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组织者及市民义务植树的热情。
        (三)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单一
        在大部分的市民认识中,义务植树就是把树种到指定的场地,对于后期管理不管不顾,尽责形式单一。其实,在我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尽责形式还包括了抚育管护、认种认养等,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没有得到有效宣传,市民参与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市民参与途径欠缺
        义务植树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是公民缺乏渠道及时获悉义务植树活动信息,在不了解植树活动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的情况下,要求市民有效开展义务植树尽责活动是异想天开。同时,市民想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植树活动,也缺乏相应的官方渠道,打消了市民义务植树尽责的热情。
        二、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建议
        (一)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义务植树意识
        搞好义务植树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第一道工序,也是贯穿各项绿化工作的重要工序。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大力宣传义务植树的典型事例,切实抓好义务植树宣传教育工作。
        义务植树宣传教育要从孩子抓起,林业、教育、市政、环境等相关部门要成立联合教育小组,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抵制污染,植树护绿”的教育宣传活动,从小培养他们的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意识。在宣传教育方式上,注重结合网络、自媒体的先进功能;在宣传广度上,要全面覆盖城市、乡村;在宣传活动上,要多种形式共同作用,提高宣传效果。
        针对成年人群的宣传教育,要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条件和特点,广泛运用广播、电视、自媒体、公益广告、社区板报等形式和方法,既要增强针对性,又要扩大覆盖面。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教育讲座、流动展览等活动,让市民感受到植树造林的成就,增强他们的义务植树意识。
        (二)加强各级组织领导
        义务植树、绿化造林是一项长期坚持的社会化工程,只有政府部门重视,才能有效带领和促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有效开展。各级政府部门要把义务植树活动摆上工作日程,从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义务植树就是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从行动上彻底落实好国家“十四五”期间的新精神、新部署、新要求,组织精干队伍常抓不懈。各级政府部门除了统一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义务植树,更要积极组织社会团体、私营企业员工和个体工商户、无固定单位人员、自由职业者参与义务植树,设置植树活动接待点,号召适龄公民投身生态环境建设行列,可就近选择植树地点。开展“青年林”、“公仆林”、“记者林”等各种纪念林,融入乐趣、意义、精神与义务植树为一体,赋予了义务植树新的文化内涵。颁发证书、挂牌认种认养等更能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三)因地制宜制定义务植树实施办法
        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以这一重要论述为指引,积极探索本地特色,总结过往经验,采取更多形式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要让活动方便群众参与,不拘形式重在参与,灵活创新拓展参与渠道,真正把植树造林尽责方式落实下去,让植树、爱树、护树成为广大群众的生活习惯,让城乡居民植绿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加快建设具有高度生态文明的中国。丰富多样的植树尽责形式有:可以倡导大家通过认捐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对身边的植物进行管护等方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市民可以按照就地、就近原则,为房前屋后、四旁空地、单位大院、小区绿地,植物浇水、施肥、修剪、除草、卫生保洁,及护林防火都可算作是义务植树活动。
        (四)建立协作制度,落实管护责任
        各级行政部门要落实分工责任,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义务植树实施细则,有效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群众全面参与义务植树的积极性。法制化开展义务植树是前提是保证。明确绿化部门主体地位、建立统一的执法程序、成立专项监督检查小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重点检查义务植树活动中的场地、苗木、工具、水源等要素,核查栽植存活率,落实管护责任,彻底巩固植树造林成果,追究不执行、懒作为的部门或个人的法律责任。
        (五)要借助社会各类主体的力量
        由于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取消义务植树绿化费后,地方上的活动经费、苗木费等费用难以落实,因此要把义务植树的公益事业向全社会推广,创造各种适宜条件让社会各种主体来共同推进,让绿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新形势下,可通过网络进行创新义务植树模式,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共同开发植树绿化APP,参与“健身捐绿”、“浇水参绿”等小游戏,发布“全民义务植树尽责榜”,颁发“全民义务植树证书”,每年的参与记录可以累积得积分,证书可以写入履历。
        (六)要完善激励机制
        随着时代进步,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推进,文化多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社会组织多元化的态势日趋明显。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推广义务植树活动,突破原有的固化思维限制,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指导义务植树活动推广。在充分尊重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驱动力的基础上,弱化无私奉献,冠以正当的激励机制,让义务植树活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七)要维护公民的权益
        30多年前的法定植树义务具有强制性,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如果过于强调义务植树的法定性,就会与宪法精神相违背。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义务植树活动,变法定强制为文化促进,充分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在道德、文化领域深耕,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义务植树的热情,把义务还给义务,使群众自觉自愿的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八)积极开发生态资源,让群众享受植树成果
        义务植树种下的是辛苦劳动,那么就要让群众享受到劳动所得。积极开发森林资源、绿化资源,建设生态旅游景点和示范基地,把生态文化、绿色旅游和义务植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植树、环保、教育的三重丰收。重点做好生态资源开发工作,展示当地的历史底蕴,丰富群众生态绿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满足群众需求。积极推进建设绿色生态文化宣传体系,弘扬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增进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扩大植树造林的影响力,全力巩固全民义务植树的成果。
        结束语
        新形势下,我们要科学系统的有效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精细化管理绿化经费,深入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下去,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增长开拓新局面,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的福祉。
        参考文献:
        [1]祁文举.关于深入推进清江浦区全民义务植树的建议[J].国土绿化,2017,(011).
        [2]何景鑫.深化自贡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2010,(3):57-59,88.
        [3]常霞光.全民义务植树的总结与思考 ——以灌南县为例[J].江西农业,2020,(2):63,65.
        [4]郭华武.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孝义市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林业,2020,(2):14-15.DOI:10.3969/j.issn.1005-4707.2020.02.006.
        [5]李俊卿.浅谈乌兰察布市全民义务植树成效[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6):17-18,4.
        [6]马艳红.陇西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2):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