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河流开发利用时建设了多种多样的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在给人们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如何权衡利弊真正发挥水利工程的价值,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点。 本文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运用策略,以期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建设;运用
引言
1生态水利工程实施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不能随意进行,必须坚持既定的原则。首先要坚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这与微环境的数量密切相关。多样化的生物群落为物种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空间。如果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得不到保护,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极其单调,容易遭到破坏,群落的密度、比例和性质难以处于稳定状态,生态系统极其容易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还必须掌握生态系统的自修复能力。古代哲学主张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必须强调生态系统修复能力的提高,重视生态水利工程的辅助设计,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然,人与自然的有效结合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土壤地貌、植被类型和生物物种的生态属性的前提下,探索在相似的生态属性下实施生态水利工程,致力于探索适宜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模式,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使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赢。
2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后,原有的陆地变为水体,存水量大幅增加,水分蒸发导致当地气候更加湿润,降水量增多。 此外,还可能造成气温上升。
2.2 对水文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地水文形势,导致天然水文状态受到破坏。 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附近水体的水流速度、水域深度、水流边界等都会产生变化。 如在河流上游建设水利工程,上游的水流速度就会减慢,污染物扩散能力就会变弱,降低水体自然净化能力。 如果水利工程在天然河道上建设,就会破坏长期形成的生态环境。 同时,局部的河段水深及含沙量也会发生变化, 不仅会给河流上游带来影响, 也会给河流下游的泥沙及水文带来消极影响,进而影响河流水质以及水文情况。
2.3 对生物的影响
水利工程修建完成后,水位会慢慢升高,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迁徙类水生生物无法原路返回,部分死亡,降低水生动物繁殖率。
2.4 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蓄水期水位上升导致土壤形成沼泽。 此外,由于库岸渗漏然后补给地下水,再通过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当水分不断蒸发后,水中的盐分在地表面上聚集,最终形成土壤盐碱化,如果盐度过高植物就会出现干旱甚至死亡。
2.5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施工场地进行改造,相关的施工材料和修建也会使原有地貌发生变化。 此外,在修建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噪音以及污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水利工程施工量大,施工面积广、作业时间常,也会对交通形成阻碍,影响人们出行
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3.1环境工程与生态水利有效整合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既无法避免破坏生态环境,也无法避免经济损失。 因此,在河道改造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统筹规划,预想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防范措施。
为满足我国当下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需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将传统工程设计理念与当下实际工程技巧有效结合,优化水质、水量的配置,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促进社会发展,提升经济水平。 例如,针对河道改造设计过程中常会出现的水生动物及动植物污染、 植被破坏、大气污染等现象,应做好河道改造周围的绿化保护设计,有效保护周围环境。 总之,生态水利建设需要建立在水利工程和环境生态之上,将水量和水质进行优化整合,实现水利建设的生态平衡。
3.2加入新型生态技术和材料
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引入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落实生态理念,加入新型生态技术材料。 例如,利用先进的水闸技术或者翻板闸技术,操作简单、结构精简、作用效果极好。 此外,在我国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也可运用其他新型材料,如护岸材料,具体分为植草专用砖、石笼、膜袋等。未来,应不断深入研究新型材料技术,真正将生态理念运用于水利建设过程中。
3.3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有效机制相关
工作人员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宣传与普及水利工程知识,切实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的认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必要性,促使人们提高自身环保与水土保持意识。此外,充足的资金支持是顺利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社会上更多的资金,加大力度治理水土流失。政府部门要结合各个地区水土流失的情况制定政策,严格征收水土治理费用,给相关部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3.4水资源开发过程强调水土资源生态性的保持
在开发水资源的时候必须针对性地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必须在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借助多样化的方法,例如树木种植提升固土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升水土保持效率。此外水利工程建设环节,广大施工企业一定要结合施工场地水文地质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分析,全方位把握好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地下水分布特征的前提下,使得水文地质灾害发生率大大降低,促进施工现场水质、土质优化水平高效提升,真正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高效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5借鉴整体性水域生态发展模式
保障水域生态整体性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高效发展,必须保障整体性水域生态发展模式高效应用,实现生态体系自我调节能力的高效提升,同时完成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格外关注与邻近水域间的高效衔接,高效满足水域流动性的前提下,强化提升生物活跃度,这样一来生态体系本身的分解能力、净化能力也得以高效提升。此外,还必须强调统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明确,规避邻近区域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额情况,使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生态体系相互作用效率的稳步提升。
3.6实施植物保护措施
在水利工程的周边地区,实施植物保护,在特定地区种植一种特定的植物,以保护地方的水土,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有很强的防侵蚀性,从而极大地减少水土的流失所带来的损害。植物防止水土流失的工作可以分为两部分: 地面和地下两部分。植被从地面截获大部分雨量,减少雨量的冲击,减少枯枝落叶层的蓄积,从而减少了径流的渗入,从而缩短了渗入的时间。地面上的一些植物起着栅栏的作用,减少了雨水的侵蚀,从而降低地面水流的径流冲刷。地面枯枝的落叶松软而多孔,有利于雨水的蓄积,减少了水的流量。微生物在地面分解枯枝落叶所形成的有机物质并渗透到土壤中,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性质,土壤的储水能力会大大增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引入生态理念极为重要,设计人员需要打破传统设计方式,提升生态设计目标的敏感性, 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的标准,实现生态水利和环境工程相结合,坚持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创新技术、工艺、材料,满足当下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推动水利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侍孝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生态护坡设计[J].建设科技,2021(Z1):59-60+74.
[2]曹珊珊.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1(04):149-150.
[3]普继忠.生态理念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探讨[J].农业与技术,2021,41(03):61-63.